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难题及其破解——以海安为例

2013-04-06陆卫东

唯实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安升级转型

陆卫东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难题及其破解——以海安为例

陆卫东

县域经济如何转型升级?海安在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过程中,主动求变,主动探索,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看作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强基工程”,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了实处,并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新认知。

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难题

县域企业转型升级难并不是新问题。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的发展条件、发展质量和发展环境确实有了一定的改善或提高。但是,企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来自一些积病沉疴,诸如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严重落后、科学技术含量太低、产业构成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底端、廉价的环境成果和资源成本等等;另一方面,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诸如价格竞争程度加剧、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等等。新老问题的叠加,致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转型升级难度进一步加大。归纳起来,其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紧张融资难。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尤其是县域范围内诸多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紧张问题。资料表明,过去3年中,中小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超过了50%。融资能力的欠缺和融资渠道的狭窄,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无源之水。同时,资金链的脆弱使“三角债”的老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新难题。

能力不足技术差。以往不少企业,其产业的选择大多通过单纯的模仿和套用成熟技术、常规性产业和定型化产品为主。企业生存的优势仍然集中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低端竞争上。“广铺摊子,勤上项目”成为中小企业热衷的发展模式。同时,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企业自身缺乏自我革新的能力,研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自然不高。

组织松散竞争乱。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上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同类产品的产业组织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致使同一产业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下几种乱象:一是同一产品的产能过大,或同一产业领域的企业缺乏合理的区域分工,没有按照产业链条的方式合理布局,跟风现象严重;二是企业集群虽然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相对集中,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上下游产品共同布局的情况,一遇外界要素产生变化,同类产品集聚变成了同行业恶性竞争,致使过度竞争拼命压价现象严重;三是集聚的产品大多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低的现象,OEM(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式的代工生产现象较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或者OBM(原始品牌制造商)阶段的生产模式往往占比较少。

文化滞后精神缺。目前诸多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更多地源自“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在不少企业家中占比仍然很大。不求长远效应,只顾眼前利益;力求短期投资,不愿开拓创造;习惯家庭式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成为了当前诸多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观念落后步子缓。由于习惯了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模式依赖,观念的落后使转型的步伐远远低于时代的发展。例如在质量理念上,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够,不愿主动进行认证;在环保评估上,节能减排指标不明确,忽视绿色标志的作用,能源消耗数据缺失;在信息化建设上,人才匮乏,缺少资金投入。

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海安实践

定位“稳中求进,好中快进”的要求,近年来,海安坚持以“建设新海安、迈向现代化”为统领,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增效益、惠民生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和海安发展转型期面临的挑战,呈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农业经济率先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化指标综合得分全省第四。工业经济总量和增幅均居南通市第二,位列南通市新型工业化考核第一名。服务业稳中见快,全省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海安召开。海安经济在转型中发展,在升级中提升,为海安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壮大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促转型。海安立足于现有产业,按照“一个优势板块、一本发展规划、一所产业研究院、一批顶级专家、一条完整产业链、一个培育部门、一个行业商会”的方式,将所有产业分成了18个板块分类指导,滚动培育,使全县的转型升级寻找到“主引擎”。尤其是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计划,推动支柱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争取到了市场,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实施战略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转型。致力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为服务业增速。深入实施“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发展战略,既为物流业增加收入,又为其它行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海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40%。

做强新兴产业,在增量培育中促转型。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了新兴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把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落实在完善产业链和加强市场开拓方面。新能源行业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家,光伏行业建成了从组建生产到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大项目投入,在后劲提增中促转型。坚持将技术改造投入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2年海安全县新开工的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就达147个。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大了招才引智的步伐,2012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82人、蓝领技能人才4816人。

强化创新驱动,在总量提升中促转型。强化政府引导功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全县有212家企业与12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2年又设立了企业研究院3家、院士工作站2家。海安县规模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覆盖率达61%和54%。最新增加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全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数均列全省县级单位第二位。

突出平台打造,在集聚集约中促转型。海安学习借鉴苏州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打破行政区划,有效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以主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商贸物流区一体三翼的项目建设先导区、示范区。海安开发区、高新区先后进入了国家级和省级行列。平台的创设,为产业的集聚集约发展提供了可能,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

破解要素制约,在创新服务中促转型。一是加强政务服务,以“银政企携手攀新高”行动为抓手,所有规模企业分别落实一名副科级干部和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点对点”、“个性化”、“订单式”服务;二是强化政策扶持,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加强金融协调服务,以四方联动、应急互助、同行互保等多种有效途径,全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四是通过建立“土地服务超市”,对重点项目用地集中会办、专人报批,提供用地保障。

三、对县城经济转型升级的再认识

危机总是与契机相联系的,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重大革命,都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危机的倒逼压力,客观上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有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海安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真切认识到,必须突破传统一贯的思维方式,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角度去思考转型升级的内涵。

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绝不能仅仅指向国内。只有进一步面向国际市场,加快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通过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外贸市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企之需。尽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从微观层面看,关系到某一家企业的自我突破、自我提升;从宏观层面看,关系到整个经济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落入“拉美陷阱”。联系到江苏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事关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事关在“两个率先”的进程中,能否按照预期进度,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为全国提供基本现代化的参考。

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行升级。从总体上看,当前急需升级的企业大多集中于中小企业,而行业大多分布在服装、纺织、机械加工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十八大报告指出:“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为此,各企业应充分把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一方面促进本行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努力实现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转型,紧密围绕报告提出的符合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潮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的先进制造业转型。

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走低成本战略。从短期效应看,低成本策略确实可以为企业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但由于压低成本的空间毕竟有限,且方式上易于被模仿,所以仅仅降低成本不是长远之计。现阶段最为有效的转型升级方式主要还是要走错位发展的战略。在转型的过程中,主动研究消费群体的需要,总结归类出市场供求情况,积极向“特、新、专”方向发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转型提升。

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以速为先。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摒弃急功近利式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奠定深厚的企业文化,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规范现代管理的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用“软实力”实现“硬升级”;就是要摒弃“贪大急功”的心理,做好做强企业的核心主业,使主业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做出特色,打造精品,在最具优势的环节实现自身的有力转型;就是要摒弃过分依靠投入的外延式转型方式,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技术的突破和提升。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残酷竞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单打独斗”,而应树立“合作共赢”、“集体做大”集聚发展的模式,着力形成产业联盟,学会抱团取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能力,实现资源的共享,明确各自的产业分工,在政府的引导下结成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和供销联盟等,以商会、合作组织等形式,形成规模化效应。同时在国际运营的层面,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来提升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系中共海安县委副书记、海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黄 杰

猜你喜欢

海安升级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蝴蝶,你赢了……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海安推进电镀企业治污限期两个月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