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县农户养蚕规模变化对稳定蚕桑产业的启示

2013-04-06刘万顺王雪梅

中国蚕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顺河丰县口镇

刘万顺 王雪梅

(1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丰县 221711;2江苏丰县蚕桑站,江苏丰县 221700)

蚕桑生产是以桑园为基础,由桑园、蚕种、劳动力(含技术)、资金(含蚕室蚕具和设施)4 大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养蚕规模经营,其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要求[1]。1991 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丰县农户的养蚕规模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丰县这22 年来农户养蚕规模和桑园面积的变化入手,分析丰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兴盛、衰减及稳定的规律过程,从而进一步探讨适合丰县今后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模式和对策。

1 全县整体情况回顾

1991 年丰县根据当时的农业生产形势,提出了南果(苹果)、北桑(蚕桑)、中间菜(蔬菜)的整体农业生产发展思路。以城北的师寨、欢口、顺河、赵庄4 个镇作为发展重点,提出了“人均一亩桑,乡乡万亩园”的口号,给出了“政府出资,无偿供应桑苗”的优惠政策,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蚕桑生产大汇战。从图1 可以看出,1991 年丰县4 个镇的桑园面积只有400.262 hm2,1992 年发展到1 447.786 hm2,1995 年迅猛发展达到2 587.521 hm2。由于1995年、1996 年连续2 年茧价大滑坡,蚕农开始毁桑种粮,到2000 年桑园面积锐减到676.03 hm2,以后随着茧价的上升,蚕桑生产形势逐渐好转,桑园面积慢慢增加,到2002 年达到1 071.228 hm2,并出现第2个高峰。从图1 桑园面积发展变化曲线可以看出,4个镇经历了1991 年、1992 年的开始发展和1995年、2002 年2 次迅速发展,有2 个生产高峰和2 次面积滑坡;但是蚕桑发展情况又不尽相同,师寨、欢口2 镇在历经曲折之后面积逐步趋于稳定,而顺河、赵庄2 镇却分别于2003 年、2004 年全军覆没。

图1 1991—2012 年丰县4 个镇桑园面积变化情况

2 丰县4 个镇各种类型种养户规模变化情况

我们把桑树种植规模在0.1 hm2(含0.1 hm2)以下的农户称为散养户,桑树种植规模在0.1~0.2 hm2(含0.2 hm2)的农户称为一般户,桑树种植规模在0.2 hm2以上的农户称为重点户。

2.1 师寨镇蚕桑生产情况

2.1.1 师寨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重点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师寨镇党委、政府在1991 年蚕桑生产发展初期,就以原来有蚕桑生产的重点村里的重点户为基础,着重发展养蚕大户,兼顾一般户,带动散养户,走出了一条以点带面,持续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路子。从图2 可以看出师寨镇散养户、一般户和重点户在1991 年桑园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37.18%、27.82%,到2010 年变化为14.71%、30.88%、54.41%。其中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化最为频繁,1995 年曾一度达到313.880 hm2,2000 年又一度降低到29.970 hm2,最后稳定在2010 年的56.979 hm2,属于整体减少的趋势;一般户桑园面积由1991 年的79.990 hm2,变化为2010 年的119.644 hm2,中间变化不大;而重点户桑园面积则由1991 年的59.839 hm2,增加到2010年的210.799 hm2,由于其稳定增长,其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以2005 年为例,重点户桑园面积为198.029 hm2比一般户的130.474 hm2高67.555 hm2,比散养户的53.011 hm2高145.018 hm2。

图2 1991—2012 年师寨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化情况

图3 1991—2012 年师寨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增、减率变化情况

2.1.2 师寨镇散养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大,重点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小 从图3 可以看出,散养户桑园面积1992 年最高增加率达到135.12%,而1996年最高减少率达到55.54%,两者绝对值相加,增、减最大幅度达到190.66%,桑园面积不仅变化频繁,而且变化幅度大,这充分说明散养户规模极不稳定。而一般户桑园面积最大增幅为1992 年的117.11%,最大减少率为1996 年的47.56%,两者绝对值相加,最大增、减幅度为164.67%,小于散养户的190.66%。而重点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相对稳定,变化较小,特别是2006 年后趋于一条直线,保持基本稳定。

2.2 欢口镇蚕桑生产情况

2.2.1 欢口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重点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欢口镇在发展之初,就以养蚕大户为突破口,牢牢夯实发展基础。从图4 中可以看出散养户、一般户和重点户的桑园面积比例,由1991 年的26.05%、34.45%、39.50%发展到2010 年的14.91%、33.80%、51.29%。3 种类型农户中,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化最快,由1991 年的48.229 hm2增加到1995 年的244.217 hm2,以后散养户桑园面积逐年减少,一直到2010 年桑园面积仅有28.350 hm2,变化较为频繁;一般户桑园面积由1991 年的63.780 hm2增加到1995 年的210.262 hm2,以后逐渐减少到2010 年的64.277 hm2,桑园面积基本上一直占到30%以上的比例,以后就趋于稳定;重点户桑园面积由1991 年的73.132 hm2增加到1995年的196.742 hm2,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以2005 年为例,重点户桑园面积100.001 hm2比一般户的66.158 hm2高33.843 hm2,比散养户的46.245 hm2高53.756 hm2,属于基本稳定的状态。

图4 1991—2012 年欢口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化情况

2.2.2 欢口镇散养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大,重点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小 我们从图5 可以清楚地看出,欢口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最高增加率为1992 年的164.19%,最高减少率为1996 年的45.59%,两者绝对值相加得出最大增、减幅度为209.78%,为3个类型之首,而且桑园面积变化频繁,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变化曲线;一般户桑园面积最高增加率是1992年的97.34%,最高减少率为1996 年的41.15%,两者绝对值相加得出最大增、减率是138.49%,较散养户稳定;而重点户桑园面积最大增幅是1992 年的73.94%,最大减少率是1996 年的37.12%,两者绝对值相加得出最大增、减率只有111.06%。在3 种类型中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化最为频繁,最不稳定;重点户桑园面积变化最小,最稳定。

图5 1991—2012 年欢口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增、减率变化情况

2.3 顺河镇蚕桑生产情况

2.3.1 顺河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重点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蚕桑生产发展之初,顺河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农户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在当时情况下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蚕桑产业,1992 年桑园面积就达到348.157 hm2,1995 年最高时达到730.123 hm2,可惜好景不长,2004 年桑园全部消失。从1992—2004年顺河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化情况(图6)可以看出,散养户桑园面积最大时达到了292.368 hm2,比当年一般户的286.851 hm2高5.517 hm2,比重点户的150.904 hm2高141.464 hm2。1996 年桑园面积猛然减少,散养户桑园面积是38.731 hm2,重点户是43.399 hm2,2 种类型桑园面积相差无几,特别是2002 年散养户桑园面积是98.320 hm2,比一般户的70.702 hm2高27.618 hm2,比重点户的15.999 hm2高82.321 hm2。

图6 1992—2004 年顺河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化情况

2.3.2 顺河镇散养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小,重点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大 从图7 中可以看出,顺河镇散养户在1992、1996 年桑园面积变化频率较少,而且基本都在增减的区间之中,是一条比较稳定的曲线。但重点户桑园面积最高增加率为1995 年的79.78%,最高减少率为2003 年的100.00%,绝对值之和为179.78%,为3 种类型中最高,而且中间桑园面积变化比较频繁,是一条极不稳定的曲线。

图7 1992—2004 年顺河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增、减率变化情况

2.4 赵庄镇蚕桑生产情况

图8 1992—2003 年赵庄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化情况

2.4.1 赵庄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重点户桑园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赵庄镇也是在蚕桑生产一片空白中迅速发展,发展之初,就在全镇没有重点地全面开花。从图8中可以看出,1992年当年桑园面积达254.138 hm2,最高的1995 年达356.024 hm2,由于基础不牢固,1996 年就开始逐步减少,除2001、2002 年有少量回升,很快就于2003 年全军覆没。1995 年散养户桑园面积达150.250 hm2,比一般种养户的136.500 hm2高13.750 hm2,比重点户的69.274 hm2高69.274 hm2。2002 年散养户桑园面积是49.576 hm2,比一般户的34.935 hm2高14.641 hm2,比重点户的11.305 hm2高38.271 hm2,散养户桑园面积比例过大。

2.4.2 赵庄镇散养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小,重点户桑园面积增减幅度大 从图9 中可以看出,赵庄镇散养户桑园面积最高增加率是2002 年的29.72%,最大减少率是1997 年的63.01%,两者绝对值相加只有92.73%,而且曲线变化较小,散养户桑园面积较为稳定。而重点户桑园面积最高增加率为1997年的110.86%,最大减少率是2003 年的80.29%,两者绝对值相加是191.15%,变化幅度最大,而且较为频繁,是一条极不稳定的曲线。

图9 1992—2003 年赵庄镇3 种类型桑园面积增、减率变化情况

3 农户养蚕规模变化情况分析

3.1 师寨镇、欢口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比较

通过对师寨镇和欢口镇蚕桑生产的分析,我们已经充分掌握,这2 个镇有很多共同点,都是重点户桑园面积比例占大头,而且重点户发展都很稳定,其结果是桑园面积也能够稳定下来,这一点在表1 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表1 中可以看出,师寨镇重点户、一般户和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0.220、0.418 和0.673,即重点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一般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欢口镇重点户、一般户和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0.291、0.351 和1.433,即重点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一般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所以说,重点户在3 种类型农户中最为稳定,其桑园面积较稳定,种桑养蚕事业得以健康发展,是比较理想的蚕桑生产发展类型。

表1 师寨镇、欢口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

3.2 顺河镇、赵庄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比较

通过顺河镇、赵庄镇蚕桑生产情况分析,我们同样得知,这2 个镇也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散养户桑园面积比例大,发展相对稳定;重点户桑园面积比例小,变化比较大,其结果是蚕桑产业不稳定。从表2中看,赵庄镇散养户、一般户和重点户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76、0.764 和1.768,即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一般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重点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顺河镇散养户、一般户和重点户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90、0.877 和0.953,即散养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一般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重点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所以说,在2 个镇3 种类型农户中,散养户最为稳定,一般户次之,重点户极不稳定,其结果是桑园面积变化迅速,蚕桑生产很快消亡。

表2 顺河镇、赵庄镇3 种类型养蚕户桑园面积变异系数

4 丰县4 个镇蚕桑变化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点户桑园面积比例大时,重点户桑园稳定则蚕桑生产稳定;而散养户桑园面积比例大时,散养户虽然发展相对稳定,但只要重点户不稳定,蚕桑生产亦不稳定,也就是说重点户在蚕桑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丰县实际蚕桑生产上也正是如此,重点户的最小桑园面积都在0.2 hm2以上,有的达到1.0~2.0 hm2,栽桑养蚕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例高,有的甚至是家庭的全部收入;因此,这部分农户对蚕桑的去留一定会比较慎重,除此之外这部分农户农业生产协调能力较强,栽桑养蚕方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栽桑养蚕的单位面积收入也比较高,不会因为蚕桑生产遇到暂时的波折就毁桑弃养,而且这部分农户在当地享有较高威信,有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而散养户则不同,他们栽桑养蚕技术差,收入低,对蚕桑生产不重视,或许是跟风、或许是田块相连等诸多因素使他们走上了种桑养蚕之路,蚕桑生产对他们来说有亦行,没有亦行,一遇蚕桑生产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毁桑弃养。因此,发展蚕桑生产我们一定要着重发展重点户,兼顾一般户,带动散养户,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5 稳定蚕桑产业的对策

推行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是克服过于分散栽桑养蚕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加快传统蚕业的改造,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2-3],而要想搞好规模经营,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1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只有农民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能使蚕桑生产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想使农民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就要求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到农村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使蚕农快速掌握最新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使他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蚕农想养蚕多养蚕。

5.2 大力开展机械化操作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资源日益紧张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桑园施肥、浇水、剪枝等多项生产操作应尽量采用机械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日益紧张的劳动力资源矛盾,提高桑园的整体收益。

5.3 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

蚕桑生产对土地有着特殊的要求,为防止农药污染等问题,要求桑园必须连片,而养蚕大户要想扩大面积,必须开展土地流转。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开展土地流转,为养蚕大户扩大桑园面积创造条件。

5.4 大力开展新技术应用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栽桑养蚕的比较效益,降低养蚕风险,提高蚕茧品质,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产出效益,要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大蚕条桑育”、“方格蔟室外上蔟”等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为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要积极做好养蚕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增加蚕农的收入并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1]徐晓峰,朝德献,徐允中.设定蚕业现代化指标值的探讨[J].中国蚕业,2002,23(1):49-51.

[2]柴秀萍,童朝亮.盐城市农户养蚕规模变迁分析及发展启示[J].中国蚕业,2011,32(1):34-39.

[3]佘柳涛,钱小兰,朱秀凤,等.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蚕桑产业优势[J].中国蚕业,2003,24(2):52-53.

猜你喜欢

顺河丰县口镇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顺河:好水好酒豆香浓
锦上添花
顺河:好水好酒豆香浓
人参果 脱贫果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解法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