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分析
2013-04-02张亚伟
张亚伟
(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3 )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了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6日)在京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大军之一.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同时,也使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形成“网瘾”,造成伤害!近年来,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12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统计学教研室老师的帮助下,利用美国Kimberly S.Young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十条测试题和用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表,在安徽某医学院随机抽取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占90%.21.2%的同学极少上网;有67.6%的同学分值在21-50属适度上网类型,他们可能偶尔在网上超时冲浪,但对此是有节制的;有8.6%的同学分值是51-70,是准网络成瘾者,由于上网关系常常给学习、生活等带来影响;有2.6%的同学为网络成瘾者,由于不适当使用网络,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综合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内因
“你觉得影响一个人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项选择回答依次是:渴望成功57.8%;抑郁、孤独、社交因素43.2%;自控和认知因素26.5%.
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渴望成功是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心理,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扰,如果成绩平平,想自我表现又没有什么特长.当遇到挫折时,就会到网络世界里寻找同病相怜的人的安慰和支持,寻找心灵的归属和依靠.而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快速更新的特性,可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上所获得的成功和满足感可以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有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常常遭遇挫折,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但在网络对抗游戏中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获得其它网友的赞赏.这种在网络上虚拟实现和成功,在某种形式上反映了青年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实现的需求,使一部分大学生不由自主地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
抑郁、孤独、社交因素.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水平越高人的内心越感孤独,常常会借助匿名或虚构角色的方式和他人进行交谈,容易在网上寻求交往和情感的寄托.网上交流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困惑,这种独特的方式有亲密感,可以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很快就成为知己.如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久而久之,个体会依赖网上虚拟的友谊,却失减了真实世界的社交活动,而使自己越发孤独.
自控和认知因素.高校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互联网及其信息对他们很具吸引力.同时他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在定型,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够成熟矛盾尖锐,会使其自制性和自律性不强,因而上网时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会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情色等“网住”.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外因
在对“你觉得影响一个人网络成瘾的主要外部原因是什么?”多项选择回答中,由高至低依次是:社会环境60.4%;家庭因素49.15%;学校教育40.1%.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随着校园经济的火热,校园附近的店铺也越来越多,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校园的周边,为了吸引学生,网吧从试业期的免费到通霄优惠以及给老顾客留位等,用尽所能,吸引学生昼夜上网.有人把网吧称为贩卖“电子海洛因”的场所.同时,我国网吧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使得进入网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淫秽色情网站和网络游戏等等.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曾光顾淫秽信息网站的占46%.
缺少家庭的沟通与监督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比较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父母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或者因沟通困难而不去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这一部分缺少家庭沟通、交流与监督的大学生便会寻找自己可以倾诉和交往的对象,而网络正好是一个无拘无束的虚拟环境,他们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久而久之形成网络成瘾.
学校教育方式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对于网络成瘾,学校及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忽视了信息素养即学生收集、分析、运用、创新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精力投入不够,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对外界的诱惑通常无法抗拒,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创造了条件.
2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
2.1 心理方面
网络成瘾的患者心理上强迫依赖网络,一旦停止上网,将难以从事别的活动,学习时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久而久之患者只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学习置之不理.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甚至严重影响学业.
我所在的学校某系一名2008级学生,入学成绩很好.大二时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从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上课时睡觉,业余时间上网,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怕与别人交流.在此期间,系主任、辅导员曾多次去网吧找他、劝他,积极做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该生来自湖北,家里并不富裕,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内退.由于他的“恶习”,其母亲多次来学校督促、教育他,甚至租房陪读数月.该生也曾后悔过,多次写下深刻的保证书.但是没过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导致两门主要课程补考不及格而留级.
2.2 身体方面
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反映,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2.3 行为方面
网瘾的大学生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挤用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到处借款,欺骗父母要钱,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大学生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2006年6月,北京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位姓卢的大学生,通过黑客程序盗取了北京创原世纪公司的上网账号和密码,通过在网上销售获取利润,使这家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万多元.
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做到社会、学校、家庭齐抓,老师、家长、同学共助,形成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大学生自身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正确使用网络,趋利避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1 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加强校外网吧管理.因为学校网速慢,不少大学生上网在校外网吧,校外“黑网吧”、“地下网吧”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加大高校周围网吧的管理,网络要依法治网、以德治网.取消无证经营,网吧网站申办,要符合规定程序;网吧、网站的经营,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网民在网吧、网站上网要遵守网络行为方方面面的规则,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高校校园网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网上的信息通过严格的监控,发展比较健康.但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加强单机上网管理.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学生公寓社会化程度提高,电信部门把宽带网络引入学生宿舍.宽带功能强大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它直接进入公众网,其信息五花八门.因此必须规范单机上网的连接途径,高校学生上网,应该连接中国教育科研网.对在宿舍申请的入网学生,辅导员应严格控制.
良好的网络环境培育健全的人格,恶劣的网络环境造就有缺陷的人格.为了保障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优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要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优化网络环境,以先进的思想与文化教育大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改进高校教育与管理,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
3.2 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学校应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引导学生在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中培养高雅的品位和修养,发展和完善人格.
学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时,应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及特色活动培训班,组织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例如通过成立“网络文明”社团,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知识、网络创意、网络设计、个人网站及网络软件的设计开发等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不至于单纯迷恋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影响学生正常的发展.
近两年,举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并且同学们反应非常好.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短、中、长期职业规划,使自己今后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瘾.
3.3 改进学校教育方式
首先,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倾向于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的训练,缺乏创新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应对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信息的汪洋大海.
其次,高等教育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潜能.智力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于个性、情感、感知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明显欠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互联网,需要一个理性的、正确的行为导向.因此,发展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的辨别力,对于预防网络成瘾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要对大学加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建立明确的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措施,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存在价值,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奋斗,获得成功,有了成功的体验才是根治青少年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的动力源泉.
3.4 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抵御不良思想或诱惑的侵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完整的人际关系体系.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个人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善于发展自己的长处,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要自我心理疏导,向同学、家人、老师寻求帮助.要主动参加各种形式活动,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等,让自己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情;要树立目标,用目标机制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3.5 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对有网络成瘾倾向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第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现在高校都开设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安全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随机应对挫折的能力;我所在学校每年新生入学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健康或心理卫生方面咨询的问题学生个别或团体解答.
第二,为网络成瘾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由上文可知,网络成瘾症属于强迫控制障碍,患者大多数在个性心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因此,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专业的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障碍,发展个人潜能.事实证明,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走出心理阴影,从而实现预防网络成瘾症的目的.
如果个体经过专业测试确实患上了网络成瘾症,那么就需要心理治疗.根据专业人士的试验结论,建议采取以下五种方法[8]:(1)时间控制法.(2)自我警示法.(3)“家庭”治疗法.(4)群体支持法.(5)“替代”治疗法.
总之,网络不可抗拒,接触网络、学习网络、利用网络是我们应尽之责.只要认识正确,善于处理,网络成瘾也是可以克服的.人与网络之间,完全可以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幸福”的网际关系.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沈绮云.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网瘾预防和矫治[EB/OL].学术研讨预防戒除网瘾在线,2006-02-23.
〔3〕大学生网络犯罪探析[N].天津日报,2007-05-21.
〔4〕汪广荣.大学生网瘾成瘾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42-45.
〔5〕高开华.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