APP下载

会计人员个性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的关系

2013-04-06陈书燕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代 文, 陈书燕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会计人员的个性心理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会计人员的个性心理是比较复杂的,大多学者认为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的倾向性(如需求和动机、价值观、兴趣),它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行为;二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其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部分。行为会计是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经验会计学派的一个分支[1],对会计心理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会计人员心理的研究,揭示会计人员个性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调节会计人员的心理,进而达到优化并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行为效益和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另外,加强会计人员个性心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行为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还能推动我国人本主义会计的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职称、拥有的资格证书等等,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心理[2]。矫治会计人员的不良会计行为,除了要重视影响会计行为的外部因素,如政治制度、相关会计法规制度,还应该注重内部因素,研究会计人员的会计心理及会计职业道德等因素对会计行为的影响,通过缓解会计人员的心理问题、提高其道德素质来矫治不良会计行为[3]。会计人员有着丰富多彩的职业心理,而会计人员的个性心理又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行为特征,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个性心理,找出会计人员不良会计行为的动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会计人员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率。

1 基于会计人员个性心理视角的不良会计行为动因分析

1.1 个性的倾向性

1.1.1需要和动机美国管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行为会计学认为:会计人员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均应有个“度”,一旦越过这个度,会计人员就会产生非正常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愿望,从而导致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4]。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的各种动机绝大多数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动机又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点,特定的会计行为往往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这就可能促使会计人员采取不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获取经济利益。因此,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这一特定功能就成为其对经济利益的需要转化为追求经济利益这一动机的契机。如果会计人员产生非正常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愿望,突破了对其需求的“度”,就很容易做出违背会计职业法规或道德的行为,即产生不良会计行为。例如: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编制假证假据,或是在管理部门的授意下,钻会计法规、制度的空子,虚计企业的资产,高估企业的利润等等。

1.1.2价值观价值观是会计人员产生不良会计行为的思想根源。会计价值观是指导会计人员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去实现会计客体对会计人员的满足,并去判断该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好坏、优劣及其是否重要的心理倾向体系。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积淀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观对个人行为有着强烈的影响。如果会计人员信奉功利主义道德观,只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就会选择不恰当的,甚至是违背会计原则的会计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人员会利用自己能够轻易获取相关信息的优势,做出利己的不良会计行为。会计人员价值观一旦动摇,就会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做出违背会计法规或职业道德的行为。

1.1.3兴趣兴趣指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中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霍兰德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会极大地影响其职业的适宜度[2]。当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工作很有兴趣时,就会热衷于工作,花费很多心思在工作上,不用领导监督,就会按时并且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容易做出成就;有成就感之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良性循环就能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反之,如果会计人员对工作感到极不适应或者毫无兴趣,即使取得一定成绩也难以获得成就感。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理论,会计工作更适合传统型的人,而有的如艺术型的人则不适合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此类人在与外界发生冲突时会有强烈的被挑战感和挫折感,从而觉得自己不适合财务会计工作,对工作也失去兴趣。不热衷于财务会计行业,没有工作目标,没有成就感,甚至否定自身的价值,消极的工作态度容易使精细的会计信息错误率上升。

1.2 个性的心理特征

1.2.1能力水平会计能力是在会计活动中影响会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效率高低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会计基本认知能力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能力、高度的注意力及优良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会计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果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实践经验稀少,专业技能较差,均会降低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可避免地使会计处理、呈报的结果脱离真实情况,这样就导致了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大部分会计人员只具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力,不少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最基本的会计工作都会出错,比如记账不合规范、账簿混乱等;也有一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很少,在处理一些需要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估计的问题时,由于经验少,往往会出现偏差。他们不能审时度势地处理此类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会计信息,引发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另外,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较差,在实务工作中不能对有些特殊问题产生应对的策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无法顺利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

1.2.2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它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诚实或虚伪、谦虚或骄傲)、意志(果断或优柔寡断、勇敢或懦弱)、情绪(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理智(思维敏捷或思维迟缓、逻辑性强或没有逻辑性)。会计人员的性格对其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人员的性格异化极易使其产生抑郁情绪,助长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部分,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认真分析会计人员的性格特征。若会计人员诚实、正直,对工作的目标明确,那么他们在会计工作中就会自觉地遵守会计法规,履行职责,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人员懦弱、虚伪、自私,也许会被迫或自愿进行不良会计行为。

会计的行业特点和要求,使会计人员养成了谨慎、内敛的职业特征。他们情绪体验的方式单一,并且很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再加上一些会计人员不善于自我调节,导致出现抑郁、善变、冷漠、焦虑等状况,会计人员心理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做出危害公司乃至国家利益的行为。

1.2.3气质心理学上对气质的定义是:一个人所固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内外倾向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气质不代表人的个性优劣,只代表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会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是由其内心意愿驱使的。要想降低甚至遏制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应从本质入手,即判断人的内心活动,抓住会计人员透过气质的表现形式。有的会计人员没有毅力,缺乏耐性,在诱惑与正直面前没有自制力,通过一些违规操作谋取私利,比如做假账,设“小金库”等;有的会计人员胆子小、不敢冒险,在一些如存货计价的选择、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等不确定的会计处理上常常采用保守的方法;而有的会计人员急躁、冲动,工作积极性高但不持久,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激进性。

总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即使对相同的会计事项,会计人员也会选择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行为与客观经济活动的相符度,或者是故意采用不符合事实情况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得到上司想要的会计数据,这些都会产生不良会计行为,危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 加强会计人员个性心理调控的建议

2.1 从会计人员自身角度

2.1.1构建合理的需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会计人员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会计行为。由于认识水平、道德修养、教育经历、人生理想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当人有需求的时候就会付诸一定的行动,即产生不同的行为。要降低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率,应该从会计行为主体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目标或者说人生追求。会计人员不能为了私利做出损害企业甚至是国家利益的行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提出通过自己的努力且合法的手段才能够满足的需求;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法规,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

2.1.2调整性格以适应环境会计人员的性格与外部事物发生的对撞,必将产生种种心理现象,而心理意识的隐蔽性,使会计个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人员有必要及时调整性格角色,采用“换位思考法”以增强性格的豁达性,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别人着想,体验不同立场者的心情和态度,与别人和谐相处[5]。

通过调整性格,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样有利于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整个企业的运作更加顺畅,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2.1.3增强心理承受力抵抗外界压力会计个体承受的压力源较多。一般来说,责任感越强的人,越是坚持原则的人,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作为会计人员,对各种非议不要大惊小怪,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困难,要培养自身顽强的心理品质和乐观的情绪,特别是刚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青年会计人员,要敢于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棘手的问题,不要被一点小事情就弄得垂头丧气。有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这是心理抗压力弱的一种典型的表现。遇到挫折应该积极去面对,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的效率。

2.2 从企业或社会的角度

2.2.1开展会计人员的心理预测构建会计人员心理预测的体系。如采用访谈法,研究人员与会计人员进行交谈,了解会计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再进行记录,最后整理、分析这些数据资料,得出结论;采用问卷法来了解会计人员的需要、工作的满意度、价值观、兴趣、工作动机等会计个体的心理倾向。通过这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来预测会计人员的心理特征、心理状况,探寻会计职业群体的行为内因规律,提升会计行业的管理效率。在了解了会计人员的心理特征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其会计行为。

2.2.2开设会计人员的心理辅导课程大部分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是从大学开始的,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会计人员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应该从专业教育时抓起,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就应该开设并重视心理辅导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在岗的会计从业人员,也应该重视对其继续进行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 章 剑.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D].南京:海河大学图书馆,2005.

[2] 谢君萍.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J].财务会计,2007 (7):187-189.

[3] 郜建豪,阮 萍. 基于会计心理学视角的不良会计行为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138-140.

[4] 孙丽雅,贾 白.会计信息失真的个性心理探析[J].2002(3):86-87.

[5] 李 明.不良会计行为及其规范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2010.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