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4-03张琭李伟李昌玉
张琭 李伟 李昌玉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30-02
冠心病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常见性多发病,在欧美该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急剧上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一种有效方法,该项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两种形式[2]。该研究中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7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探讨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抽样患者为该院就诊的7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4.1年;治疗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7~77岁,平均63.7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4.3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输血量情况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没有再次出现,且心电图检查结果已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偶有复发,但发作的频率和病情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且心电图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要求的患者[3]。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冠心病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冠心病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73.6%;治疗组患者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冠心病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8%。两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有不少关于术后冠状动脉的移植的报道,认为动脉性旁路移植血管与静脉性旁路移植血管比较效果要更加理想。左侧内乳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已经被临床医学界公认为是一个“金标准”,接受改善治疗的患者术后10年的通畅率可以达到95%以上[4]。但目前大隐静脉仍是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血管桥。大多数情况下回采用左侧内乳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桥材料,这样选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隐静脉取材与桡动脉比较显得更加容易,临床操作技术更成熟。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在取材的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小心,尽量使损伤减少,防止发生血管痉挛; 对狭窄远端的吻合部位进行正确选择,对吻合口通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吻合口缝合的严密性给予高度关注,防止发生漏血[5]。
该研究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呼吸机治疗时间和ICU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后者,且上述4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ariska Bot,Robert M. Carney,Kenneth E. Inflammation and treatment response to sertralin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morbid major depression[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2011,71 (1):13-17.
[2] 陈鑫,郭子黄,陈振强,等.连续1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22-24.
[3] 吴清玉,许建屏,高长青,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22):10-17.
[4] Kim Houlind,Bo Juul Kjeldsen,Susanne N,et al.On-Pump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Results From the Danish On-Pump Versus Off-Pump Randomization Study[J].Circulation. 2012,125(20):2431-2439.
[5] Kiyuk Chang,Yoon-Seok Koh,Seung Hee Jeong,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bifurcation disease in the drug-eluting stent era[J].Heart,2012,98(10):799-805.
(收稿日期: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