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盐城市为例
2013-04-01周金环李贺明
■ 周金环 李贺明
(盐城市统计局,盐城224005;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100006)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盐城市为例
■ 周金环 李贺明
(盐城市统计局,盐城224005;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100006)
本文以盐城市为例,通过梳理盐城市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 盐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政府限制发展到提倡和鼓励发展的曲折历程[1],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还面临着融资困难、成本上升、地方保护等诸多困境,亟需政府出台政策破解。
1 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1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2年,盐城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77.92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6.6%,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25亿元,总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占全部经济的42.8%,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1.91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3.2倍,占全部经济的比重为77.5%,比2005年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0.76亿元,总量比2005年提高3.3倍,占全部经济的62.2%,比2005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1.2 民营经济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12年,盐城市工商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数600047个,是2005年总户数的3.4倍,年均增长19.1%。其中,民营企业121604个,年均增长25.5%,个体经营户478443个,年均增长17.9%。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4487.72亿元,是2005年的15.6倍,年均增长48.1%。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由2005年的262.03
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656.17亿元,年均增长45.7%。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也由2005年的104.63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66万元,年均增长16.3%。
1.3 民营经济税收贡献日益突出。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江苏省与盐城市均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增加了税收收入。2012年,盐城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292.09亿元,比2005年增长6.5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8.9%,比200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税收收入146.50亿元,比2005年增长6.7倍,占全部民营经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0.2%,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4.4%。从税种来看,增值税67.51亿元,营业税86.73亿元,企业所得税34.88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8%、88.2%和56.7%。
1.4 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稳定之基。盐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2012年,盐城市民营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98.95万人,比2005年多吸纳就业人员127.67万人,年平均多吸纳就业人员 18.2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4%,比2005年 提高2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1个百分点。浩浩荡荡的民营经济从业队伍,既是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1.5 民营商业蓬勃发展[2]。从消费品市场看,民营经济也保持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商品销售额稳步增长。2012年,盐城市民营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406.68亿元,比2005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8.5%。其中,零售额299.54亿元,年均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959.5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3.8%,比2005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和体制局限等因素,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2.1 政策门槛有待放松。2005年2月29日,国务院“非公36条”正式公布,主要内容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等。“非公36条”的出台曾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然而配套措施没有落实到位,行业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使民营企业深陷“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的尴尬处境。近年来,盐城市民营经济产业布局不合理,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娱乐、工业制造和居民服务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如电力、石油、铁路、民航,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等大部分尚处公有制经济垄断和半垄断状态。
2.2 融资渠道过窄。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
道较窄,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融资方面,直接融资包括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目前我国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很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而资本市场又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方面,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把钱贷给民营企业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同时现有的金融机构又缺少面向民营企业的商业化银行[3],加上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根本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2.3 人才资源紧缺。人才匮乏已逐渐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专业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状况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人才难求;二是人才难留。据调查,34%的民营企业认为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遭遇“人才难求”的尴尬处境。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拥有人才,但是用不得法,福利待遇水平跟不上,不能正常发挥人才功能,导致人员流失快,人才稳定困难。缺乏高端人才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障碍之一。
2.4 民营经济投资增速放缓。2012年盐城市完成民间投资1531.50亿元,同比增长18.3%,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0%,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899.10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为58.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4%,比去年同期低8.5个百分点。
3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降低经营条件,加大对民营经济上水平、上档次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向技术、资金密集,附加值高的民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政策、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民营经济由小而散、土而弱,逐步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 拓宽融资渠道[4]。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要共同努力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或通过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加快银行体制改革,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银企合作,探索成立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银行及金融组织;三是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支持发展商业性担保,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3 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对业主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主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应根据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争取短期内提高企业主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企业品牌创建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进行期权或股权激励,多渠道提高现有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待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条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使民营经济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1]李霞.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当前困难与“五个转变”[J].理论探索,2010(1).
[2]宋子鹏,杨少浪.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珠江经济,2008(8).
[3]国迎春,张卉.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鲁质量,2003(5).
[4]陈慧义,张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