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县夏秋茶开发现状及对策

2013-03-31杨春香吴慧芝

茶业通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泾县乌龙茶茶农

杨春香,吴慧芝

(安徽省泾县农技推广中心,泾县 242500)

泾县为典型山区县,也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县,茶农6万多人,茶园面积4733hm2,茶园主要分为东南部山地名优茶区和西北部丘陵茶区,其中名优茶区4200hm2,以生产春季名优茶为主,由于夏秋名优茶价格低,人员工资高,效益差,生产量较少,夏秋季茶鲜叶大部分老在茶树上;丘陵茶区有533hm2条植茶园,适合机采,生产夏秋大宗茶为主,其中一部分生产珠茶和炒青毛茶卖到浙江和宣城一带,还有一部分直接以鲜叶形式出售到宣城,由于没有直接出口权,夏秋茶叶利润较低。

1 夏秋茶开发机遇与现状

1.1 国家政策扶持,发展机遇难得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农业的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和2013年安徽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规定各级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茶产业的发展,还提出了各地加强同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开展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茶树良种的选育和繁育、栽培技术综合配套、加工机械化和清洁化加工技术、茶叶精深加工、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研发和夏秋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联合攻关,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重视发展茶叶生产,2013年出台了泾政秘〔2013〕51号《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鼓励茶叶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开展茶树良种的选育和繁殖、无公害茶园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名优茶清洁化机械化加工、夏秋茶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活动。这些都是我县夏秋茶发展的的难得机遇。

1.2 泾县夏秋茶开发现状 泾县位于黄山北麓,太平湖畔,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茶叶品质上乘,吸引了县内外企业来泾县投资茶叶生产,再加上近几年茶叶生产形势一片大好,茶叶企业和茶农对夏茶开发热情高涨,一是开发荒芜茶园,增加茶农收入,昌桥一带大约有533hm2丘陵茶园是60年代种植的条植茶园,曾经一度成荒芜茶园,从 2005年开始先后多家企业和茶叶大户加大对这片茶园投入,这片茶园生产夏秋大宗茶为主,引进机采技术,然后加工成珠茶和炒青茶,并以毛茶形式出售给浙江茶商,然后由浙江茶商出口;二是开发乌龙茶,充分利用当地名优茶区夏秋茶资源。泾县名优茶区由于人工费用高,再加上习惯只采春季名优茶,所以大量夏秋茶鲜叶老在树上,造成极大的浪费,2006年,中徽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到我国乌龙茶最大产地福建安溪考察乌龙茶种植、生产和市场销售整个过程,同年 11月,技术人员带着泾县秋冬季生长鲜叶(一芽4叶)到安溪,聘请当地的技师作指导,试制了4kg成品乌龙茶。经当地茶师品评,口味纯正,质量上乘。年底正式投资乌龙茶生产,第二年生产的乌龙茶得到客户好评,以后每年生产量都在扩大,加工点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投资新建了近十家乌龙茶加工点,生产量达到5万kg;三是加强山区茶园管理,提升夏秋名优茶品质,改变客户对夏秋名优茶的成见。名优茶的销售以内销为主,由于都为手工采摘,采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再加上其它诸如农药用药次数的增多,致夏秋名优茶生产成本增加,品质下降,许多茶农和茶企不生产或少生产夏季名优茶,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近几年,茶农环保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加强茶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强调生物和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保护了环境,提升夏秋茶品质,转变了客户消费观念,近几年夏秋名优茶销售量逐年增加,价格也一年比一年高,2013年春季遭遇百年不遇的冻害,春茶减产严重,春茶供不应求,夏季名优茶生产正好填补这一空缺,据调查 2013年夏季名优茶最好卖到500元/kg,平均240元/kg。

2 存在问题

2.1 茶季用工紧张,生产成本上升 泾县年轻姑娘大多外出打工,茶季用工荒一直困扰着泾县茶产业的发展,采茶工工资按最低标准110元/d计算,包吃包住一天只采一芽一叶茶鲜叶2.5~3.5kg,最多也不会超过5kg,如制成干茶售价低于220元/kg,就意味着亏本,所以60%的后期春茶及夏秋茶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2.2 出售毛茶和原料,利润低 我县夏秋茶生产主要是昌桥一带的丘陵条植茶园,每年生产量在 140万kg(折合成干茶)左右,主要以珠茶、炒青生产为主,并且以原料茶出售给浙江一带企业,然后由他们再加工后出口,销售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差,大多是微利,2013年夏季由于出现长时间干旱,茶园无茶可采,2013年生产夏秋大宗茶的企业基本亏损,茶叶生产企业基本上无利可图,严重影响了夏秋茶的生产和发展。

2.3 易受病虫危害,农药残留难控制 夏秋茶生产期间气温普遍偏高,是各种病虫发生高峰期,由于虫口基数大,发生蔓延快,为控制病虫危害,化学农药使用较多,再加之部分茶园管理分散,化学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管理难度较大,若茶农盲目用药,极易产生农药残留问题,农残控制面广、难度大。

2.4 夏秋季光照强,茶叶品质较差 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生长迅速,叶张单薄,对夹叶多,紫芽多,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差,清香缺乏,品质不及春茶,因而使得一些茶叶企业和茶农对夏秋茶少采甚至不采,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茶园经济效益。

3 对策

3.1 组建茶机专业服务队,提高机械化水平 泾县成立了 4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但各专业社只在内部统一施肥,统一治虫,业务范围小,机械化水平不高,所以组建茶机专业服务队,为全县茶农和茶叶企业开展茶园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治虫、统一采摘、统一加工,是今后茶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提高茶叶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减轻劳动强度为目标,探索机修、机剪、机采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机械化作业。结合农机补贴惠农政策,逐步选择适合泾县丘陵山区茶园整地、施肥、灌溉和植保等环节的作业机具,减少劳动强度,降低茶园管理成本。

3.2 保留茶园周边原有的生态,茶园内适当种植遮阴树 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生长的鲜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香味较醇的绿茶,因此茶园里种植遮阴树可以提高绿茶品质尤其是夏秋茶品质,还可以降低夏季高温对茶树的热害和灼伤,同时可以给益虫提供栖息环境,保护了环境,控制了病虫害,保证了茶叶质量安全。

3.3 加强茶园管理,多施有机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加强茶园管理、多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同时在茶园里安装杀虫灯和粘虫板,利用害虫趋光、趋化性,诱集害虫,达到集中消灭害虫的目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3.4 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夏秋茶质量 一注意适温快速杀青、提香、烘干,保持色泽绿润、滋味醇和;二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注意外形匀齐,减少碎茶,克服苦、涩等缺点;三科学拼配,最大限度创造加工环节效益。如生产的夏秋优质茶,要适度拼配春茶,改善口味和香气;低档茶可精制后,与春茶、高山茶相拼配。

3.5 创新工艺,深度开发夏秋茶资源 夏秋茶按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大宗绿茶品质差,销售困难,经济效益不显著,开发夏秋茶新产品是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要加强科技创新,茶叶生产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要将所研究的茶叶科研成果尤其是夏秋茶综合利用技术及时推广示范,要从茶树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研究开发新产品。另外,夏秋茶资源充足,并且价格低廉,而夏秋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可从夏秋茶中提取茶多酚、茶黄素等有效成分,利用夏秋茶生产饮料、速溶茶、茶粉等深加工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夏秋茶的附加值。

3.6 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夏秋茶资源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国许多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业的发展工作,通过制定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并保证政策的到位率和持续性,着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夏秋茶资源的利用,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分步加以实施。在夏秋茶的深加工、综合利用上加以政策引导,积极牵线搭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知名企业,开发茶叶深加工和附属产品。

夏秋茶开发潜力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显著,但夏秋茶生产不能盲目发展,切不可一哄而上,要有销售市场作为保障。夏秋茶生产要适地、适量、适度发展,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找准市场,按市场需求开发夏秋茶产品。政府要积极引导茶叶生产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加快茶叶发展,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泾县乌龙茶茶农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快乐的小茶农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泾县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的思考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