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精益化探析

2013-04-0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鲍建青

财会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精益成本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鲍建青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手段。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教育成本管理,科学、有效地控制高职教育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成本管理概述

(一)相关概念 成本一词原为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教育成本的概念是西方教育经济学者把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在教育方面的应用。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教育成本的涵义日益明晰。靳希斌教授认为:根据教育成本对象承担的主体的不同,教育成本可以分为教育个人成本、教育单位(学校)教育成本、国家教育成本和社会教育成本四大类。

狭义的高职教育成本是指作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缮、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以及除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其他与培养学生有关的耗费。

(二)高职院校教学成本管理特点 具体如下:

(1)多元化的教育成本补偿。区别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教育成本具有多元化的补偿。具有准公共产品是高职教育的特性,因此,学生的学费是整个教育成本中应该由学生承担的部分,而并不是接受教育服务的全部付费,对教育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2)逐年递增的教育成本。高职教育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内涵建设投入,使其总是以其财力所能负担的最大限度作为开支界限,开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教育成本不断上升。可见,高职院校费用支出的刚性决定其教育成本不断递增的特性。

(3)滞后的教育成本效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切地体现了高职院校资金的投入与实现效益的不配合性。受教育者从技能的学习到发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的过程,因此,高职教育周期具有长期性的特征,教育的投入一般要等到学生毕业以后才能逐渐收到效益。由此可见,教育经费投入产生的效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4)特殊的教育成本结构。高职教育活动较强的协作性,共享程度较高的教育资源,导致高职教育具有较多的共同性费用,如何科学合理分摊这些费用对高职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可见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具有复杂性。

(5)具有区间性的教育成本。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应。因此,教育成本的界定必然存在区间限制。如果学校教育成本过高则可以推断资金的利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或浪费;过低则会造成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缺少资金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自身所具有的非盈利组织特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往往为了扩张发展,追求社会效益,而不计资源耗费,只记录事业支出,不核算教育成本。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高职院校,认为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国家必然会维持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依赖政府的思想。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职工往往缺乏教育成本管理意识,从而导致教育成本管理长期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教育成本管理制度缺失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和管理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并未得以规定,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系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另外,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收支科目进行的会计核算具有单一性,不仅削弱了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职能,而且使得高职院校经费支出的核算侧重事后反映,没有实现教育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三)教育成本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各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加强教育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教育成本管理在实践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受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影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意识,缺乏有效的教育成本控制方法,教育成本的控制缺乏考核指标,重成本的数量管理,轻质量管理,进而导致盲目投资、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教育成本管理粗放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精细的管理系统工程,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具体可表现为:

(1)人力资源成本偏高。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强调上下对口,导致管理人员比重过大,这是导致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职员工流动性小,进多出少,只升不降的现象。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不断收入,逐渐出现了一部分学非所用的人才,从而导致部分专业人才过剩,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在“人才强校”的背景下,多数高职院校花重金培养、引进的人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这也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2)资产浪费较严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意识的淡薄、制度的不健全、管理模式的粗放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较严重。主要变现为:资产的重复购置、能耗成本高、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甚至挪作他用。

三、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精益化思考

(一)确立高职教育成本战略管理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创新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科学谋划,通过战略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高校的最高目标,不同战略选择对成本管理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育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应服从于学校的战略,并与学校的战略紧密结合,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竞争优势。基于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的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不断完善高职教育成本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准确计量并有效控制教育成本,以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产出的效率。

(二)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 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项需要集体共同努力的经济活动。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成本管理过程中,学院领导的决策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成本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及要求能得以有效执行和应用必须依赖于全员的主动参与。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并主动参与降低成本管理的活动,共同协调、努力才能完成教育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健全教育成本管理制度 规范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健全教育成本管理制度。健全的教育成本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调整和引导成本管理工作向着科学、稳定和完善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制定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的法规体系,使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有效实施具有法律保证。微观层面上,建立健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管理制度,增强经费使用透明度,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各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精益化教育成本管理模式 精益化成本管理起源于制造业,精益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追求价值链成本最小化,杜绝浪费,实现价值链的共有价值增值。

(1)精益化成本预测。随着经济的转型,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及各专业的招生规模等,这需要将预测所需资源与现有资源进行比较,可见成本预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管理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强化、细化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的基础上,应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

首先,应细化教育成本管理项目。高职院校在编制教育成本预算前,应明确教育成本预算范围。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在预算编制时,要保证必要的内涵建设投入,切实加大对人才队伍、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教学实验设备和图书购置等内涵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在教育成本预算总额中应保留适当比例的机动费,以解决学校教育成本预算执行中出现的不可预见性开支。

其次,应细化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编制前应分析学校上一年度教育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即分析教育成本预算完成和教育成本实际支出结构。通过分析促进高职院校找准教育成本支出规律。在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计划编制预算,并按部门建立经费支出信息库。

(2)精益化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高职院校具有教育活动的重复性和周期性,教育产品的多样化以及间接费用多、直接费用少等特点,为高职教育成本核算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条件。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将管理重心放在作业上,并以增强客户价值为使命,通过与战略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等手段紧密的结合,全面提高自身价值。选择作业并确定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程序。因此,作业成本法下,高职院校成本核算流程是:

首先,分析确认作业并建立作业中心。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的核心。作业分散在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中。高职院校的作业依据是否与培养学生直接相关分为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具体的可分为招生、教学、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科研、就业、图书借阅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及维护等8个作业中心。

其次,归集各作业中心成本。在确定作业中心后,通过逐一分析各作业中心的消耗方式,确定作业动因。按照资源消耗动因的不同,将各项资源分配计入各个作业中心。专属作业成本直接计入相应作业中心。非专属作业的资源耗费应分析其作业动因,并根据不同的作业动因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最后加总计算出各个院系的学生的教育成本。

(3)精益化成本控制。高职院校成本控制的主体是学校,控制对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精益成本控制是在成本预测与成本核算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利差异进行控制,优化作业链和资源配置,实施面向战略和过程的成本控制,它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环节。

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内容来看,教育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成本、资本成本以及质量成本等。教育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应是作业成本控制,特别应关注间接费用的控制。同时应做好成本动因分析,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控制延伸到战略成本控制。

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时间来看,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前的前馈控制、事中的过程控制和事后的反馈控制。事前成本控制应重点围绕着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事中控制的重点是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拓展了事中控制的内容,也拓展了成本控制过程中空间形态。教育成本的事后控制主要是在分析、考核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计量与评价,以期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一种方式。

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手段来看,为实现战略目标,高职院校的成本控制手段应随着教育成本控制目标的拓展和教育成本控制对象的延伸不断改进完善。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简化核算流程,规范核算行为,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建立覆盖学校全部资金的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加强监控辐射能力,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切实提高成本效益管理水平。

(4)精益化成本分析与绩效考核体系。高职院校应以各作业中心位单位,通过对作业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关键点,并运用作业管理,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成本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一定的奖罚结合,以此达到有效控制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益,并为加强教育成本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可见,教育成本管理的绩效考核是检验成本管理目标是否达到,评价教育成本管理工作成绩和水平的一项工作,是成本管理的最后环节。因此,为公正、合理、有效地开展评价工作,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教育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投入、产出和风险三大维度,投入维度包括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固定资产效率指标及经费效率指标;产出维度包括社会声誉指标、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指标;风险维度包括战略成本风险指标。高职院校借助各指标对教育成本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能够促进各作业中心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范光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郭祖平:《院校实施精益管理的探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马发生:《我国高校应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题研究项目“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现状研究”(编号:2013S JA63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精益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浅谈预防医学在中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