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
2013-04-02张平究李典友
张平究,李典友
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1].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当今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初步探索[1-5].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延续的一项教学活动[6].然而,传统的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温习和验证,缺乏对学生野外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科研素质的培养[4].如何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掌握自然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等科研素质培养目标显得尤其重要[3,4].本文结合我院地理科学专业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在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融入科研素质培养理念的一些具体教学改革建议和实施方案进行探讨,进而促进自然地理专业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
1 提升实习指导教师本身科研素质
学校教育是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本身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根本条件[3].鼓励教师做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了解该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自身科研意识,促进自身科研素质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从科研的视角和科研的思维融合到教学中去,坚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互动性;善于把该学科、该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该学科最新研究进展;适当地讲解该学科发展史,尤其是推动该学科发展的著名学者科研事迹,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我院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我院教师的科研素质培养.鼓励未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攻读该学科学术水平最高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各自科研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和交流;出台一系列激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政策,如创建院创新团队项目等;定期举办全院学术讲座,创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学术讲座与交流特别关注学术前沿和当前研究热点,其能为多数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教师所接受,拓展教师的科研视野,使教师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丰富了专业知识和加深了专业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活跃科研思想,提升科研能力.这些措施为促进我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2012年8月,我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年年均有在量上获得巨大突破,取得了骄人成绩,基本实现了三分之二自然地理学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他教师至少是项目组成员.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也促带动了学生科研兴趣,并有了较多的地理科学本科生参与了教师科研项目,参与了野外采样及室内试验科研工作.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科研素质优劣是野外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
2 加强野外实习前期和准备阶段科研训练
我国大多数本科生科研基础薄弱,没有科研认识意识,缺乏科研的主动性.因此,在教授自然地理课程如植物地理学、地貌学、动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课程中不仅要把该课程基本知识教好,也要让学生了解该学科科研最新进展点,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意识地科研理念融入.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自然地理学相关专家的学术讲座和其他学术 (社团)活动,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创新团队及教师科研项目[1],对卓有成效者则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同时实习前期和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加强科研培训.
2.1 培养学生搜集、阅读和应用资料的科研能力
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学生要对实习区和实习点要有所了解,就应该收集、应用实习区域相关资料.搜集、分析和应用资料是科研活动的开端,也是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选择在庐山,在实习前一个学期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查阅相关庐山的资料,包括介绍庐山自然和人文的书籍,以及以庐山为研究区域的科技论文等.培训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图书馆及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尤其熟悉一些常用期刊数据库的应用,如中国期刊网,如何通过主题、关键词、摘要、题名等途径搜索到相关的参考文献.
对学生进行资料筛选、阅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资料时,由于资料繁多,学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全部阅读又会导致效率太低.此时教师指导学生考虑选择与实习主题相结合为原则,提前告知学生此次实习将要进行那些方面的实习内容,要求学生在搜集到的资料中选择一些相关性高、学术价值高的资料.在阅读资料时,可让学生先看题目,若是相关度高,接着阅读摘要,对全文总体有个了解,若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感兴趣,再可阅读全文,进而指导学生从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需要信息的技巧与方法.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与实习区有关的自然地理问题的文献资料,作为知识储备,为以后研在实习过程中提出创新性问题打下基础.
2.2 根据野外实习内容进行科研选题
根据实习内容和课程相关知识积累,通过查阅一定量相关参考文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地理野外实习内容自己选择一些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相关的科研课题,进行初步创新性能力训练.课题选择原则如下:
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性.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科研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题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局限于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设想,尽量在思维上体现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并不一定是站在该领域的最前沿,其评判依据是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和资料基础上作出客观判断,相对于他们阅读的参考文献等资料来讲,他们的选题若在内容上、方法上、或思维上有一定创新,并能选题中科学问题自圆其说就行.指导教师可以示范性提出一些选题,比如在大月山山顶落叶阔叶林人为破坏后,演变为高山草甸,而经过几十年后高山草甸为何未向落叶阔叶林演替?日照峰上由废弃茶园演变成草甸后,随后十几年时间内逐渐向灌木林演替.这两处草甸为何存在演替差异?黄龙寺的回龙路边为何存在山地黄壤,而从海拔高度讲应属于黄棕壤.鼓励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各种知识和资料中获得信息,符合一定逻辑性,进行各种大胆的、发散的、开放性的和尝试性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
科研选题的难度和大小要适中.如果科研选题过大或过难,不仅难以完成科研训练任务,更会由于占用太多时间而影响实习主题目标;但选题若过于容易,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导致到达不了科研训练的目的.因此,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学生的才能、基本知识储备和所掌握的材料状况等[4].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选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获得解决某个问题的成就感.学生基本都存在好奇心,有着对大自然奥秘探究的欲望.结合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与所学课本内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选题.例如“庐山盘山公路边山体滑坡形成”、“仙人洞的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题目来激发学生科研的兴趣.
2.3 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撰写
在开题报告中要含有基本四要素:你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说明选题创新性;你想研究什么内容,说明选题要做什么工作;你准备如何开展研究,说明选题研究方法和方案;研究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经过前期学生资料分析总结,加上教师悉心指导,实习学生应该对该四个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锻炼逻辑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
3 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科研理念的融入
3.1 实习教学点和路线选择
实习教学点和调查路线的选择首要考虑到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成效后,可选择与实习准备阶段选题较为匹配的路线,或者在前面选题时应该考虑到与野外实习路线吻合.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各路线内容基本都包涵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动物地理学等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某一个地段的路线教学中融入科研培养理念.在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路线中有条路线为月照松林-庐山大厦-芦林大桥-黄龙寺-乌龙潭-电站大坝-石门涧-龙首崖-大天池.其中就可有黄龙寺回龙路的黄壤形成、庐山大厦-石门涧植被垂直带分布特征、旋回裂点特征与形成、芦林大桥针叶林土壤动物与黄龙寺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等选题.尤其在某一线路实习时加强对不同选题小组针对性地指导.
3.2 实习教学活动过程
在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沿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的解释需要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分析能力.因而该教学环节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训练的好时机.实习指导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同时又要给予及时、适当地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庐山有名飞来石,可以让学生从地貌学知识角度提问题?教师适当引导,主要是讨论飞来石形成.比如日照森林的草甸土形成?土壤地理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该现象.尽量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回答,教师最后给予补充和总结,并表扬那些积极动脑筋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由于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内容有各种自然要素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而很多自然过程是自然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下的演变过程.如日照松林的草甸土形成与地貌、气候、水文和植被密切联系.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和阅读的文献所得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问题,解释其成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结合实习准备阶段的选题,注重野外实习过程中野外观察方法、样品采样及处理等科研方法的传授.例如如何选择样点,使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很多教学点和路线是有经验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经过考察和几代人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但要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点,同时根据选题需要,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样点,教师进行指导.植物标本制作过程和样方调查是实习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植物地理学科研研究中植物群落分析的重要方法.土壤地理学实习内容中重要或关键环节是观察土壤剖面.指导学生如何挖掘剖面和修整剖面,如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实习以全面确切地掌握土壤的发生、发育的全部特性及其生产性能为目的的重要剖面,要求挖大坑,自地表向下,贯穿全部土层,直至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变化很弱的母质和基岩为止.但是这主要剖面挖掘对环境破坏大.而检查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所观测的土壤特性的稳定性和变化程度而设置的,一般在1.0-1.5米的深度.庐山土壤地理野外实习基本上挖掘的是检查剖面.根据科研选题目需求确定剖面挖掘方式、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如有的需采原状土样、有的需分层采样、有的需混合采样等.
3.3 实习总结和规范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总结时,学生要求写野外实习报告,指导老师进行野外实习总结报告,并对学生实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因此,教师实习总结报告中不仅要体现对教学实习目标评估,也应该反应科研元素成分.总结报告中要对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做出点评,同时针对性对各个选题小组科研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成功之处,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对应建议.在野外实习总结报告中,积极表扬实习过程中科研意识强、科研行为活泼的学生,将实习过程学生的科研行为作为实习实教学践中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一项指标.并对那些表现出勇于探索、甘于寂寞、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科研精神的同学加以表扬.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科研精神,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3].
论文撰写能力是科研素质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只有把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出来,才能发挥研究成果的价值.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主要是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开始,在完成实习报告同时,经过选题的小组要求撰写科技论文.经过完成前期资料收集、选题和实习过程中科研活动及后期室内实验工作,正式进行科技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的结构和基本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并指导学生如何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何撰写,教会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指导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处理数据,总结资料,沉下心来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甘于寂寞的科研精神.论文写作完毕后,可适当搞一些评比活动,对学术水平高的论文投稿发表,增强学生撰写论文的兴趣,也提升学生科研兴趣.
4 结束语
将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与科研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和总结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科研兴趣,初步掌握科研方法,进而培养了科研精神.综上所述,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高科研素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选择确当的时机、途径和方案,完全可能在实习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目标.
〔1〕黄晓云.试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6):75-77.
〔2〕占梅英.高校本科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11):9-13.
〔3〕李杰,朱延明,柏锡.浅谈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3-54.
〔4〕沈永明,周勤,曾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3):115-117.
〔5〕陈能松,王勤燕,刘嵘,等.野外实习教学中融入科研元素类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地质教学,2009(2):119-122.
〔6〕程久苗,王宗英,刘付程,等.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与内容的改革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38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