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在翻译选词中的应用
2013-04-01王连江
王连江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专家估计,我们在21世纪所要处理的知识总量将要大大超过我们过去2500年历史长河中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总量[1]。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交流中,翻译职场“对译者能力的评估还要考虑诸多文本之外的参数,例如译文完成速度、专业水平”[2]。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来快速、高效地完成翻译任务对译者而言势在必行。对于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翻译选词,相关文章都有涉及,但多概括宽泛,或者集中于探讨网络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3][4]。虽然朱明炬、谢少华[5]明确地探讨了利用搜索引擎英译词语的问题,但倪传斌等[6]随后就从技术上指出网络辅助翻译上存在的误区与应注意的问题。这说明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化。本文就是对网络帮助翻译选词系统化的继续尝试。
一、可利用的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的资源几乎无所不包,其中翻译选词常用的主要有搜索引擎、在线词典、机构网页、论坛、博客等。
(一)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既是用于检索的软件又是提供查询、检索的网站。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全文搜索引擎(如Google、Fast/AllTheWeb、AltaVista、WiseNut、百度)、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如Yahoo、搜狐、新浪、网易)和元搜索引擎(如 InfoSpace、Dogpile、搜星)。利用搜索引擎查询需具备基本的常识,除了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主要通过主题来查找信息,其他搜索引擎主要使用关键字查询信息。我们常用布尔运算符和位置运算符来设定多个关键字的关系,达到相应的要求。前者主要包括AND(或+),OR(或空格)和NOT(或-),所有搜索引擎都提供这样的逻辑搜索,后者常用的就是引号。例如,
输入 命令意义
网络+翻译 查找同时包含有“网络”和“翻译”两个关键词的相关信息
网络 翻译 查找含有这两个关键词中任一个即可的信息
网络-翻译 信息中出现“网络”,但不能出现“翻译”
“网络翻译” 要求严格按照引号内的内容形式精确搜索
显然,用空格的比用“+”搜索范围广。输入关键词带引号的,搜索精确,范围小。翻译选词可能用到上述各种不同搜索引擎,最常用的是Google、百度和AltaVista。
(二)在线词典
在线词典较之纸质词典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数是开放式的,可以由使用者添加新词,检索便捷,很多是免费的,并常可模糊检索,同时提供了大量网上例句,为选词提供了丰富的、贴近时代的语境信息;部分词典如朗文的在线词典还配有丰富的彩色图片,形象简便,对于某些语言难以描述或表达的具体实物的翻译选词具有重要意义;像“句酷”中还提供了直观的不同词义使用比例图、常用前后搭配词等参考项,对选词很有帮助。常用的在线词典有爱词霸、海词、抓鸟网、n词酷和句酷等。
(三)专业机构网站
专业机构网站是指世界各国各种专门组织机构的网站,如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BBC新闻、中国船级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后3个网站一般要收费,但也提供部分文章和摘要的免费检索,而这对于翻译选词而言已足够。总体来说,专业机构网站对于翻译选词而言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领域可靠性较高、及时更新的、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同时免费查询部分基本就能满足要求。
(四)在线百科全书
在线百科全书比传统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更能协助译者将“杂家”、“全才”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常用的在线百科全书是维基百科和不列颠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是非盈利性的多语言版本的开放式的百科全书,任何人根据一定的规则都可以参与编辑添加新的内容。不列颠百科在线版比纸质的内容更丰富,包括了尚未出版的部分内容及许多插图、动画视频等网络优势,但其网络版目前无汉语版。
(五)翻译论坛和翻译博客
论坛,即BBS,优点在于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邀请多位网友同时参与讨论解决难题。从论坛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翻译资料,如词汇、技巧、心得,及其他相关新闻。许多翻译论坛是相关网站的一部分,较著名的有中国翻译网的翻译论坛、翻译中国的翻译论坛、中国在线翻译网的翻译论坛、金桥翻译论坛。译者可以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发现、参与更适合自己的翻译论坛。
博客(Blog)融合了传统的笔记与现代的论坛的功能。翻译博客中不乏著名的学者、教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手,与他们跨越时空讨论、学习,自然受益匪浅。上文提到的翻译论坛所在主页基本都有相应的博客,是翻译实用的工具。另外,网易、雅虎、新浪等都提供免费的博客。
但是,翻译论坛和博客中的网友水平良莠不齐,最终采用与否,需译者根据情况仔细甄别。
上述仅仅是网络上在翻译选词中最常用的资源,还有很多其他资源也会用到,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绍。
二、网络在翻译选词中的应用
翻译选词时,综合利用上述网络资源,在促进选词的正确/恰切性、专业性、文化背景理解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一)正确/恰切性
这是翻译选词中应用网络的首要功能。
如近年来国际赛事、假期客运报道中都常提到“黄牛党”,这应该怎么翻译?既然它与倒票紧密相连,我们不妨从“倒票”查起。在Google中输入“倒票 ticket(可推测倒票的英译文中应该有 ticket一词)”,得到“ticket scalping/ticket touting”。据此可推断“倒票”与动词scalp(e)和tout相关。在句酷网中输入“scalp”,试查询,果然有这个词。从网页右栏的“释义分布”和“词性分布”及页面例句可见,作为动词的“倒卖”并不是此词最常用的,但也占一定比例,需进一步核实;另外从右栏的“词形变化”中可见名词为scalper,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黄牛”即 scalper。从 Google 输入“黄牛党scalper”,得到17 500条结果,与推测基本相符,但一般为“黄牛党 ticket scalper”,其中第二条结果源自中国日报网的英语点津,对其解释为:“黄牛党”就是俗称的“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可见“ticket scalper”从汉语的角度而言属于口语化的方言俚语。用类似方法查“tout”,主要词义为“招揽”,可以作为名词,但多作为动词,左侧例句第二条为“scalper,ticket tout 票贩子”。那么,英语国家对这两个词的接受程度如何呢?以“ticket scalper”输入Google搜索所有网页,得到88 900条结果。点开搜索结果第一条源自Wiki百科的“Ticket resale”的词条,可知“tout”多用于英式英语,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语用“scalper”,这两个词都是口语化的,指的是在街上或就近公共场所倒票的个人。有固定地点从事倒票的公司称为:“ticketbrokers”。因此,“黄牛党”译为“scalper(AmE)”或“tout(BrE)”都很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并且都是口语化的,语体相符。从本例还可以看出,综合利用搜索引擎、词典和百科全书等网络资源,可以促进翻译选词的地道性、恰切性,甚至可以细致到语体,符合当地文化与用语习惯。
(二)专业性
这主要是针对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而言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和其他机构组织名等,专业术语包括各行业专门用语。专有名词的翻译一般要先查找正式译名,没有的进行音译。正式文件和主要出版物出现过的即为正式译名[7]56-58。
例如,日本歌星酒井法子对应的英文名字是什么?这显然是有正式译名的,译者即使不谙日语,也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在Google中输入“酒井法子 English name”,试查,多数结果无意义,但其中一项有“酒井法子(Noriko Sakai)”,而另一项英文顺序正好反过来 Sakai Noriko。在Google中对下列两项分别搜索所有网页,结果如下:
“Noriko Sakai” 430 000 条结果
“Sakai Noriko” 94 800 条结果
结果相差较悬殊,暂且认为第一种对。仔细浏览两种译法的结果,在两种译法的搜索结果中都有一条源自DramaWiki的结果:Married name:Takaso Noriko(相法子),可以推知Noriko是名,Sakai是姓氏,显然第一种译法是依据英语习惯译的。因此,酒井法子的英文译名是 Noriko Sakai。可以看出,利用网络辅助专有名词的翻译,主要用于其正式译名,地名、机构组织、称谓等可类推,不赘述。
关于专业术语的翻译选词,例如,翻译航运法规时,遇到“驾驶台”一词,推测应作为航海术语有固定译法。在 Google中输入“驾驶台 航海English”,得到的结果中多指向“bridge”,其中一项题为“航海英语:船舶驾驶室为什么叫bridge?”,打开网页,内容讲述了驾驶室是bridge的历史渊源,同时可知驾驶台和驾驶室只是中译文措词不同而已。以“驾驶台 bridge”输入Google,再次检索,得到的结果与推测基本相符,其中有一项是源自爱问·共享资料网站上的航海教材共享:“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因此,信息可靠,可以使用。可见,网络资源中各个行业专业人士提供的共享资料、组成的论坛,只要仔细甄别,可以成为翻译选词过程中永远忠实的智囊。
(三)文化背景理解
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文化负载词的理解提供迅速可靠的信息,从而影响到翻译选词的最终确定。例如:
It brings to one the 64,000-dollar question: how and by what standards are films selected theses days?
显然,the 64,000-dollar question 是有特殊文化背景的,不能简单按字面翻译。但有可能译文中含有“问题”,在Google中输入“the 64,000-dollar question问题”,结果第一项就是维基百科的信息,打开浏览知道“the 64,000-dollar question”源自美国风靡于 1955—1958年的一档有奖问答的系列节目,作为最高奖金额的问题 the 64,000-dollar question也必然是最难的问题当然也很诱人。那么在汉语中我们是否就可以译成“难题”?继续看搜索结果可以发现,其中一条是爱词霸在线词典的例句,几乎与本句等同:
They bring us to the 64,000 dollar question: by what standards are films selected these days?
他们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当前挑选影片的标准是什么?
这里的译文是“重要问题”,那么是“难题”还是“重要问题”?分别以“the 64,000-dollar question 难题”和“the 64,000-dollar question 重要问题”为关键词输入Google,取回“难题”结果为332项,但仔细查看结果,英汉对译符合要求的只是词酷网中的这个例句:
The 64,000 Dollar question is: How do you find the right people?
难题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选?
“重要问题”结果为 64条,其所对应的英文原句基本就是本小标题(三)下所列的第一个英文句。其他译文还有“重要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最困难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至关重要的问题”等译文结果。对比这两项搜索结果的数量,虽然相差很大,但因为搜索结果中英文原句单一,很难说哪个占优势。再以“the 64,000-dollar question”为关键词查中文版维基百科,得到一个合乎要求的结果:“a 64,000-dollar question最难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查百度词典、朗文在线、剑桥词典在线等均无此词条。但海词(dict.cn)可以查到,译文是“关键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但从搜索结果项和其渊源我们可以看出,例句中“the 64,000-dollar question”的这些译文实际上都可以接受,因为它本身的确是一个重要却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是成败的关键(因为原来游戏规则是答错便一无所有),而“难题”是隐含在其中的意思,所以不妨用“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乏强调之意。此句可译为:“这给人们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如今的电影是如何选择的,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三、注意问题
网络资源能够按照一定程序为我们便捷取回相关信息,同时显示出客观的取回信息总数,但由于查找方法和程序自身的问题,这种单纯的数字对比不能成为翻译选词的唯一标准,如倪传斌等[6]所述。另外,网上提供的信息来源各不相同,质量良莠不齐,不排除不成熟的见解、甚至误解和误传的信息,尤其是翻译论坛、博客这些资源的使用必须要经过仔细甄别。
四、结 语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翻译选词,往往是多种资源同时应用,但译者需要利用技巧、经验和知识等综合因素,参考搜索结果数量,才能达到对比、检验等作用。同时,翻译选词时,使用网上资源可以融入各种真实语境,克服了脱离语境孤立选词的弊端。[8]因此,在翻译选词时,网络在正确/恰切性、专业性和文化背景理解等方面均能发挥可靠便捷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译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注 释:
文中网络查询结果日期皆为2012年12月20日。
[1]Austermühl, Frank.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张文涛.利器以善事,正名以顺言——参加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感言[J].中国翻译,2009(5):44.
[3]赵会军.商务翻译中基于网络的词语筛选[J].上海翻译,2007(2):30.
[4]于伟昌.利用因特网翻译专有名词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8(8):23.
[5]朱明炬,谢少华.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准确地道英译词语[J].上海科技翻译,2003(1):59.
[6]倪传斌,郭宏杰,赵勇.论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协助翻译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兼与朱明炬先生商榷[J].上海翻译,2003(3):53-55.
[7]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魏晓斌,何向妮.谈谈翻译中的选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