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公示语英译礼貌的不足与冗余

2013-04-06赵丽慧邓晓明

关键词:英译中面子礼貌

赵丽慧,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汉语公示语英译礼貌的不足与冗余

赵丽慧,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以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观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一些汉语公示语英译实例的分析,探究了汉语公示语英译礼貌的不足与冗余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基于礼貌原则的翻译策略,旨在加强人们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准确性与适切性。

汉语公示语;翻译;礼貌

一 引言

公示语作为经常出现于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信息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城市的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正以博大的胸襟与热情的姿态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因此将公共场所中的汉语公示语进行英译以向外国友人提供更贴心的提示或帮助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国公共场所中汉语公示语错译、乱译现象层出不穷,不仅没有起到公示语的作用,还破坏了城市的形象。因此,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1]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汉语公示语的翻译策略。但是公示语英译体现出来的礼貌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观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一些汉语公示语英译实例的分析,以探究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礼貌的不足与冗余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礼貌翻译策略,旨在加强人们对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礼貌问题的关注。

二 研究背景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表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2]公示语通常被置于公共场所中的醒目位置,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了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并达到公示语的语效,公示语的书写与翻译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公示语按照作用的不同可被分为警示语、告示语和标语三类。[3]警示语通常采用祈使句式,带有很强的命令口吻,一般被用于提醒人们潜在的危险;告示语通常有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一般被用于向人们提供信息,用来指示方向、地名等;标语尽可能采用简洁的句式,一般起到宣传、号召的作用。公示语的功能使其涉及到对于受众面子的关照问题。“面子是行为选择的自主权,或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具体地说,面子就是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4]布朗和莱文森强调礼貌与面子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与负面面子,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礼貌策略。“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喜爱、赞许,或希望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事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强制或干预”。[4]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观点,礼貌策略包括五点,即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直接性策略、间接性策略和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作为警示读者、提示读者正确做法以及宣传倡导得体行为的公示语,这些特点与作用决定其必然会对读者的面子产生威胁,并且这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是不能放弃的,因此第五种礼貌策略不适用于公示语翻译中,本文主要谈论前四种礼貌策略在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礼貌的不足与冗余

公示语通过简明的语言形式向读者传达信息,以达到指导或干预读者行为的社会目的,是一种威胁读者面子的行为。如果仅从语言简洁的角度出发,不采用礼貌得体的方式,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硬无理的感觉;如果过分注重礼貌的表达,则可能使语言显得啰嗦复杂,不利于公示语的外观设计和语效的快速实现。因此在公示语翻译的过程中,对礼貌程度的恰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针对一些公示语英译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礼貌的不足与冗余现象。

1.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礼貌的不足。

例1:“老弱病残孕专座”译为“Reserved for the old, infirm, sick, disabled and pregnant”。

大多城市的公交车上都会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译文通常为“Reserved for the old, infirm, sick, disabled and pregnant”。中国人似乎认为对这几类特殊人群的直白称呼无伤大雅,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采用了直白的翻译方式。然而在西方人看来,“the old”(老人)、“the infirm”(体弱者)、“the sick”(病人)、“the disabled”(残疾人)、“the pregnant”(怀孕的人)这样的称呼方式是非常粗鲁的,这样的译法为这几类人群贴上了标签,把他们同其他人区分开来,威胁到了他们的正面面子。我们的本意是出自关怀,但实际做法却让读者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在英美国家的公交车上,这类坐席一般被称为“Courtesy Seats”(“礼貌席位”)或“Priority Seating”(“优待席位”),这个名称采用了正面礼貌策略,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了读者,也没有突出特殊人群身体的不便,令他们感到难堪。我们在翻译“老弱病残孕专座”时可以借用这种译法。

例2:“游/乘/顾客止步”译为“Visitors stop”“Don’t step more”“No Visitors”“No Admittance”。

“游/乘/顾客止步”的译法上也存在着礼貌不足的问题。常见的翻译版本包括:“Visitors stop”“Don’t step more”“No Visitors”“No Admittance”等。这些译文都带有强烈的禁止性。这类告示语的目的是为了干预读者的行事自由,使其不要进入某场所,语效的实现建立在威胁读者负面面子的基础之上。如果采用直接的命令式的表达,会对读者的负面面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间接礼貌策略,运用逆向翻译法,即在保持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变换表达角度,将主体转变为其他人,间接限制游/乘/顾客的行事自由,如:“Staff only”。这种译法不仅简明扼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还十分礼貌含蓄,委婉地提示读者要“止步”,减少了对读者负面面子的冲击。

例3:“道路关闭”译为“Road Closed”。

在道路、建筑施工时,经常会出现封路的情况,此时张贴一则“道路关闭”的公示语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人看来这则公示语在语气上并无不妥,如若直接翻译成英文“Road Closed”,则有可能会让外国读者反感。这样的忠实译法存在礼貌不足的问题,道路不通,需要行人、行车改道,为大众造成不便,如果还采用这种生硬的译法,则会给外国读者造成较强的负面面子冲击。“根据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过于直露的、强加性的禁止用语不是很受欢迎”。[5]因此在翻译此则公示语时,如果采用负面礼貌策略,对原文进行内容进行增补,译为“Road Closed. Apologies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To You”,通过道歉表达了不希望影响读者行事本意的本意,可以降低对外国读者负面面子的威胁程度,提高了公示语的接受度。

2.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礼貌的冗余。

一些警示性公示语出保障国家社会财产和大众安全的角度,需要使用强硬一些的语气,如例4和例5。

例4:“禁止通行”。

例5:“慢速行驶”。

例4这种禁止类公示语的翻译,通常采用 “No + noun”“No + doing” 的译法。[6]然而,在表示“禁止通行”这类含义的中文公示语中,除了使用“禁止、严禁”句型外,还习惯使用“请不要、请勿”(“请勿通行”)等,在不影响行文简洁的同时也能达到相同的语效。但是如果在英译时也加上“please”,则会降低公示语语力,进而影响公示语语效。作为约束违反道德、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的这类公示语,理应严肃庄重,礼貌性并不是第一位的。如果在翻译时加上表示客套的“please”,语气就会变得非常温和,让读者感觉其对所约束行为的态度并不坚决,有可能造成交际语用失误。例5中的这则标语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通常被置于公路沿途两侧,以便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可以轻易看到。有译者将其译为“Please Drive Slowly”,可见译者并没有意识到读者在读这则公示语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在驾车时,阅读这样一句话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时效的拖延不利于读者瞬时接收与理解公示语要传达的信息。为了使译文简洁易读,可直接将其译为“Slow!”。根据以上分析,在翻译例4和例5这两类公示语时,译者必须注意交际效率应该占据首位,对读者负面面子的维护应退居次要地位,所以应采取直接礼貌策略,并保证译文简洁易懂,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领会其信息。

例6:“用你的爱心呵护这片绿地”译为“Take care of the green lawn with your loving heart”。

例6为南京市著名旅游景点雨花台公园的公共绿地上设置的标语。对于这种呼吁大众保护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标语,我们通常会采取修辞格的表达形式,意欲婉转地传达标语的信息,使读者欣然接受。然而对这种汉语公示语进行直译却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此标语译文“Take care of the green lawn with your loving heart”属于典型的中式英文,[7]不但不符合传统的英语表达习惯,还违背了公示语应简洁明了的原则。这种直译并不能将汉语的礼貌效果等值地传达出来,汉语形式的礼貌表达在被直译成英文后就成了多余的客套,繁冗的语言与不地道的说法反而令外国读者觉得十分奇怪。黄友义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道“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8]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因此我们不妨直接借用英语中的说法“Please keep/stay off the grass”,既保证了译文的简洁性,也不至于令外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3.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礼貌策略。

注重语境差异。不同类型公示语的翻译必须与语境紧密结合,不考虑语境的翻译就会造成礼貌的不足或冗余,影响公示语语效。对礼貌性的注重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有的语境中译文的礼貌性应被放在首位,如对“老弱病残孕坐席”的翻译;而在另外一些语境中,迅速地传达公示语信息、保证公示语的警示性与权威性才是首位的,如对“禁止通行”和“慢速行驶”和的翻译。因此,译者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公示语所处的具体环境而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

注重文化差异。“要实现可译,译者可根据原作的题材和体裁以及译作的目的和功能调整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9]对于不同类型的公示语,应变通翻译方法,以提高外国读者接受性为重点,尽可能采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否则,外国读者不能理解公示语意义,行动上就会有所偏差,达不到公示语宣传的目的。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同样表达方式的礼貌程度在东方人和西方人看来是不同的,而且,西方人对正面面子与负面面子的区分也有别于中国人的面子观。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注意英语中的禁忌语和对外国读者正面面子及负面面子产生冲击的表达方式,在必要的时候采用与之相对应的委婉语和礼貌策略,尽量使用礼貌得体的表达方式对公示语信息加以翻译。

四 结语

在我国,“公共场合使用的英语公示语除了出现语言本身的错误之外,还出现了因语用失误导致的公示语英译不规范等现象”,[10]其中就包括公示语译文的礼貌程度。作为为公众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公示语必须以一种礼貌、得体的形式准确地传达信息,这样信息才能被顺利的接收;翻译得法的公示语将则能为来自远方的外国友人“在其步履所及之地,生活所需之时获得食、宿、行、游、娱、购的悉心关照”。[11]公示语译文礼貌的不足与冗余都会对公示语的语效的实现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汉语公示语及其译文,以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观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汉语公示语英译礼貌的不足与冗余。由于公示语作用的不同,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须采取不同的礼貌策略来获得礼貌程度与语效实现之间的平衡,使公示语译文能够以一种恰当的、可理解的礼貌形式展现在外国读者的面前。因此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时,除了要遵循礼貌原则,还要根据语境与文化差异掌握好礼貌的“度”,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公示语的可接受性。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汉语公示语已经成为侧面展示城市风采的重要媒介,公示语的翻译需要更多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参与其中,为了使公示语能在涉外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促进沟通的作用,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角度对公示语礼貌性的探讨与研究也必然会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

[1]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52-54.

[2]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2005(2):22-26,35.

[3]艾为珍.汉语公式与语用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3.

[4]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8-101.

[5]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5 (2):81-82.

[6]曾丽芬.略论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及其语用翻译策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4):88-92.

[7]王银泉.雨花台烈士陵园公示语译文触目惊心[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7(1):41-47.

[8]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25 (6): 27-28.

[9]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27-31..

[10]文兰芳.语用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 (5):64-68.

[11]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 (1):38-40,64.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TheInadequacyandRedundancyofPolitenessin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PublicSigns

Zhao Lihui,Deng Xiaoming

(Harbin Engineer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examples of several Chinese public signs as well as their English versio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adequacy and redundancy of politeness in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wn and Levinson’s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proposes sev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is theor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ccurat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ublic signs.

Chinese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politeness

赵丽慧,在读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邓晓明,硕士,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

1672-6758(2013)08-0083-3

H315.9

A

猜你喜欢

英译中面子礼貌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面子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暗恋是一种礼貌
面子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