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发展

2013-04-06梁雅明

关键词:中原业态传统

梁雅明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一、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

中原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原地域内的中原人及其祖先所创造并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中原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地处中国中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这一特质使其具有其他文化难以克隆的魅力,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新兴文化业态是指,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数字化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递,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内容产品。它可分为综合、视听、文本和功能4大门类,涵盖 20 个细分领域。[1]

新兴文化业态是一个相对概念,其“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基于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表现形式是新的;二是通过数字化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递的内容是新颖的、有创新性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内容、科技和资本结合的产物,关键是内容。内容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2]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关键不是经费和人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发展河南的新兴文化产业,首先要从传播、发展中原传统文化入手,充分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中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宣传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原传统文化,以发挥新兴传媒强大的传播优势,让生活在中原沃土的大众积极参与到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从而弘扬中原传统文化中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中原传统文化精髓的保留,同时要重视文化凝聚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河南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输出;尤其要重视对新一代民族精神的塑造,既重视创意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又要避免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中原本土文化精髓的破坏,同时还要处理好传统与时尚的关系,避免传统文化被商业化。

二、融合的内容

(一)历史文化的融合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杨翰卿教授认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髓是其积极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3]中原文化古老、悠久而神秘,中华民族进入文明历史以来,中原长期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传统文化以其鲜明的特征反映了中原的历史、文化脉络,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向社会传播着民俗文化意识,充实着平民百姓的生活。经过时间的洗礼,其文化内核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每年有大批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回到中原大地找寻自己的根脉。这种对中原文化的文化认同心理是千百年来长期积淀下来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成为感情色彩极为浓郁的一种心理情结,这是团聚中华民族的一条纽带。

中原文化中的易、道、墨、法、儒、名、兵、佛等多种思想体系,几乎代表着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思想理论流派,其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儒家文化为例,儒家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强调个人对家庭、宗族和国家的道德责任,把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追求。”[3]有国才有家,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地感召着现代人增进凝聚意识、大局观念和敬业风尚。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可在现代儿童动画片、儿歌、电子书籍等新兴文化业态中体现;其中的故事可以中原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人物、中原地域上发生的儒家经典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同时按史书中记载对其进行复原性修建,以结合实物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二)民俗文化的融合

中原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民众的行为、观念、组织形式、对生活的看法以及知识。它在民间以拙朴的形态延续,无拘无束地表达着中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和对自然的祈求与憧憬。中原民俗文化来自民间,虽然很“草根”,但更具打动人心的原始情趣,更容易为百姓所接受和传播。

通过政府组织百姓参与等各项活动,官方与非官方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创建专业网站打造河南民俗文化的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线下,要在城市各大娱乐广场组织各种民间社团例如河南民间地方戏曲社团,通过大众的听、唱、演,发挥文化最大的娱乐效果,再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评奖活动提高活动的层次与参与者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中小学与高校组织民间美术爱好者社团,利用学校所在地域优势,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对当地民间美术进行收集和整理。高校学生也可以利用老乡会按不同地域组成团队,在假期收集散落在家乡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以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为题材结合专业创作出以民间美术为题材的网络文学、数字动漫、网络杂志、玩具DIY等产品,成功者可在毕业时以此为自主创业的途径。潘鲁生提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进入生活,才是对它们的最好保护。”“通过重新设计和创意,把民间传统文化变成现代人生活方式,从而让它再生。”[4]

(三)数字技术的运用

梁周敏指出:“中原传统文化就空间视域来看,指广义的中原地区文化;就时间视域而论则指5000多年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原传统文化。”[5]中原文化传统质地厚重、内涵多元、标识经典,但留传下来的实物印证与形象标志物有限,这是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代大众日常生活中传播与弘扬最大的瓶颈。数字技术及其软硬件优势可以很好地促进文化传播,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互联网向人们展示的数字博物馆,就可以通过图像与音效将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成果真实还原出来,观众除了看、听还可以参与其中,参观者视角宽泛、体验形式丰富,达到了较强的仿真性、交互性。

此外,中原现存大量古建筑遗迹与复原的古建筑,如果将其用现代的虚拟现实技术与声、光、电技术加以展示,或采用放大、缩小、嫁接、转移、卡通化等手法,固化某些文化特征,使无形的文化风情有形化、场景化,就能为广大游客或用户提供虚拟演示的场所,拉近人与文化的距离,同时也方便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文化遗迹的研究保护。比如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介绍的同时,让人们亲自参与制作的环节,自己设计图纸通过电脑刻版、印刷,作为旅游纪念品收藏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分布分散,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在博物馆等地将中原传统文化资源集中展示,使其主题化、集约化;通过移植、借势、嫁接等多种手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做到文化资源不受地域限制,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地发展文化旅游。

三、融合的原则

(一)以“传统文化”为源寻找“创意灵感”

中原地区曾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间艺术也借此得以长足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南阳玉雕、开封汴绣、朱仙镇年画、禹州钧瓷、洛阳三彩、濮阳麦秆画、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猴等。这些丰厚的民间艺术富含着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创造力,其原始的造型、色彩和象征意义都可以成为现代新兴文化发展的重要财富。省内有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将开发城市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宣传城市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当地著名的特色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运用新兴媒介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小家电、电玩产品等,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学习与开发的热情。

中原传统文化在新兴文化产业中转化的关键在于创意开发与应用,应以“文化”为源头、“创意”为内核,以文化的相互交流为契机,并迅速找到文化产业的市场切入点,将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采用现代材料结合数码建模、印花等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产品造型与图形、色彩的品质,将充满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产品做得更精致、更有时代与中原特色,树立中原新兴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河南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应以这些丰富的传统艺术内容为依托,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等新兴技术,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数字化音乐、数字化影像、网络文化产品中进行呈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丰富文化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形成文化传播新格局。

(二)突出中原文化的特质

“如何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摆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道战略命题。”[6]中原传统文化的特色与多样性,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原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发展应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这种品牌的建立要把河南经济发展内在的目标与现有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对中原传统文化深入系统地挖掘整合,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不断创造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丰富文化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形成文化传播新格局。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高科技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市场化运作中,文化产品只有尽可能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同民族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多样的,但是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一样的。培育高新科技支撑下的中原文化的新兴业态,就要突出中原文化特质,寻找一个契合点,而这个点首先要有道德、艺术的基本衡量标准,要重视对技术原理、设计哲学的基础研究,营造文化消费环境,不能因逐金钱之末而舍道德、艺术之本。在数字时代,文化产业中要着重克服机械复制艺术和大众文化,要重视艺术原创,运用原创的、艺术的文化产品唤醒人类的情感记忆,在理解、尊重、对话、创新的氛围中,创造出新的人类情感认知形式,拓宽人类认知视角,营造浓厚的中原文化氛围。

[1]王建.新兴文化业态的概念、分类及特征[J].中国城市经济,2011,(10):92 -97.

[2]肖荣莲.新兴文化业态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J].学术交流,2010,(3):109 -111.

[3]杨翰卿.中原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精神价值[J].学习论坛,2005,(21):7 -9.

[4]潘 鲁 生.文 化 的 种 子[J].中 华 手 工,2008,(2):128-132.

[5]梁周敏.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习论坛,2010,(26):54 -55.

[6]桂娟.提升文化自信传承华夏文明——解读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EB/OL].(2011-10-24)[2012-08-20].http://www.rootinhenan.com/rootinhenan/html/2011/10/133653.htm.

猜你喜欢

中原业态传统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沁园春·赞中原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老传统当传承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