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资源观”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进入新境界
2013-04-06盛克勤
盛克勤
党建“资源观”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进入新境界
盛克勤
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已越来越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工作任务。然而,由于非公企业特定的体制因素,其党建工作的开展还受到种种制约和障碍:有的业主视其为负担,对建立党的组织抱有抵触情绪;有的业主和群众怀疑其作用,认为非公企业党的工作可有可无。凡此种种,既有认识高度问题,也有认识角度问题。我们认为,倘若能从“资源”的角度来认识和推动党建工作,则非公企业党建定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形成党建“资源观”,是非公企业党建的一次认识飞跃
党的建设作为一种资源,主要指在长期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体系、骨干队伍、规章制度、精神理念、工作方法、治理经验等建立在人力资源基础上的再生资源。这一资源,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需要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不断认识它。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固然是我们国家在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政治要求,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可以从越来越多的现实中发现,党的建设完全可以与生产要素、科技文化、管理信息等一起,共同构成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源体系。
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看,中国奇迹的最根本因素乃是基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严密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惊讶的发展成就,究其缘由绝非如某些人所言,是实行了什么“新自由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等调控手段和政策,否则就无法解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何以一枝独秀,也无法解释美国、欧洲为何迟迟摆脱不了次贷和债务危机的阴影。我们认为,中国奇迹最根本的缘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把革命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运用到在社会各领域建立党的组织,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社会覆盖,从而把党和国家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很好结合,使治国理政的决策高效贯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这就是造就中国奇迹的“中国力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它使得我们的国家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都能战而胜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治理。中国治理的成功经验,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从非公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对企业发展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演进和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非公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在增强国民经济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底,我国非公企业产值已占GDP总量的60%以上,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占全部就业岗位的80%以上,占新增就业岗位的90%以上。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取得的。非公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对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土地、厂房等生产资料层面,局限于物化资源和外化资源的运用,没有把党建元素融入资源体系中。随着非公党建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自弱至强,从领域分布到组织覆盖,从健全网络到功能强化,这些企业发展有谱、管理有序、竞争有力、市场有誉。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党建对非公企业发展正在日益显现出重要的资源价值。
从非公企业的管理实践看,党建工作事实上就是可以为非公企业催生生产力的“内化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建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主体是人。因此,非公党建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履行党的宗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能够正确引导企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从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团队力量;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带领员工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市场开发、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创先争优,使整个企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目前,非公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主要是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速融合,产业梯次转移快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正在企业建立。深入到良性发展的企业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有着健全的党组织体系,有活跃的党的活动的开展,党建工作对推动非公企业的转型升级、管理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践党建“资源观”,对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具有独特效应
非公企业发源于市场、发轫于竞争、发展于内生。党的建设作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企业内部组织程度的核心元素,它不但是一种特殊资源,而且还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组织体系、政治动员、活动文化、品牌形象等多重实践效应。清晰地看到这些效应的存在,对确立和自觉运用“资源观”推动非公企业党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组织体系效应。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首先在科学的组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著名论断后,我们党就一直非常重视组织体系的构建。在非公企业中,通过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健全企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覆盖到各子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和企业的工作体系高度对接,党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党建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带动企业规范工作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搭建企业流程管理的实施载体,便能顺利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优势。
政治动员效应。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领导方式,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党组织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带领广大党员和员工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重点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企业的先进,不断提高企业各个层面的执行力。特别是企业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党组织作为企业发展保障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权益维护中心,有能力动员员工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激发全体员工群众攻坚克难的意志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进而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
活动文化效应。党组织发挥作用,一向以能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党内活动、善于形成组织的精神文化为看家本领,这就为非公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生产单位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活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渗透,能有效弥补非公企业衷于逐利的先天不足。企业党组织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以核心价值教育人,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为企业构建共同的价值理念、发展追求和职业道德,能催生激励员工的精神力量;以活动载体聚合人,从党员和员工的需求出发,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能在生动活泼的环境文化氛围中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以组织温暖关爱人,向全体员工传递党的关怀,让员工感到身边有党组织就有党的温暖,增强党员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品牌形象效应。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坚持用党的方针政策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可以增强非公企业的体制信誉和社会公信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近年来,江苏各级党组织十分注重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先后总结形成沪士电子外企党建“融合工作法”、济川药业民企党建“同心工作法”等典型工作方法和红豆集团党建标准管理、沙钢集团党建绩效管理、苏宁电器集团党建文化管理、雨润控股集团党组织双重管理等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工作范例,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特别是红豆集团党委探索建立以“党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模式,2012年被中组部作为非公企业党建范例向全国推广。如今,这些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显著提升,都是党建品牌效应有力的例证。
三、落实党建“资源观”,探索打造非公企业党建“三个中心”
落实党建“资源观”,关键要致力于把非公企业党组织打造成“三个中心”,即发展保障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权益维护中心,发挥党组织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围绕生产经营打造发展保障中心。非公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始终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要全面推行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制度,使党组织与企业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力。围绕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互融共进。紧扣企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深入推进非公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统筹共建,实现由党建资源共享到企业发展共赢。坚持用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员工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把广大党员和员工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精神力量。
围绕提升企业打造人才培养中心。企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各级党政普遍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同时,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善于组织企业内部人才队伍,要通过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彰显组织作用,凝聚企业人心。要抓住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的契机,推动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针对全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近年内都将进入代际交替的现状,推动重视实施“青蓝工程”,积极配合各级组织部门,培养一支对党有感情、支持党工作、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队伍;要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实施“党员员工成才计划”,善于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同时又善于把党员培养成思想素质标兵、岗位技能标兵、生产质量标兵,进而把党员发展成企业中坚,在形成企业发展人才优势中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作用。
围绕服务员工打造权益维护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在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围绕服务员工打造权益维护中心。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鼓励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非公企业把握自身特点,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可行的活动载体,千方百计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按照“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工、青、妇组织为依托,全面推行“党群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组织建设、活动载体、职能发挥“一体化”,形成党群相互支撑、同步推进的党建工作格局。全面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制度、集体劳动合同和工资协商制度建设,搭建员工和业主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四、宣传党建“资源观”,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走向自觉加强
以前,人们之所以感到非公党建难,难就难在把党建当负担了。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不难看出,党的建设非但不是非公企业的负担,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党建“资源观”,更多的业主认识之,更多的企业接受并实践之。要改变把党建作为外部“政治因子”植入企业的工作局面,通过加强宣传、创新载体、强化保障等举措,帮助非公企业确立党建工作的资源地位,从而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走向自觉加强。
加强宣传,形成党建“资源观”的确认共识。坚持把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作为落实党建“资源观”的首要任务进行突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运用对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对确立党建“资源观”同样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手机平台等新兴媒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党建“资源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要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开展党建专题讨论、开展主题征文、举办民营企业家峰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推介党建“资源观”,努力形成“党建工作不再是政治安排,而是发展需要;不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生诉求”的思想共识。
创新管理,深化党建“资源观”的工作实践。
坚持以党建“资源观”为指导,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机制。深化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努力解决企业党组织与企业规模影响不相匹配、党建工作缺乏指导等问题。探索推行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国企民企党组织统筹共建,机关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设立开发区(园区)党群工作站等创新做法,以党建工作的整合联动,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壁垒,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优化党建资源和配置党建要素,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互补、资源共享、体系完备的党建工作体系。
强化保障,推动党建“资源观”的有效落实。建立体现党建“资源观”理念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考评体系,落实各级党委抓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责任。在推动党建“资源观”的实践中,注重突出非公企业出资人和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两个重点: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业主的宣传教育,引导业主从“资源”的角度认识企业党建,争做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积极支持者和主动实践者;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通过他们的有效工作,切实彰显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荣的效应,使党建“资源观”为更多企业所认同,并成为更多企业主和广大员工的自觉实践。
我们相信,坚持从企业发展资源的角度来认识党建工作,全面形成非公企业党建“资源观”,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必将进入内生自觉的崭新境界。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