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2013-04-01赛娜张蕾
赛 娜 张 蕾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2006年新出台的会计师审计准则增加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明确了管理层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和要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环境会计研究到现在,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据统计显示,积极主动并全面披露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不足50%,且披露的内容不独立,缺乏连续性,方式不规范,真实性不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不够健全,政府及公众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监督不迫切等。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爆发,则更说明了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任重道远。
由于环境资源具有非排他性,所以环境资源的利益主体也相对更加广泛。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针对环境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分析,以寻求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二、博弈论的概述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规则进行决策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Gane Theory):研究决策者的行为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二)博弈论的组成要素
一个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得益、结果、均衡等。①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②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③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④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知道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策略及其得益函数等知识;⑤得益是参与人在博弈结束后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一般是所有参与人的策略或行动的函数,这是每个参与人最关心的东西;⑥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均衡结果是指博弈结束后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一些要素的集合,如在各参与人的均衡策略作用下,各参与人最终的行动或效用集合。
上述要素中,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就是使用博弈规则来决定均衡。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一)基本假设
1.理性人假设。即各个利益相关者充分考虑自身利益,并且以期自己的利益目标函数最大化。
(1)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披露者,其具有信息不对称优势。由此可能导致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操纵“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政府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利益。其在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尤其注意披露的真实,完整和公允,但由于自身是站在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的角度,故其对企业的约束力有限。
(3)股东需要企业真实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4)社会公众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要根据会计信息的真实与虚假,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2.最优假设。即对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其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博弈的双方都有选择或者不选择的权利,且两种策略只能二选其一。
3.存在支付成本。即博弈的双方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并且这种成本是可承受的。
(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20世纪90年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和政府具有不同的目标。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活动,企业就可能为达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忽视由此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无视其他主体的利益。而作为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地位,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着眼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负责,同时承担着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服务。因此,在企业和政府为各自的利益进行博弈的过程中,环境会计信息作为评价企业环境保护现状和预测未来环境风险及质量的标准,便成为了博弈的工具。在这里,假设政府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情况,企业面对政府的要求有披露和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两种情况。
首先,当企业在选择是否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政府对于信息披露是否有强制性。若存在强制性,就予以披露,反之则不披露。第二,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还面临成本因素,即由于环境会计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程序成本和财务信息泄露带来的机会成本等。同样地,政府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行为。根据博弈双方的自利和理性的假定,政府在面对信息披露时,一方面要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负责,就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在考虑促进经济发展,实现GDP 增长目标时,可能会对一些企业采取放任和纵容的态度,特别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政府的利益就形成了内在的联系,企业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遵循政府的强制性要求,而政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实现的经济增长额。最终企业和政府就会达到一种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
(三)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和公众的博弈关系中,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供给者,而公众是该信息的需求者。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目标当然也是不同的,也都会选择有益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所以,在他们之间,很难就信息的披露达成一致的标准,因此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应该是一种短期非合作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假设公众所面对的是上市公司,则企业的可选策略有真实披露或是虚假披露,那么公众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可以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或不购买。
如果信息供给者真实、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则理性的投资者会根据真实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化,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无论社会公众怎样选择,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虚假披露或者不披露时的收益总比真实披露时大。因此可以推测出,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企业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虚假披露或不完全披露,而理性的公众也会预见到企业可能的行为,从而选择不购买该企业股票。那么此次静态博弈的结果是构成了纳什均衡,即企业选择虚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公众选择不购买。
此时的均衡状态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公众的收益最大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改进。可以通过增加真实披露的收益和降低虚假披露的收益两个方案,使企业选择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同时公众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进而使两者的自身利益都达到最大化,此时的博弈也可达到最优均衡。
对于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即政府可以对于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奖励及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也对进行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好评。或是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使企业降低披露成本,进而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
对于降低虚假披露信息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为加强监管及惩罚力度,利用媒体的力量,对虚假披露的企业进行反面宣传,使得该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社会商誉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行虚假披露的收益降低。
(四)企业和股东之间的博弈分析
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核心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将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从而产生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对于股东来说,他们考虑的是企业的价值升值,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希望企业的经营者能最大限度的为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但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股权收益与其他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他的目标是工作报酬和闲暇时间多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化。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委托给了管理层,股东无法直接了解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而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管理者只披露那些对于自己有益的信息,而对于那些有可能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则避免披露。这些未被披露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反应了公司在治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一旦被发现就会为公司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股东的切身利益。在这种自利和理性的前提下,股东和经营者之间要想达成“纳什均衡”,就要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进行博弈。
因此,在这种双方的博弈下,企业的经营者与股东会达成一致,对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披露,即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而对不好的信息则不披露或进行虚假披露,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这种最大化并不一定是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为虚假的环境会计信息是背离社会公众利益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督。
四、改善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对政府来说要做好对企业低碳生产、环保生产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完善法律、法规及准则,弥补信息披露机制的漏洞,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并为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社会公众的方面
对于社会公众方面,在确定企业披露真实环境会计信息时,应选择购买该企业的股票。而在发现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政策维护自己权益,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对于披露虚假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应对其进行反面宣传,使得该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社会声誉下降,从而防止企业继续披露虚假信息。
(三)股东的方面
为了推动环境会计信息真实性、公允性,股东应该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除了如前所述的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以外,还应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足鼎立的权力机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职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四)管理层的方面
企业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创新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同时关注对污染环境的治理。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在明确意义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做好相关项目的核算,不造假不虚构,实事求是,使企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吴伟荣,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博弈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
[2]王滨,许鑫,黄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博弈分析[J],北方经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