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棱镜门”事件与美国的网络霸权

2013-04-06张耀钟

唯实 2013年11期
关键词:棱镜霸权实力

张耀钟

“棱镜门”事件与美国的网络霸权

张耀钟

美国中情局前特工斯诺登披露,从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FBI)要求微软、雅虎、谷歌、“脸书”、苹果、PalTalk、美国在线、Skype和YouTube等9大网络巨头,提供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试图直接进入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服务器,获得有关视频、声音、图像、电子邮件和网络浏览记录的信息,甚至是信用卡记录。该项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代号为“棱镜”。尤为令人不安的是,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络领域,美国安全部门已经搭建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当局希望查看任何一个人的电子邮件或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来获得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甚至可以在机器中植入漏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安全。而这些只是美国网络监控的冰山一角。

一、“棱镜门”意味美国通过网络霸权实现军事霸权

美国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它在军事领域主宰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提供了技术前提。现在,全球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包括1个主根服务器和12个副主根服务器,其中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设在美国,更为重要的是,1个主根服务器也设在美国。根服务器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特别是管理根服务器的ICANN是由美国商务部负责,并受美国商务部制约,其他国家的法律对它无任何约束。

美国在互联网领域这种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2002年,布什总统就发布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命令组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目前,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黑客部队,是第一个成立网络司令部的国家,有5000余名专职黑客,并且还不断在全球招募黑客精英。2008年9月18日美国空军成立网络司令部,任务是保卫自己的网络安全和进攻他国网络。现任总统奥巴马也一再强调互联网对美国的重要性,他要求有关部门对美国网络安全作出评估,并要为更大范围实行信息霸权作准备,继续完成控制新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工作。2009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报告称,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成为美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

通过网络霸权来实施军事霸权是美国实施网络霸权的重要职能之一。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航天定义为同等重要,为第五大空间。美国实质上充当着全球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警察,企图只让符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的东西上路。不仅最热门的网络,而且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电影,以及为之间接服务的大学、研究和咨询机构等也都被西方控制。2012年3月19日,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中国境内近885万台主机,有3300多个IP控制境内3400多家网站。美国还可以通过其控制的IP地址以机器隐身群发,在两个小时内发送近70万条虚假造谣信息覆盖中国的主要网站。可见美国通过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垄断了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标准,成就了美国互联网领域的网络霸权,最终实现美国的军事霸权。

二、“棱镜门”意味着美国通过网络霸权实现文化霸权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上信息传播水平日益提高。美国对网络的霸权堪称“媒介帝国主义”,它是通过网络霸权实现文化霸权,推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野蛮逻辑。如2009年6月,伊朗总统大选后,一度局势动荡,美国政府下令“推特”帮助伊朗反对派发送信息,为伊朗局势动荡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美国政府还曾经以“抵制所有助长反美情绪的中东电视台”为由,将三家中东网络电视台列入黑名单。“媒介帝国主义”战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运用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主要通过文化市场进行全球文化扩张;二是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的文化支配;三是这种文化支配和扩张是通过传播媒介来实现的。

文化霸权最终就是在文化交流中,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宣传自身价值观,解构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全球一体化时代,西方物质产品冲击、占领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西方精神产品的倾销,则使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被形形色色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其基本方式是以网络为武器,垄断文化传播的话语权。更为严重的是以“棱镜”监控项目为载体,收集其他国家的敏感事件,然后对其他国家价值观念的颠覆就更容易聚焦,更有针对性。民众在这种歪曲报道的怂恿下,常常对本国的价值观、文化制度失去自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通过网络霸权实现文化霸权的路径,让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失去凝聚力、向心力,使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受阻。而且,美国在文化霸权上的胃口越来越大,斯诺登表示,美国政府正在以“棱镜”项目为平台,大肆侵犯全球民众网络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一些欧洲国家因此对美国表示强烈不满。德国和欧盟官员已就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计划提出投诉,德国方面在奥巴马造访柏林之时就此事进行询问,欧洲议会还讨论了这些监视项目是否侵犯当地一些隐私保护法律。有欧洲人表示,欧洲应该有类似美国的网络巨头,能独立于美国情报机构的全面监控。

互联网的构造方式,由美国人设计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英语是互联网上的主流语言,网络上流动的信息主要来自美国,因此,它实际上也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必须学会美国的语言,适应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熟悉美国的文化。由于网络文化背后,渗透着政治、军事、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网络化支撑的当今全球时代,美国又兼备经济、军事和网络大国的“单极”、“超霸”地位,在此情况下,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化过程。这种文化的全球化带有浓厚的“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色彩。所以有人把通过互联网而实现的霸权称为电子殖民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文化帝国主义。正如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三、“棱镜门”意味美国通过网络霸权展示外交巧实力

在本质上,“棱镜门”事件,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向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延伸。其更深远的意义可能在于,虚拟世界的安全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现实世界的安全联系在一起,也成为决定现实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棱镜门”事件,意味着美国不断地通过网络,施展其外交巧实力。“巧实力”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概念,用以指导国家对外政策。他解释了“巧实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三者的关系。他说,一个国家支配性实力,如军事力量、基本资源、科技力量、经济力量等属于硬实力;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受认同程度和文化、精神性力量,如国家凝聚力等属于“软实力”。简单说,“软实力”就是非强迫或者“硬实力”付出,而是通过吸引得到你想要得到东西的能力,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巧妙结合便是“巧实力”。要想征服一个地区,先搞乱人们的思想,这是最低成本的征服。比如美国通过网络输出美国的核心价值,通过军事结盟、输出武器,武装反对派、敌对势力等途径,这种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就是“巧实力”。一方面,美国通过网络向目标国家输出核心价值,或者通过监控项目,锁定目标国家影响美国核心价值输出、传播的机构,并予以网络攻击或网络破坏。布什政府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与约瑟夫·奈,共同主持过由民主、共和两党支持的“巧实力委员会”会议。这个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一个更加聪明和更加牢固的美国》的研究报告,为了使美国成为一个“更加聪明的大国”,必须通过“巧实力”的正确运用,才能构建一个能够应对全球挑战的框架,以期“延长和保持美国的优势”。该委员会建议美国新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加大对五个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全球发展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民生的改善;加强同盟友、合作伙伴及国际组织的关系,使其为美国利益服务,帮助美国应对21世纪的挑战;推动经济一体化,使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享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推动技术创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美国应在解决方案的开发创新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公共外交,重视青年交流。

奥巴马政府外交巧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布什政府“非敌即友”二元论的否定,也标志着“巧实力”理念对于新政府外交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巧实力”如同新干涉主义、新孤立主义、民主和平论、新保守主义等一样,它不过是以确保美国全球霸权为主导思想,体现美国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一张新标签,基于对权力和安全追求的现实主义理论,依然会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雷打不动的内核,奥巴马政府在涉及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问题上不但不会妥协,反而会通过“巧实力”对敢于向美利益发起挑战者加紧遏制。可见“棱镜项目”本质上是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展示美国外交巧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棱镜门”曝光意味美国网络霸权受挫

“棱镜门”事件揭露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及他国从事网络系统监听、渗透,并且这只是美国对全球信息控制的冰山一角。因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企图构建庞大“黑客帝国”,而其一边声称保护公民隐私,一边不择手段进行窥探的卑鄙手段更暴露了美国在保护人权方面的虚伪性。

互联网技术虽然美国领先,但其他国家正在迎头赶上,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政治乃至国家关系的各种边界。美国是互联网超级大国,但是,如果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左右互联网,必将带来互联网一片混战。形成一个弱肉强食、谁都紧张不安的丛林世界。互联网要健康发展,必须定位为服务全人类利益的新技术公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今天的选择,也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奋起直追。这种机制倒逼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霸权地位走向下降。因为:

“棱镜门”事件曝光,促使美国之外的被监视国家统一行动起来,他们可能建立国家和地区的新的网络安全合作机制,制定新的网络标准,运用新的管理模式,摆脱美国的网络垄断。随着“棱镜门”事件的进一步发酵,美国在网络领域的霸权将会从道义上、技术上逐渐丧失。

“棱镜门”事件将进一步改变中美在重要议题上对话的态势。美国人认为,如今美中之间的问题不是安全问题,也非战略问题,而是网络问题,是所谓中国对美网络攻击问题。美国在斯诺登事件前一直扮演网络攻击的受害者,指责中国政府或企业的网络“黑客”行为,而今,“斯诺登证据”令形势发生逆转。中国是网络攻击受害者传闻得到证明,在中美相关对话中,中国的被动者、美方的主动者态势已变,中方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美方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对中国网络的侵害,并与中方加强合作维护网络安全。

“棱镜门”事件将彻底改变美国政府道义形象。中国普通百姓心中对美国政府形象是复杂的。一方面,中国人对美国曾经对中国的敌视和遏制图谋心知肚明,对美在国际上的霸权行为十分反感,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美国存有好感与认同。美国靠自由理念立国,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约束政府集权”、“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等信念,好像美国依此总能在世界政治中站到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但“棱镜门”事件击溃了这种美好想象。

“棱镜门”事件,将迫使美国重新调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被美国情报机构监视监听,并没有超出世人意料,但包括盟友在内的欧洲、日本都进入美国情报机构的监视屏,这就暴露了美国的战略野心。奥巴马对美国监听欧盟及其成员国事件的轻蔑态度表明,美国例外论依然盛行。他没有就欧洲盟友的关切解释美国监控行为的合法性,而是轻松地耸肩而过。欧洲人认为间谍行为是美国现实主义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期待美国以负责任的方式实施。奥巴马不解释如何监听欧洲各国,表明美国最糟糕的一个坏习惯,即美国以欧洲的保护者自居。颇具讽刺性的是,这个突如其来的倒霉事件发生在美欧拟建自贸区的关键时期,而这是自建立北约以来美欧进行的一项最重大的工程。

“棱镜门”事件,将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形成不同程度的打击。美国总以国家安全为由,让华为和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在美国投资受挫,甚至被拒之门外,而与此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八个美国科技巨头公司占据中国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关键领域,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它们的设备、软件、网络获取信息,理论上也几乎没有门槛。在全球监视问题上,美国政府能与企业如此相互利用,老百姓有权利要求中国政府对此进行调查,乃至对美国企业的网络产品设置门槛,甚至也可以将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等拒之门外,而以优秀民族企业取而代之。

责任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棱镜霸权实力
通过法律、机器人和社会的棱镜与人工智能共生
实力抢镜
大棱镜温泉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水晶棱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这不是万花筒 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