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2013-04-01黄慧
黄 慧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重庆400031)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它对听、说、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007年,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否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
一 现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型大学英语阅读模式分析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传统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英语教学方法的发展来看,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讲解(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已经被证明根本不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2]。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造成了诸多弊端,如:长期以来为了应对各类考试,在我国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侧重于对文章生词、短语、语法、句式结构的讲解,坚持由语法到翻译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虽然背下了不少单词,但对单词在不同语句语境中的理解能力有限;甚至某些老师仍以“黑板加教材”的方式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忽略了阅读的真正目的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二)引入任务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的最新发展。根据该教学法,我国部分高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就按照其理念引入了任务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是一种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活动[3],通常分为两大类型:学习性任务、真实生活任务[4]。学习性任务指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真实生活任务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活动。任务型阅读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分析学习主体的交际任务,抽取出目标任务,然后对目标任务进行逐层分解,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设计出适用于课堂的教学任务[5]。
笔者通过对以上两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分析认为它们都有自身的可取之处,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传统型大学英语阅读模式存在教学中主客体位置不明确的问题,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来说,语言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创建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自主性。任务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引入了适用于课堂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就能逐步将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探究得更广、宽、深。正因为随着这种教学法的逐步应用,从设计任务到任务实现这个阶段的完成过程中也为叙事教学法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二 叙事教学法的提出
(一)新课改为叙事教学法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要求改变原有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按照目前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叙事教学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在获得基本信息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主体上,改变了现有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课堂缺少互动、沉静乏味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环节中,突破以往零散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加强对文章整体信息、语言知识、文化环境的整合。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以往千人一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激发了他们学习外来语言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目的上,引入叙事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法唤起了年轻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改变传统教学主体、增加新的教学环节、打破单一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目的的新方法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摸索出了一条新的出路。
(二)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那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五个方面[6]。一是人类思维理论。人类学家布鲁纳把人类思维分成范式思维(即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7]。人类习惯通过故事来体验生活,总结经验,虚构可能的世界。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生活是一种故事化过程,人类事件和思维的真实性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和激发。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组织故事。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一定首先学习叙述的用法。叙述性话语比非叙述性话语更能引起注意,更有利于认知,更有利于外语学习。在完成信息故事收集、编辑整理后需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四是叙事理论。叙事理论认为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叙说者,故事为人们的经历提供了一致性和连续性,一些哲学家“已经将叙述上升到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的高度”。五是外语教学理论。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文学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二,叙事是适用于语言和教学任何层次的一种相当有趣的任务。说明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人类一定是最先学习叙述的方法。
由此可见,叙事性教学法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基于严密的理论基础支撑才提出的。而且是从人类的思维——心理——语言——叙事认知一步步覆盖,最后专门针对语言所形成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中既考虑了人类接受新事物时所需的感性思维,也具有科学的理论铺垫。
(三)叙事教学法的涵义
熊沐清、邓达教授对于什么是叙事教学法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这里的可能世界是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它指一种可以想像的事物状态的总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世界,其中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事物状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可以思议的其他世界则是可能世界,现实世界也可看成是可能世界之一[8],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像、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同时,“叙事教学法”又指一种教学的方法或方式,还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它是Approach、Method和Technique有机融合的综合体。这里的“教学过程”可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也可能是课外的复习、预习、练习等[9]。
笔者认为在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需存在两种教学方式。其一,我们选择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或者说一个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当成是一部分课堂教学资源,一段课堂插曲,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故事当作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具体事例,通过叙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来启示学生,并及时发现并指导当中的不当之处。当然在叙事方式上也可通过多媒体方式来呈现,让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来增加故事的说服力,把故事当成是课堂中要探究的内容。另外,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并不仅仅限于叙述该故事,而是以故事为基础向外发散进而扩大阅读教学中故事的信息量,当然这些外散的课程内容最后仍然是要回到这个故事的中心主旨当中。其二,在教师的主导下邀请学生参与构建叙事课程,一起将课程内容(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编成一个故事,让学生在经历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学习[10]。因此,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叙事教学不完全等同于故事教学,叙事教学不光要求把故事当作是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排成故事,让学生在经历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学习。
三 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选择以《英语时文泛读》第一册第二单元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提前(上一堂课课后)布置学生围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主题课后进行信息收集,自定观点,自选形式。在本节课上抽出10分钟让学生围绕这次教学主题自由做英语报告。报告结束后,上台的学生可根据报告内容向其他学生提问,其他同学也可针对刚才的报告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老师再作总结,如果发现在刚才的报告中有明显的不当之处(包括单词错用、语法习惯、句子结构等)可委婉地提出并及时纠正。如在本堂课上就有同学围绕“Global Warming,Global Warning”“For Life on Earth-Save Our Seas”等主题展开叙述。这一过程中既能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其听力,并能找出不足,还能进一步挖掘和肯定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2.回到文本,泛读文章,大致把握文章内容。在开始阅读前告诉学生此次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以下内容: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effort及Different countries are how to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m?同时针对文章主题教师需设计出至少两个“Yes/No”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快速阅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以检测对课文大概信息的了解程度。在此次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New Orlean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at shares similar problems with some other coastline cities in the US。在学生基本阅读完后,根据对文章信息的捕捉先判断提出的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继而运用“why”以及“What are problems with New Orlean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提问,这涉及课文较深层次的内容,需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先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观点阐述。在这些任务完成后可适当追问“As a young man,how can we protect ou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Can you give some concrete examples?”在这之后,老师再结合学生答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参与性和探究性。而且教师能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已经对课文整体大意有了初步了解,至此以读、听、说为先导的叙事性阅读理解暂告一段落。
3.拓展性练习。即需要求学生简述一些与本文相关的内容,如 The author information,Background information,Cultural Notes等。
4.关键词、短语的讲解,重建语义。笔者最后选取了“reckless、laid-back、go through the roof、hit the roof”进行逐一讲解,具体以“reckless”举例,当它作“不顾后果的,鲁莽的”时既可译为not caring or worrying about the possible bad or dangerous results of your actions。而当它作“不关心、不在意的”时又可理解为concerned。基本意义讲解完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它们不同的意思自行造句,如学生造句“His reckless driving accounted for the accident.”等。最后给同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在刚讲解的单词短语中任意选取至少三个单词或短语,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叙事短文,故事内容可自行想象编造。笔者认为在此次阅读教学中就引入了叙事性教学法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为他们提供了以读带写的阅读目的策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创造性地重建语义和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总结出叙事性教学法在英语习得中主要需三步:信息集合、指令操作、表达性运用。信息集合指前期资料的收集、交流;指令操作指教师(也可能是学生)给出命令或要求,学生根据命令或要求完成指令;表达性运用则是指陈述观点、想法及表达诉求、情感、态度等。并且在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暴露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有明确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动机;有使用所学目的语的充分机会;有情感、观点表达欲的支撑。因此,笔者认为叙事性教学法的教学观点就是:恰当运用叙事的丰富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到一个真实的目的语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中,成为当中的主动者或参与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目的学习语表达自己,进而与周遭环境进行交流。
针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其利弊,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全盘否定。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叙事性教学法实属必要。尤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叙事性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将阅读教学从过去为应对考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英语阅读教学变成了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通过“叙事”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创造性地重建语义和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Richards J C,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Long M H,Crooks 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1992,(1).
[6]刘嘉.叙事教学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
[7]布鲁纳.教育的文化[A].文化心理学的观点[C].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
[8]Stockwell Peter.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9]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010,(6).
[10]曾肇文.叙事探究对叙事教学的启示理念与实例[J].新竹大学教育学报,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