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公示语及其英译的语用失误研究
2013-04-01唐兴红
唐兴红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公示语的内容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交通、住宿、饮食、旅游、购物、娱乐等等,从而达到便利生活、促进发展、规范城市、保障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1]。可以说,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指南书,功能全面,而且还具有社会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特点。同时,公示语也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代表着该城市的身份、地位、精神与价值追求,它是一个城市的语言面貌的最直观的体现,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最直接的途径。
关于公示语的研究近年来呈现出以地区为主、以类型为辅的局面,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英公示语翻译方面,如翻译的错误分析和翻译方法策略的探讨。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讨论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促进对外宣传、对外交流。但汉语公示语的语用失误也不容忽视。
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形主要有:(1)汉语公示语准确得体,英译公示语有语用失误;(2)汉语公示语有语用失误,英译公示语准确得体;(3)汉语公示语有语用失误,英译公示语有语用失误。由于篇幅所限,文章将从语用失误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公示语中的语用失误及汉语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概述
语用学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或实施某个言语行为,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如果说话人在交际中使用了语法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方式不符合语言习惯,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等,或者与语境中的各个因素不相适宜,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发生了所谓的语用失误[2]。语用失误主要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3],后者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4]。
语用失误通常被认为比语法错误更令人不可容忍,它不仅会导致交际的失败,而且往往会伤害交际一方的感情,造成误解和误导,无法实现交际目的,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不仅会反映说话人不合作的态度,而且会被认为无礼,或故意冒犯对方。所以,“语法错误只表明说话人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5]211。
二、汉语公示语语用失误
从语用学角度对公示语进行研究,主要是避免汉语公示语及其翻译中出现语用失误现象。国内的研究者较多地关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忽略了本族语使用者之间交际时也可能会出现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有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和母语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的区别”[6]。研究公示语译入语的语用失误很有必要首先研究源语,即汉语公示语中的语用失误情形,然后再研究译入语,如英译公示语中的语用失误情形。
准确得体的公示语是指语言表达既没有语言形式上和语法上的错误,也没有错用、误用词汇和语法,语言表达符合本族人的语言习惯和语用原则。准确得体是语言使用的最高境界,它反映出语言使用者对某种语言及其文化的熟稔和精通。公示语的语用失误是指公示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心理,不合语境,未能遵守相应的交际原则,可能引发误解或误导的后果,影响交际目的的实现,使得受众心理上反感、情感上受伤或经济上受损。
汉语公示语是国内各个城市和地区使用最广泛、面向公众数量最大、为公众提供服务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汉语公示语因为是熟练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创作的,在语用语言层面上的失误较少,主要是社交语用失误较多,反映的是语言社交能力问题,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伤害公众心理情感,无法实现公示语的交际功能。
(一)汉语公示语的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不是语法上有错误,而是在语言表达上不合语境,容易引起误解或误导,使得交际目的受到影响。如“小草在生长,踏入想一想”(常州紫荆公园),这则公示语的失误主要在于词语“踏入”的误用,让公众不知所措,“踏入想一想”,是要“踏入”去想吗? 不如改成“踏前想一想”,这样就不会有误解了。这则公示语被译成“The grass is growing,Think about step into”,译文不仅有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的痕迹,而且也不符合英语国家的公示语语言表达习惯,既有语法错误,也有语用失误。英语中,习惯用法是“KEEP OFF THE GRASS”,信息表达简洁直白,意思一目了然。这种从源语到目的语都存在的失误不仅与汉语公示语创作者,即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有关,也和翻译人员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有关。
(二)汉语公示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比语言语用失误更为严重,它不仅影响交际是否成功,而且造成的误解极其严重,有时会严重伤害交际对方的感情,应引起重视。例如:“改掉陋习 做文明市民”(南京总统府前广场),如果按照会话含义的逻辑推理来理解这句话,那么它预设了“市民有陋习”,如果从言语行为的角度来讨论,这又是一个指令类言语行为,其意图是请求或命令交际对象去实施一个行为,并将达到某个结果。“改掉陋习”前提是有“陋习”,改掉之后才能是“文明市民”。这样就让公示语受众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陋习,不是文明市民。“改掉”应改成“拒绝”。
再如,“××是我家,卫生/清洁靠大家”是一个被广泛套用的公示语句式,号召大家保持清洁卫生,爱护环境。其中使用的人称指示词“我”和“大家”泛指每个市民或游客,但是不同身份或不同地位的人以不同的重音和语气来读这两个词,听者经过语用推理得出的言外之意会有所不同,甚至会产生误解。不如改成“大家齐努力,共建清洁城”。这种社交语用失误,未能在实施指令行为时实现尊重对象,平等待人,也不能代表民意,缺乏亲切感和号召力,未必能实现其交际意图,交际效果受影响,还伤害公众的心理感情[7]。
三、英译公示语的语用失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和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公示语的翻译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恰当的翻译乃至错误的翻译会使城市的形象受损,外国人不知所云,甚至得不到正确的信息,这样的英文公示语也就失去了用于交流的意义。
由于翻译是一项语言之间进行的意义转换活动,所以对翻译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对公示语创作、翻译和制作的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因此,错误和失误的公示语屡见不鲜。英译公示语的语用失误类型也可以分为两类: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和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这种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从一种角度看,属于语用语言失误,从另一角度看属于社交语用失误,有时候两种失误加上语法错误都会发生在同一英译公示语上。
(一)英译公示语的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因语言障碍而导致的一种失误,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其母语的语言习惯套用英语[5]227。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望文生义,母语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是造成翻译不当的一个主要原因。译文折射出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文里某些表达也许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就有可能让其迷惑不解。例如,“小心坠河”被译成“Carefully fall to the river”,译文的语序与汉语的语序一致,折射出汉语的思维,且译文的意思与源语所表达的意义大相径庭,英语中常用“Danger! Deep Water”表达汉语中对应的语用意义。类似的还有“游客止步”被译为“Tourist stops”或“Passengers,stop here”,英语则常用“Staff only”表达此义。
2.不符合目的语习惯
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不得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烟头、果皮、纸屑等杂物”被译成“Don′t spit freely or throw cigarette ends,fruit peels,scraps of paper and other things”。译文虽然详尽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但不符合英语公示语的使用习惯,这类公示语的英译注重言简意赅,建议译成“Keep this area clean”。
某些汉语文化中的习惯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是缺省的,负载汉语习惯的语言就无需译成英语。译了反而会造成误解或误导。如“收费厕所”被译成“collecting money toilet”是不恰当的,因为英美国家厕所一般是不收费的,最常用的是Toilet,既可以是公厕也可以是私厕。毋需英译的公示语还有“不得随地大小便,便后应冲水”和“来匆匆,去冲冲”,若将其译为“Don′t commit nuisance and flush the toilet after use”和“Please keep the toilet clear.Thanks!”就属于语用失误。
3.不顾隐含意义,逐字翻译
在翻译的时候,如果只顾及文本字面意义上的转换而忽略语言背后的传统和文化,或者用母语所获得的文化经验生硬译成目的语,就有可能导致误译。例如,在公园里常常会看到“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和“我爱花儿开得美,花儿夸我心灵美”。两句中都用了对偶和比拟的修辞方法,试图以情动人,让人不忍心去践踏花草。前者的英译文是“A single flower is also a creature which calls for caring”,后者被译成“I love the blossoming beauty of the flowers with my beautiful soul”,这样的英译文并不符合英语文化中人们的接受习惯。其目的都是希望人们不要践踏草地,顺应读者的思维习惯,可以借用平白直接的译文“Keep off the grass”,意图表达得简洁明了,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类似的公示语还有“一慢,二看,三通过”,目的是提醒行人和车辆路口通行时注意安全,译成“First Slow,Second Look,Third Pass”让人不知所云,建议译为“Slow down,look around,and cross”。
4.忽视特定语境,僵硬套用模式
当译文未关联语境,仅僵硬地套用固定模式,就会忽视特定场合的具体表达,让人不知其意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源语传递的交际意义是一种以语境为基础、通过译者对源语信息的语境补缺和语用充实以后所获取的交际信息,其中包括语用意义、语用含义等话语理解所涉及的隐含信息[8]。比如,汉语公示语“注意安全”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即使汉语公示语也不应简单地套用,而应具体提示注意哪方面的安全,那么,在译成英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警示,而不可仅将其译为“Be Careful”或“Notice Safety”。一般要强调存在哪些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翻译,这样才能把公示语的具体意图翻译出来,达到语用等效[9]。可以依据情势的不同严重程度,选用Caution,Warning,Danger等。如果在施工工地有人高空作业,需要提示其他人注意安全时,可以用“Caution:Men Working Over Head”;如果是在易发生落水危险的河池旁边,“注意安全”可具体化为“Warning:Hazardous Area”;如是有害气体,提醒注意安全,可用“Danger! Noxious Gas”。
(二)英译公示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上文提到,社交语用失误是比语用语言失误更为严重的一种失误,它是由于交际中谈话双方文化背景不同、社交准则有差异,交际时忽视对方的语用原则和社交准则而造成的失误。具体来说,体现在不同文化对语言形式的不同选择,不同文化对同一言语行为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文化对言语策略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现象。
1.文化和价值观差异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准则和价值取向。汉语文化中尊老,而西方人讳言“老”,如若将“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译成Old Men′s House,显然不会吸引老人来居住,因为西方语言文化中的“老”可能意味着老朽无用,从而导致负面联想意义。所以,公示语里与“养老院”类似的地方有各种婉称,如Golden Age Village,Home for Golden Agers,Nursing Home等,不言“老”而“老”意自明。再如,“老、弱、病、残、孕专座”婉称“Courtesy Seats”,也是与英语文化和价值观相对应的。
2.不恰当的语气和语调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但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得以体现。不同文化的言语双方在实施同一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也存在差异。汉语公示语常用“禁止”“不许”等类似的命令式和祈使句来传递一种强制性信息,对于适应汉民族思维习惯的人们来说,这种社会指令信息并无不妥之处,已经被接受。英语语言强调客体意识,在英语公示语中,提出警告或提请注意不限于祈使句式一种形式,英语公示语中大量运用被动句、非人称表达法和名词短语,这种表达法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且语气较为委婉[10]。所以,汉语公示语中的禁令倘若译成英语“Do not…”,语气就会严厉又生硬,不符合英语习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强制性语境变为提示性语境,凸显对受众的尊重。可以将汉语公示语中限制类、指令类的直接言语行为转变为英语公示语的提示类言语行为。如“小心路滑”有时被译成“Be careful slippery floor”,不仅语法上是错误的,语用上也有失误,源语的意图是提醒受众,译文成了直接命令,语气生硬,不符合目的语习惯,建议译成“Caution:Wet Floor”。
在翻译公示语时,若使用不准确的表达方式就会影响甚至误导信息的获得,从而造成交际障碍。因此需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对翻译结果做出整体的综合,这样才能用译语形式将源语言的思维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11]。
四、结语
公示语因其受众面广,传播性强,影响力大,对其准确性和得体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公示语对外翻译中,汉语作为源语,它是否准确得体会影响译文的翻译质量,所以对汉语公示语中的语用失误应更加重视。将汉语公示语翻译成英语时应该遵循“规范”和“标准”的原则。只要遵循了这两个原则,公示语的英译文才会简洁、明确、规范,并且符合读者的心理和情感诉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译者要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观察语言的使用,必须具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要达到等效,译者要对源语和目的语有较深的造诣,对这两种不同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正确的了解,还要考虑译文读者对象的接受习惯。
[参考文献]
[1]钟美华.城市公示语英译原则探索[J].语文学刊,2010(9):32-33.
[2]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92.
[3]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25-128.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7]唐兴红.常州城市宣传标语的文化语用学解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73-77.
[8]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外国语,2006(8):58-65.
[9]王芳,孙志祥.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44-346.
[10]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117-120.
[11]刘景岫.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J].海外英语,2011(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