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刍议:问题与对策

2013-04-02宋爱芬徐文娇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专业

宋爱芬徐文娇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新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刍议:问题与对策

宋爱芬1,2徐文娇1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学前教育是一种以学前儿童为研究、教育和服务对象的特定教育领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但外部规模扩张之后的内涵质量建设却相对滞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模式等均存在争论和需改进之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高校与用人单位同步调整人才质量观和选拔指标体系,尤其是高校的人才观念、学科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变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学前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0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普及学前1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3年教育”。《纲要》的颁布引发了城乡幼儿园幼儿教师需求量的急增。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负荷大、责任重、风险高,使在职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改选非幼教工作的比重高。为解决幼儿师资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各级各类办学主体要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层次和招生方法,优化培养模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理想坚定、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学前专业人才,为实现“高质量的普及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前教育是一种以学前儿童为研究、教育和服务对象的特定教育领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急剧扩张,但外部规模扩张之后的内涵质量建设却相对滞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模式等均存在争论和需改进之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高校与用人单位同步调整人才质量观和选拔指标体系,尤其是高校的人才观念、学科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变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此,笔者围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调研,对疆内有学前教育专业的4所高校的专业学生、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以及当地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共访谈43人次,其中,专业学生25人,专业教师9人,专业负责人4人,幼儿园园长5人。对访谈资料整理之后,发现新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宽泛,培养方案雷同,区分性不强,特色未能凸显

近几年,随着家长早教意识的觉醒,社会上各类幼儿园、幼儿潜质开发中心、亲子培训机构不断出现,倒逼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创新。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与早教机构多元化存在的局面,一方面增加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开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创

新的难度。

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有两种选择,即以学术取向为主的研究型与以职业取向为主的应用型。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办学主体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大多不顾本校优势和现实需要,笼而统之地兼顾两种目标取向,导致培养目标特显宽泛。专科与本科的培养方案也大同小异,先进的、个性化的特色培养方案少之又少,出现“千校一面”的局面。

(二)通识课程工具化、专业课程理论化、组织形式大班化

第一、通识教育课程中,工具性课程比重偏高,而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比重偏低。大学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区别于中专层次的素质要求,这种高素养的形成,需通过对全面的、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整合内化来完成。然而现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是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政治理论课程及计算机、英语等工具类课程,体现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课程几乎没有。如本次调查的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2010级的课程计划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共1151课时,有8门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课时数占公共必修课总课时的34.1%,还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学(占比12.5%)、教师口语(占比4.4%)、大学英语(占比30%)、大学体育(占比11.8%)以及两门教育理论课---教育学和心理学(占比9.1%)。在2012级后使用的新课程计划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共789课时,其中政治理论课共6门,课时占比39.7%,大学英语占比26.6%,大学体育占比16.5%,计算机基础占比7.6%,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时占比1.5%。

第二、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普通高校的学前教育生源是经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录取的,未通过专业技能单考,故大多没有弹唱、舞蹈和绘画等方面的基础。而入校后所学专业课程,多为教育理论类,专业技能类课程所占比重不高。即便开设了技能课,也不得不从音乐与绘画专业的基本技能开始训练,留给幼儿歌曲、舞蹈、手工绘画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得不进行压缩,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汇报演出类似于艺术专业学生。如某高校2012级学前教育本科新调整的课程计划的专业必修课模块中,教育理论课(含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共11门课,共438课时,基础技能训练课(内含乐理与视唱、声乐、琴法、舞蹈、书法、美术等)共6门课,438课时,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故事创编、幼儿园环境设计等专业技能课仅开设了3.5门课(其中儿童舞蹈创编与舞蹈合并为一门课),共147课时。理论学习多、实践机会少,技能训练少且专业性弱,使学生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不能很快上手。目前,幼儿园普遍引入方案课程模式与整合活动课程模式,但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则实行分科教学模式和大班化授课,使学生入职后面临艰难的“二次学习”。

(三)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层次偏低,学科背景多样,缺少学科带头人

第一、表现为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复杂、数量相对不足。师资多来自三个部分:一是聘请的艺术专业教师,二是教育学或心理学背景的教师,三是汉语言、数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复杂,缺少学科带头人,难以形成教学团队。

第二、表现为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偏低。根据我国的三级师范教育体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任务主要由中等教育承担。长期以来的低层次办学,使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年龄偏大,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如所调查的2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均隶属初等教育学院,而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均属独立中专学校,经高校兼并后提升为专、本科层次办学。其中一所高校的学前专业专职教师,仅新进青年教师是研究生学历,过去的一批师资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不足5%。最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因为从业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高水准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较少,还需要一段成长的时间。

(四)专业实践课比重低,时间集中,效果不理想

第一、专业实践课程比重低,时间安排过于集中。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训、校内劳动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及专业实践课。其中,形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实

践课程课时数量少,且时间过于集中。专业实践课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和实习两部分。专业见习时间大多为2-3周,专业实习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一般为6~8周,二者加起来约8~11周。这样的时间安排既集中,量又少。加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多由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这些教师的课堂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不足。

第二、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尽管在课程计划中规定每学期见习2-3周、实习6-8周,但由于见习、实习单位不负有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职责,而高校往往对见习、实习单位缺乏相应的约束力,难以建立有效的见习、实习质量保障制度。见习或实习学生大多承担偶然的、非自主性的帮忙、打杂任务,较少有开展高计划性和高结构性工作、全面熟悉保教工作流程与规范的条件。

二、改进对策

(一)区分学前教育专科与本科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对本科层次的学生,应在强化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课程研发能力与保教研究能力的培养,造就能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人才。对专科层次的学生,应在培养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幼教专业技能的训练,造就专业技能娴熟的幼儿园保教师资。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通识课程模块增加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大知识”综合课程和融合课程,如儿童文学、教育名著解读、自然科学通论、蒙养教材鉴赏等;在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增加学前教育史、整合实践活动课教法与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在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增加绘本故事、儿童歌曲、儿童舞蹈、简笔画、环境创设、幼儿游戏与幼儿体育等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在选修课模块增加以微型课程讲授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先进幼教模式,如蒙台梭利教法、瑞吉欧教育、奥尔夫音乐和华德福教育等。

(三)提升师资专业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建立教学梯队

首先,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数量。高校扩招,学生激增,如果不能保证教师数量的同步增加,势必导致减少师生比、降低教育质量。

其次,吸引高层次人才,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制度为导向,营造专业自主成长的氛围,提高内部造血功能。利用人才招聘政策引进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建立教学梯队。

(四)强化专业能力培养,构建实习前后一体化的实训方案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应树立知识教学服务于能力培养的理念,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构建渗透于学业全程的实训方案。

首先,实践教学应贯穿于学生学习周期的始终,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有相对应的实践项目和时限。

第二、实训内容要全面,涵盖早期教育机构的保教工作(卫生保健、饮食营养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家长工作(家园联系、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各个方面。

第三、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负责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效进行监督评估;高校要为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专业理论引领,并向实践教学基地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

G642

:A

:1671-6469(2013)05-0053-03

2013-06-20

宋爱芬(1968-),女,河南扶沟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心理与教育、入学准备与学校适应、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专业技能专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