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06李映福四川省农业厅
□李映福/四川省农业厅
都江堰市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李映福/四川省农业厅
近年来,成都市都江堰市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条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基础上,紧扣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平台,加强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延伸,走出了一条农业综合服务站发展的新路。
(1)建立农业人才信息库。该站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农业综合服务站网络管理范围,开展择业指导、薪酬指导、信息点评和信息咨询服务等。2011年以来,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始对全镇农村人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专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汇集筛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截至目前,已建立了各类实用人才信息库,共2075人入库,其中高级技师8人、技师35人、初级技师204人。
(2)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坚持中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坚持种、养、加、销、管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一是依托阳光工程开展培训。近3年来,“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650人,“农民绿色证书”培训200人,花木栽培技能培训300人,引进企业培训500多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人·次/年。二是重视年轻人创业培训。该站对35岁以下的农业劳动者提供“四优先”支持(优先学习、优先选入科技示范户、优先进入科技服务团队、优先得到扶持政策),鼓励青年人在农村创业。目前,该镇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人才逐年增加,全镇124个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有41个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经营的。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影响力的人才为重点,培育了43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当地村民唐继东创办了顺牲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500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成为了成都市级示范合作社。
(3)引导农民申报技术职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职称管理,对农村涌现出的“田秀才”、“能工巧匠”等评审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调动农村人才申报职称评定的积极性。2013年,全镇新申报48人,其中报高级技师4人、技师10人、初级技师34人。将职称与薪酬挂钩,激活潜能调动人才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据统计,该镇园艺师薪酬400~600元/天,高级园艺师薪酬600~800元/天,有的甚至超过1000元/天。
(4)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结合产业优势,组建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专家团队,其中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5人、研究生2人。专家团队定期对全市畜禽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专家团队牵头实施了“生猪科技示范入户工程项目”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推广了生猪保健饲养技术、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预防技术。特别是2013年“7·9”特大洪灾后,专家团队向全市养殖户制定了“清淤→消毒→保健→药防→免疫”的防疫流程,并以短信的方式向全市养殖户发布,共发短信4万多条,有效防止了动物疫病发生,做到了灾后无疫。
该站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一是发挥行业选择上的导向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典型,对农民择业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安龙镇东义社区的吴洪林,从事盆景制作近30年,获得各层次的奖励证书40多个,引领周边创作川派盆景,家庭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在这批能人的带动下安龙镇有6100多户从事花木种植和花木盆景制作,占全镇农户的71%,如今当地花木盆景的产值超过5亿元。
二是发挥专业技术上的传帮带作用。农村实用人才一般都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对农民学用科技具有较强的传帮带作用。东风社区的龚学,大专毕业后到新疆等地打工,2009年回家养猪,常年存栏生猪200多头,他潜心专研并推广保健养殖,带动合作社140多户成员,养殖生猪规模达到1.2万头。
三是发挥技术经营信息传播作用。该站对农民获取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农技推广、学习培训、人际传播等获得有效信息分别占1.4%、5%、5.6%、25%、56%。农村实用人才走南闯北,获得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较新较多,农民更愿意接受能人传递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该镇逸景花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参加各类花卉盆景展销会,将带回来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在自己应用的同时向周边花农传播。
四是发挥农民增收致富桥梁纽带作用。农村实用人才中不少人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周围的农民跟着他学、跟着他干,带富了一方农民。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人才率领大家创办公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行业协会等形式,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由汪洋等经营型人才发起在安龙镇蒲津社区新近成立的蒲鑫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休闲田园”理念整体打造观光农业40hm2,参与其中的农户120户,带动周边农户6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