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外科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3-04-02谢燕萍孟桂荣崔瑞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员医学生外科

谢燕萍 孟桂荣 崔瑞芳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妇科 454002)

外科由于涉及手术,不仅需要掌握理论性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临床操作熟练掌握,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外科手术中的医疗器械设备及手术方式等不断更新,本文将通过对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外科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20位学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学员的外科理论考核及外科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教员及学员资料:选取20例学员为研究对象,20例学员均来自同一学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学员年龄为22~24岁,平均年龄为23.5岁,学员均经过高考进行选拔,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例学员。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高考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各3例教员进行带教学习,两组教员的教学资历、教学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具有差异性(P>0.05)。其中观察组学员接受新形势下的新教学方式,对照组学员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2.方法

(1)对照组学员的教学:对照组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学员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学员自行解决。

(2)观察组学员的教学:观察组学员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学员自学和接受能力,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手术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学员自学或简单讲解。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学员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1]。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员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员临床基本知识技能。由于学员在医院学习期间,受到时间及病人就诊情况的限制,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难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2]。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员可以采用多媒体对学员进行教学,并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授课,既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员觉得教学不枯燥,在临床实习中,应鼓励学员自己尝试独立操作。

3.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X2进行检验,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5.5±5.5)分,均为优良以上的成绩,对照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72.4±6.5)分,两组学员临床考核成绩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观察组学员外科实操技能掌握的情况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有9例,掌握率为90%,对照组学员外科实操技能掌握情况达到大纲要求的有7例,掌握率为70%,两组学员对外科技能掌握存在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学员临床理论考核成绩对比

表2 两组学员外科技能掌握情况对比

讨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完善,医疗市场上也较以往发生了具大的变化,病人在选择医疗市场时也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医院及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因此医院及临床医生在为病人诊断的过程中必需给予病人选择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原有的临床外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病人医疗就医的要求。为了避免产生医疗纠纷事件,同时也为了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临床学生的学习及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外科的要求[3]。通过对临床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学员对外科理论及实操的掌握水平,从而为临床外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1 王素瑛.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3):286 -287.

2 周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1):223 -224.

3 朱锡光.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47 -50.

猜你喜欢

教员医学生外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