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及发展建议
2013-04-06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曾 洁/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四川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及发展建议
□曾 洁/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四川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对外贸易,以农产品出口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的重要路径,也是探索四川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根据四川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情况,就如何推动四川农产品“走出去”作一个简要的探索。
1 四川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1.1 进出口额不断扩大
“入世”以来,四川省农产品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0.76亿美元,年均增幅12.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出口额由2001年的2.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7.96亿美元,年均增幅10.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进口额由2001年的0.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82亿美元,年均增幅32.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1.1个百分点(见图1)。总的来说,四川农产品进出口呈增长态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总体表现为贸易顺差状态。
2013年前3个季度全省农产品贸易总额7.68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减少4.24%,其中出口额4.83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减少16.8%;进口额2.85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28.7%。全年农产品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1亿美元。
1.2 进出口农产品特色突出
畜产品、饮品、蔬菜是2012年四川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畜产品出口2.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4.4%,其中,生猪产品占27.6%;饮品出口1.6亿美元,增长19.7%,其中,白酒占97.5%;蔬菜出口1.1亿美元,下降10.8%,其中,加工保藏蔬菜占68.7%。(见图2)
油菜籽、谷物和畜产品是2012年四川主要进口的农产品。油菜籽进口1.8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20.1%;谷物进口0.79亿美元,增加2.8倍;畜产品进口0.58亿美元,增长1.4%;水产品进口0.35亿美元,下降22.2%。(见图3)
1.3 进出口市场逐步多元化
“入世”以来,四川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已由2001年的70个发展到目前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在美洲。2012年,东盟、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已成为四川出口过亿的市场,出口总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2.8%;而美国和巴西则成为四川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来自这两大进口来源地的农产品进口额占总额的57.1%。
1.4 农产品出口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2012年,四川农产品出口上百万美元企业127家。其中,出口500万~1000万美元的企业19家,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6.8%;出口1000万~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4家,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3.4%;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家,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6.8%。1.5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四川省农业厅作为全省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贸易促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明显。一是通过农业、商务、海关、商检等部门间密切配合,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二是利用专项资金对企业境外参展进行补贴,大力促进农产品外销;三是加强银企联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四是建立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农产品贸易发展方向。
2 四川农产品“走出去”的有利因素
2.1 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出口优势
首先,从“入世”以来我国各类农产品进出口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依赖土地、较多耗费人力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进行比较,四川的劳动力资源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相对而言,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出口中占有较大优势。
其次,四川的农业劳动力长期过剩,能够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因此,四川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特征,决定了四川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
2.2 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
研究表明,四川猪肉、生丝、蔬菜、肠衣、中药材、烟草及制品等都具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酒类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而食用植物油、大豆、棉花、饲料用鱼粉、水果及制品和谷物及谷物粉等不具有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无国际贸易发生,说明在价格和非价格因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不存在贸易的比较利益,无贸易基础。
总的来说,四川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决定了四川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
3 四川农产品“走出去”所存在的问题
3.1 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程度低
目前,四川出口农产品仍以初级和简单加工产品为主,农业企业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以稻谷为例,发达国家的稻谷米加工有精碾、抛光、色选等先进技术处理,成米一般可分成十几个等级,使用功能确切,食用质量好,整齐度高,可满足市场的多样选择。而四川的稻谷加工还仅仅停留在磨、碾的水平,碎米和杂质含量高,品种混杂,口感与食用品质低。
现阶段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还处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直接导致四川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3.2 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与国际标准差距大
从政府层面来说,长期以来,四川都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这使得四川农产品质量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严重阻碍了出口。
从企业层面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舍不得在质量和卫生认证上下功夫,取得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点控制)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及有机认证的农业企业少,出口产品的质量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也大大影响了其产品的出口。
3.3 市场开拓意识差,品牌数量少
四川有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加之传统的单个家庭生产方式影响,缺少“工厂化”观念,以至于很多时候只局限于给外商提供初级产品,然后贴上外商的商标,没有在自身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使自己处于“为人作嫁”的窘境。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影响到了四川农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4 贸易促进体系不完善,外销队伍建设不到位
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对农业贸易促进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农业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培训,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缺乏与农业企业的对接和沟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贸易促进体系;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参与培训的意识较差,对自身外销队伍的建设缺乏投入,过多的依赖政府,队伍建设的主动性不强。
4 四川农产品“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首先是增加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良种化、农业生态环境等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快出口基地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其次是制定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强化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服务功能,消除或减少农产品贸易壁垒。再次是加快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检验检疫、内贸、外贸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且政策透明、管理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
4.2 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要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农产”等是农业企业化的初级形态,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工贸”、“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才是农业企业化的高级形式,这种农业综合体实现了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增强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
应积极引导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的国有、私营、外资企业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育龙头企业。把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引入农业企业,政府应选择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在财政、信贷和税收上予以扶持,培育农业巨人。
4.3 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二是加强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优先支持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努力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三是充分利用检验检疫、技术监督、农林、卫生等部门的检测力量,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能力,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四是积极推动农业企业取得相关国际认证,提高自身农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出口目标国的要求。
4.4 加强国际营销,打造四川品牌
一是根据四川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以肉类及制品、水果、蔬菜、生丝、酒类、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特色产品出口。二是支持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商标注册、出口注册,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开展自主研发,支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充分利用国际展会进行农产品国际营销。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市场经济越完善,会展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作用就越明显。政府统一举办各种农产品推介会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提高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度,又可大大节省单个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 加强贸易促进队伍的建设
建立持续投入机制,加强四川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育出一批既懂农业又懂贸易的外向型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政府系统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加大指导力度,以充分体现贸易促进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建立以各类商、协会和农业专业协会为主的农产品贸易促进组织;三是加强农业企业外销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