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转型
2013-04-03马涛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形势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的变动,其自身结构与方式构成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此外,在区域分布上,我国加工贸易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梯度转移。为确保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本文给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52.68
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加工贸易也随外需的减少和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发生一定萎缩。近期,由于我国沿海省份的外贸企业受到外部冲击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招工难和物流成本提高等问题,都会对加工贸易结构和区域发展产生一定或正或负的影响。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变化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中举足轻重,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生产方式,不仅促进了我国就业、扩大了贸易量,也增加了税收、保证了经济增长。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家调结构、促升级的政策引导下,整个贸易结构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的驱动,加工贸易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通过图1,我们看到加工贸易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发生变化的时间点看,自2010年10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比开始低于30%,近两年来一直维持在25%~27%的水平,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40%的水平。同样,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也在同期出现下滑,现在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也远低于几年之前50%的高水平。
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的下降对应着一般贸易比重的提高,也意味着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用于加工贸易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当前外资企业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比重有所增加,说明加工贸易的结构向着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产业或者生产环节转型,这也充分体现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开始显现。
二、加工贸易结构的变化
我国加工贸易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11年的44.9%;来料加工占比从2000年的30%降至2011年的15%;2011年,加工贸易内销额达到410.3亿元。
表1是一年来加工贸易及其所包含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月度变化数据。近年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占加工贸易比重逐年缩小,而进料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显著趋势。2012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增幅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并逐渐扩大,其中,加工贸易进口的降幅要明显大于出口的下降幅度。其中,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一年来保持负的增长态势,而进料加工贸易则为正增长。如图1所示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总进出口贸易的高比例,加工贸易的大幅下降会严重影响我国整体贸易的水平,高度依赖出口增长的我国经济也将受到很大冲击。
上述加工贸易的结构性变化也显示出,我国单靠劳动力的来料加工组装贸易份额减少,而瞄准中国资源与市场的进料加工贸易比例在提升。这与当前大量跨国公司将它们在中国的加工厂纷纷迁回本部有关,从而形成了“外资退如潮”的局面。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端产品制造商,如苹果将把MAC组装厂迁回美国,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厂商也一同回归美国;另一方面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阿迪达斯也关掉了中国约300家的代工厂,将业务转移到越南生产。
三、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外企投资建厂发展了我国加工贸易。随着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变化,沿海地区在某些产业的这种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而中西部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显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明显,部分行业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因具有低廉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广阔市场,还有当地优惠政策引导等优势,因此能承接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加工贸易企业。实际上,企业的转移会根据承接地的配套情况投资建厂,如果当地的资源不能给企业带来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那么,企业还会向其他城市或者地区转移,我们称这种情形为 “候鸟转移”。此外,也有一部分跨国企业把生产任务转向了东南亚的新兴市场国家。
2011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845.4亿美元,增长78.4%,高出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65.7个百分点,在全国加工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到6.5%。江西、重庆、四川、河南、宁夏等地加工贸易出口实现成倍增长。2012年前4个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7.3%(李予阳,2012)。
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行再出口的加工贸易,最早看重的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30多年过去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招工困难,导致跨国公司把眼光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于是出现了“企业追着工人和资源跑”的趋势。加工贸易在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工业发展以及惠及民生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落户到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从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着手,推动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四、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形势下国家要保经济增长,保出口的重心还是不能改变,而保出口更要依赖于保加工贸易出口。
如何防止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度滑落,维持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政策上鼓励和补贴加工贸易的出口。(2)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发展的作用,帮助企业控制出口收汇风险。(3)有效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保证其有充足的现金流稳定生产经营并扩大生产。因此,我们的银行系统要真正做到“雪中送炭”。(4)有些加工出口型小微企业负担过重,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缓收、减免企业的部分税费,从而保护企业,同时也保护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马涛,2009)。
第二,积极鼓励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所承接生产环节在价值链位置上的提升,不管是贴牌生产还是具有自主创新的生产,关键还是向 “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应积极吸引外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建厂,利用当地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我国加工贸易更加均衡的发展。
我国中西部地区也要积极鼓励引进沿海或东南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为加工贸易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的同时,要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对加工贸易的行政管理效率,简化加工贸易手续。此外,还要积极设法引进和承接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使加工贸易产品的结构升级,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产品转向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另一方面,使加工贸易加工环节采用生产技术逐步升级,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
此外,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也要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出口扶持政策,积极应对国家对加工贸易实施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化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
第三,无论是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还是进料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大部分收益都为外资企业所占有,而我国仅获得较少的收益,这反映出我国“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出口加工产品的劣势。在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提高生产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逐步从贴牌生产(OEM)和电子制造服务(EMS)向自主设计生产(ODM)转变,生产出更多“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的产品(三自产品)。通过提高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含量,进而从加工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裴长洪.正确认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 国际贸易,2008,(4).
[2]于瀚,闫岩.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素分析[J].国际贸易,2008,(12).
[3]马涛.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对策[J].国际贸易,2009,(7).
[4]马涛.2012全球贸易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中国市场,2012,(37).
[5]李予阳.加工贸易需更上层楼[N]. 经济日报,2012-08-03.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