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资讯

2013-04-06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业局基地农业

综合资讯

四川又添5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3年10月24日,农业部在四川邛崃举行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名单。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共77个,四川5个入选,分别为成都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达州市大竹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泸州市江阳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广元市青川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省新增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部印发通知,批准四川省宜宾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规划面积27.3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1350.2hm2,位于翠屏区金秋湖;示范区面积为51000hm2,辐射区分布在宜宾全市范围内,面积约26.7万hm2。至此,四川省已有乐山、广安、雅安和宜宾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居西部第一。四川省将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集成资源、创新发展的原则,全面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与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在蓉召开

日前,由全国工商联、农业部和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四川与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在蓉举行。本次大会吸引了350余名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前来参会。据统计,此次大会集中签约的农业合作项目共59个,项目投资总额375.9亿元。其中,农业种养殖项目14个,投资总额61.3亿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8个,投资总额183.8亿元;农业观光项目17个,投资总额130.8亿元。

(乐 翔)

农业部为芦山地震灾区配备农业科技直通车

农业部为芦山地震灾区21个县(区、市)及雅安市共配备了23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价值300多万元。这些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落户芦山地震灾区为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职业农民培训起到积极作用,为全面完成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任务、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心 怡)

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1月25日~27日,四川省农业厅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讨新形势下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会议邀请中央有关专家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了全面深入解读,围绕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厅党组书记、厅长任永昌在总讲话中对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一是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原文;二是要结合农业部门职能职责学;三是结合当前工作热点学。对于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任永昌同志强调:一要认真组织好“回头看”;二要聚焦问题抓整改;三要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

(四川省农业厅党办)

四川省农业厅与省移动签署《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3年10月24日,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与四川省移动副总经理刘耕在成都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着“政企联动、着眼长远、优势互补、实现多赢”的原则,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四川省农业厅与四川移动将在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通讯业务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农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开展现代办公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威远县再生稻增产增收

威远县把推广再生稻作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加之2013年气候条件十分有利,措施技术到位,为再生稻增产创造了条件。威远县共蓄留6533.33m2再生稻,其中收割面积4346.67m2,现已全面开镰收割,威远县农技站人员在镇西镇新屋村再生稻示范片实地测产达2004kg/hm2,最高达到2685kg/hm2,比2012年增产26%,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威远县农业局)

巴州区农业行政执法监察大队荣获全国表彰

巴州区农业行政执法监察大队坚持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健全队伍,落实装备,规范程序,配备完善执法办公、取证设备设施,采取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与回头看、暗访与明查、举报与突击检查、打假与扶优“五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切实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农资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提高办案水平和质量,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日,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2013年度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据悉,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2013年度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的农业行政执法单位仅10个,四川仅有巴州区。

(巴中市巴州区农业局 陈廷玺)

青川县天麻种植户年收入逾10万元

青川县茶坝乡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山高林密,冬暖夏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为天麻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最佳场所,天麻已成为当地助农增收最大产业。该乡目前60%以上的村民在种植天麻,种植农户近千户,2012年产量为67.5万kg,产值达1350万元;预计2013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茶坝乡平均每户种植户收入都将超过10万元。

(心 怡)

2013年10月22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3四川农业博览会开馆仪式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农博会以“富饶西部、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为主题,集中展示美丽新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是国际国内了解四川“三农”发展的重要窗口,是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郝维平)

峨边县藤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通过扩基地、壮龙头等相关措施,峨边县藤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种植总规模达239550hm2、产量3万t/年。2013年,峨边县农业局把藤椒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作为农业工作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峨边十里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黑竹沟藤椒”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近日,峨边“黑竹沟藤椒”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表明其具有了特别的声誉,藤椒系列产品将会倍受消费者青睐,为龙头企业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 彭国英)

犍为县集中公开销毁“歪种子”

近年来,犍为县农业局加大了农业执法力度,尤其对农资市场加强了监管。对“两杂”种子的问题上,严格坚持备案制度,采取对市场突击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避免了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2013年11月19日,犍为县农业局对2013年度收缴的322kg、价值1.4万余元的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违法引种、超出适宜种植区域、停止推广使用的“两杂”种子进行了集中公开销毁。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从库房将收缴的违法“两杂”种子装车、拉到指定地点、粉碎、深埋,干净利落地处理了违法“两杂”种子,防止了不良后果的产生。

(犍为县农业局 鄢万兴)

蒲江县千吨猕猴桃上架欧洲超市

2013年4月,联想控股佳沃公司和成都市政府签署农业战略合作协议,IT巨头联想在蒲江建立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高端猕猴桃种植基地。目前,蒲江县复兴乡1666.67hm2的黄心猕猴桃“金艳”开始进入采摘期,2013年联想集团收购了蒲江农户1000t“金艳”猕猴桃,依托新西兰佳沛公司水果运营商推向全球市场。目前,复兴猕猴桃在欧洲的定价为人民币16元/个,销量良好。

(成都市农委)

四川省农机院研制的环保型鲜魔芋加工设备投产运行

2013年11月1日,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改进研发的环保、节煤型鲜魔芋加工成套设备在雅安天全县四川省耕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产运行。该成套设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把手烧炉改进为机烧炉,排烟环保,精粉SO2含量达标,具有节约燃煤、产量大、寿命长、操作轻松舒适、输出温度稳定等优点。

(张 艳)

凉山州被授予“中国茧丝之都”称号

近年来,凉山州蚕桑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全州前三季养蚕45.3万张,产茧40.69万担,蚕农收入7.52亿元,分别比2012年同期净增101257张、171029担、1.15亿元。预计全州2013年蚕种产量可达106万张(毛种),比2012年净增5万张;蚕茧产量可达48.5万担,比2012年净增1.5万担;蚕农现金收入可达8.8亿元,比2012年净增1.3亿元。2013年,凉山州通过了中国丝绸协会《茧丝绸行业特色基地评定办法》审核,被正式授予“中国茧丝之都”称号。

(凉山州农业局)

荥经县天麻仿野生栽培研究取得突破

荥经县是四川省确认的种植天麻最适宜的生态区,天麻种植是该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2013年荥经县开展了天麻仿野生栽培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三个方面的技术突破:一是研究培育出适合荥经自然条件的萌发菌和密环菌种;二是研究培育出品质优、产量高的地方天麻杂交品种;三是探索出一套适宜荥经自身条件的天麻仿野生栽培和管理技术。目前,荥经县成立了官家山天麻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周围不少群众掌握了天麻种植技术,为进行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天麻产业奠定了基础。

(荥经县农业局)

达州市阳光培训注重实际

为增强培训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达州市农机研究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开展阳光培训时,把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农机具同时搬进培训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确保了专家讲解生动易懂,气氛活跃。农民朋友学习热情高涨,每次开班学习人数都超过规定人数,很多学员在课堂上都做了详细笔记,并在现场进行了上机操作,纷纷表示印象十分深刻,收效显著。培训结束后,还有很多农民朋友围着老师请教问题。

(达州市阳光办)

绵竹市出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2013年绵竹市农业局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力度,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加大农资执法检查;二是加大对农资产品质量抽样检测;三是做到有案必查,加大农业行政处罚力度。截至11月底共查获违法经营行为12起,种子农药案件各6起,查获违法农资235.25kg,价值10449元;共处罚金18 773元,全部结案。

(绵竹市农业局执法大队)

广安市特优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成功

广安市在2012年引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继续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功能水稻育种课题组引进14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本试验设两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2,窝行距20cm×30cm,折合为17窝/m2。总面积0.14hm2,总产稻谷670.4kg。通过看、闻、尝等方式,对参评的14个品种从外观、味道、香味、硬度和粘度5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从中筛选出3个品种作为广安今后扩大种植的备选品种。

(广安市农业局)

眉山市东坡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眉山市东坡区以农药、化肥、种子为重点,开展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201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65人次,检查种子生产经营单位46家,水稻种子品种72个、玉米种子品种129个。立案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2起;检查肥料生产经营单位32家,肥料品种59个,立案查处违规肥料案3起;检查农药经营单位456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农药案件15起,查获数量169.85kg,涉案金额61162元,有力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

(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

雅安市有机农业迅猛发展

2013年雅安市有机农业发展呈现出基地规模扩大、品种多样化、总量增加、质量提升、市场行情利好的势头。2013年1~10月认证有机食品企业7家、产品15个。截至目前,累计全市已有31家企业,60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从2011年的613.33hm2增加到2022.13hm2。

(雅安市农业局)

农业部力争两年培养10万新型职业农民

从农业部获悉,我国力争到2015年在100个试点县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等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他们引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还提出各地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支持承包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争取让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心 怡)

全国最大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

近日,受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成验收组,对雅安市名山区1.81万hm2和雨城区1.25万hm2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了检查验收。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在创建期内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了生产管理体系,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了基地技术服务,提升了监管水平,促进了茶叶产业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终,名山区和雨城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以95分和93分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乐 翔)

我国将建高标准农田5333.33万hm2

国务院日前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我国中低产田现况、水资源条件以及粮食供求形势,《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333.33hm2,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2666.67hm2。据初步估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公顷所需投资为1.5~3万元。

(四川省农业厅)

广元市蔬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广元市通过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百亿产业”工程的持续推进,蔬菜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品种丰富、产品不断优化、市场供应稳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是生产规模逐渐扩大。2013年广元市蔬菜播种面积3.70万hm2,蔬菜总产量超过230万t,实现产值25亿元,菜农年人均收入达7500元,建成以蔬菜为主导品种的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10个,曾家山1.27万hm2蔬菜基地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是区域特色基本形成。充分发挥全市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市基本形成了利州区、昭化区6666.67hm2时令蔬菜生产基地,朝天区曾家山1.33万hm2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苍溪县、剑阁县1万hm2原料加工蔬菜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三是科技投入逐步加大。通过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活动。2013年广元市与四川省农科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将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综合配套技术的集成、重大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四是产品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农业与质监等部门强强合作,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市场准入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建设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五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全市注册了“曾家山”、“昭化”、“绿舒园”、“严大姐”等20余个蔬菜商标,其中“昭化韭黄”、“利州香菇”和“曾家山甘蓝”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化牌韭黄、黄瓜等8个蔬菜产品荣获“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曾家山辣椒、甘蓝、萝卜、香菇、莴笋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六是营销市场日趋活跃。成功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培育、引进了16家大型龙头蔬菜加工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78个,蔬菜产品畅销成都、重庆、长沙、西安、南充等5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进军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年交易量超过50万t,交易额突破5.4亿元。

(广元市农业局)

2013年12月5日,由成都市政府、四川省农业厅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此次成都农博会吸引了国内外近800家企业参展,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绵阳农资批发市场等产业园区入驻招商,覆盖了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农业科技、休闲观光农业、农资、农机、冷链物流等在内的农业全产业链,云集国际国内10000余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此次展会为参展商家及专业观众搭建了专业实效的沟通交流和交易平台,客商交流会、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密集举行,吸引了近1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采购。(图为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在四川省农机研究院展位前视察。)

(郭 鹏)

猜你喜欢

农业局基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我的基地我的连
龙城神话
——柳州农业巡礼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非“小题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