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布局与海洋强国建设
2013-04-06杨宁张立
杨 宁 张 立
“五位一体”总布局与海洋强国建设
杨 宁 张 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布局相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规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思维指向,指明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方略,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思维指向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确立科学的思维指向以指导实践。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以辩证性思维指向分析海洋强国建设安全形势。当前,我国东海、南海及黄海方向面临着复杂纠纷,构成了推进海洋强国进程的潜在威胁,形势是极其复杂的,隐患是客观存在的。辩证地看,真正决定我国周边海域安全状态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背景的国家,其遏制战争爆发的威慑力是不能被低估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具有较大优势,既有实力掌控冲突,也有能力打赢战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思维指向,坚定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不动摇、道路不折腾、精神不懈怠,妥善处理地区涉海问题,在暗流涌动的复杂海洋形势中找到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发展之路,为建设海洋强国创造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
以全局性思维指向统筹海洋强国建设发展大局。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上,全面统筹各项建设和具体产业的发展,在注重海洋强国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效率。具体而言,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时,要统筹兼顾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在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时要做好陆海统筹兼顾;在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做到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资源保护的统筹兼顾;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工作中,必须做到维护海洋权益与维护海洋稳定的相互兼顾;在开展海洋服务工作中,必须做到军用与民用以及各涉海行业的统筹兼顾,努力打造共同的服务平台。
以反馈性思维指向引领海洋强国建设政策过程。合理可行的海洋政策是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与决策的重要保证。反馈性思维同样适用于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决策。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起对政策的反馈系统,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加强对各项政策和规划的有效反馈,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法律、政策制定前的调研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要做好法律、政策颁发后的监督工作,通过跟踪调研,掌握新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修订提供数据资料;最后,要做好法律、政策修正后的总结工作,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以时效性思维指向把握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机遇。历史上我国曾有过多次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大好时机,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舞台。我们要充分看到机遇期的存在,并充分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我们要善于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敏锐发现战略机遇、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战略机遇和积极创造战略机遇。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加快推进海洋强国的五大建设,努力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
以创新性思维指向拓展海洋强国建设路径选择。创新的理念应主要体现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管理创新这两方面。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就是要不断加大海洋科技研发资金方面的投入,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海洋企业研发中心、海洋科技中介机构等多种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海洋管理创新,就是要认真分析我国复杂海洋海域的维稳、维权形势,通过涉海机构调整和编制体制优化,进一步推进海洋管理模式创新。当前,海洋科技日新月异、海洋管理情况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我们更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保持创新锐气,不断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继承前人所打下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努力解决我国海洋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为海洋强国建设开创更多更好的实现路径。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指明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方略
从本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路径。因此,要努力推进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社会和海洋生态等五方面的全面协调建设。
推进海洋政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当前,海洋问题已经成为区域政治的热点,海洋政治更成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一个敏感点。良好的国际政治关系有利于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推进海洋政治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影响。在国内政治方面,要牢牢坚持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加大建设海洋强国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海洋国土的认识、提升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并加快海洋法制建设步伐,提高处理涉海问题的法治水平。在国际政治方面,倡导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妥善处理好与邻海国家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与世界首要海洋强国美国的关系,在海洋安全战略上与美国加强磨合,防止某些国家利用美国因素从中作梗渔利、恶化海洋局势,以综合策略探索出中美之间合作而非对立、双赢而非“零和”、良性竞争而非恶意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海洋事务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我国和平发展海洋强国的策略,一方面要宣扬我国与周边国家协力维护地区海洋稳定的诚意和努力,另一方面要彰显我国致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决心毫不动摇。
加强海洋经济建设,开发新型经济腹地。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重心明显转向沿海,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格局,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开发新型经济腹地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动脑筋、下功夫:一是“全方位”地发展海洋经济。以宽广的视野推进沿海地区、近海资源、远海海域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开发。二是“高效益”地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引导传统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用科技创新提高海洋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的发展应在海洋的承受范围之内,不应是掠夺性和毁灭性的发展,而是要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努力提高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严格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繁荣海洋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新时期繁荣海洋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海洋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繁荣海洋文化,一要防范海洋文化虚无主义。当下,一些人不承认民族海洋文化的存在,对我国海洋文化持虚无主义态度,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海洋历史的曲折性及海洋区域的广袤性,使得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色,在海洋文化意识薄弱和缺少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很容易犯这种认识上的低级错误。近年来,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相继举办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海洋文化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海洋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这种错误认识,不断加强传统海洋文化的研究。二要更新海洋文化发展内核。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也将和其他海洋文化发生交流和交锋,我们必须在加快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海洋文化的同时,融入我国近代海洋开发中的积极精神因素,如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等,不断更新我国海洋文化内核,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三要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利用我国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艺术业等在内的海洋文化产业,加速我国海洋文化资源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化。
探索海洋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升级。海洋社会是国内学术界在20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的社会学概念,它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海洋之间、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组合。加强海洋社会建设,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和有力举措。探索海洋社会建设要重视三个方面:一要抓好顶层设计。海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国家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之中,树立建设“和谐海洋社会”的发展理念,尤其要在制度上进行研究探索、建章立制,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二要鼓励基层探索。海洋社会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具体实践,各沿海省市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探寻发展新思路,力求把推进海洋社会建设这一重大发展重任转化为本地区新一轮发展的比较优势。三要建立广泛的群众参与机制。与海洋经济建设旨在创造物质财富不同,海洋社会建设重在管理制度机制的创造。因此,推进海洋社会建设,就是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海洋社会,让海洋强国建设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突出海洋生态建设,实现海洋永续发展。当前,我国局部海洋开发强度已经接近极限,甚至超过海洋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等,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注重海洋生态的保护,不仅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洋经济,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深化海洋生态建设的现实要求看,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和功能极其复杂,现有的海洋科学研究还不能充分满足海洋开发的需要。我们必须紧跟国家海洋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科学利用海洋、有效维护海洋生态提供技术支持。二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律和制度。必须对我国有关海洋生态环境的现行法律和规定进行梳理修订,加强对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使法律真正成为保护海洋生态的硬杠杠。三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海洋日等有利时机,加强海岸带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海岸带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 教育活动,宣传和普及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逐步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和洁净沙滩。
责任编辑:彭安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