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力培养及路径选择
2013-03-31周屹峰闫海波
周屹峰,闫海波
(常州大学学生处,江苏常州 213164)
大学生创业力培养及路径选择
周屹峰,闫海波
(常州大学学生处,江苏常州 213164)
创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其价值的基础性和未来性。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文化尚未成熟,大学生的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呈 “双低”现状。因此,需要扭转创业能力教育的体制性缺陷,借助创业教育平台促进个体生涯发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路径,实现学生由 “内创业”到 “创业”的转变。
大学生;创业力;路径选择
高校创业力教育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是缓解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校对学生创业力培养教育严重滞后,创业教育偏失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创业力不足。由此,扭转创业能力教育的体制性缺陷局面,切实提出和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力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力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在为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进程中,发现和捕捉发展机会,把各种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求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能力。徐兴海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根据市场规律和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的规律,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市场的能力、现代管理经营能力、自主创业能力。”[1]
大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具备的能力,通过创造性劳动将自身抱负变为现实的能力就是创业能力;创业力还是大学生发现并抓住机遇将资源利用整合后创造出价值的能力。[2]创业力同时也是大学生通过艰苦的工作过程,以实体的形式贡献给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力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力,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渠道。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以及各高校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验,其中最为关键就是创业力的强弱。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然要具备强大的创业力。所谓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根本指向就是,在经济发展中,首先通过部分超强创业力个体,由他们以自主创业的途径,创造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最终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大学生创业力提高,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具有较大的倍增效应。当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力,是实现个体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对学生的竞争力和生存力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压力面前,不断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掌握基本实践技能,培养自身创业能力,成了众多学生不断拓展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的选择。从短期来说,学生要想在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定的创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长远看,创业力也是大学生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补充。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追求学生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目标,是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内在需要。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能力都是在为整个人生历程的发展作储备,而创业力无疑是一个最为关键的能力,因为作为社会人,在现阶段最终都是“职业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创业力,充分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培养较强的抽象能力,内在的创新潜质才能完全被激发出来,使自己的职业人的 “寿命”长盛不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举措。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无疑已经成为第一资源。我国人口众多,针对这一社会现实,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强国是当务之急。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3]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国家未来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力量。要想推动劳动力资源的转移,调整产业结构,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离不开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而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归根结底要靠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当前高校学生创业力培养现状及不足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除了创业扶持政策与启动资金等外部条件,关键取决于创业力的强弱。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创业力严重不足,主要由于高校对学生创业力培养教育严重滞后,创业教育偏失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当前高校的招生计划主要是同毕业生的就业率相挂钩,主要是计划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造成众多高校片面追求毕业生最终的就业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最为关键的学生的创业力的培养和教育。同时,在高校中,即使大多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创业课,也更多的是选修课程,不纳入学生考核范围之内,没有规范的考核体系标准以及相关的科研计划。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创业力教育从学生思想上得不到重视;从学校层面上来讲,由于未能足够地重视创业力教育,在师资的配备上,创业教育师资存在严重不足。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力教育的教师,大多从事理论教育,没有创业体验,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校创业力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方式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片面追求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上不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业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其创业能力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与培养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创业讲座等传统形式,学生缺乏一个提升自己实践创业能力的机会,缺少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个体能力素质必有差异,由于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不具备 “一对一”个性化培养条件,无法将学生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高校整体上创业氛围不浓。一般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术能力的培养。认为在校生创业会影响学业,未能真正认识到创业力是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校生创业实践对于提高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大多数高校,依然没有形成学术能力与创业力同等重要的文化氛围,缺乏创业文化内容。在学生群体中,未能真正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自主创业、参与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与此同时,缺乏政策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业力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在高校内部出现扶持力度低,或是与高科技产业挂钩,进入门槛高等问题,创业扶持政策还很不完善。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第一,优化创业课程设置,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机制。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业力培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要跳出过去传统的片面追求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创业实践的思维模式。以提高在校生创业力为原则,做到开启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制定出地方特色的教育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要尊重不同主体、不同专业的个体性差异,在坚持市场需求与科技发展为导向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合乎个体实际发展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加大创业教育的比重。同时,坚持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创新创业竞争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中,能够及时合理地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提高引领新指向[5]。
第二,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大学生创业力的提高,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创业力教育必须加强教师的培养。当前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师由于自身的创业经历有限,或者本身就没有创业经验,更多是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教育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创业力发展需要。学校在聘用创业教育师资时,聘用的标准要实现多元化,要以创业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为主要标准,不能单纯地以传统的学历文凭为参照,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投资者等也应该被纳入师资来源。通过他们对自己创业过程中一些实践经历和经验的讲述,是学生在创业教育中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指导和经验,以弥补高校授课教师受环境所限,光有理论而创业经验不足的缺陷。
第三,建立校园创业文化,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具有最直接的指导性作用,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获得最基本的创业知识技能。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校园创业教育文化的氛围,这对学生创业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创业意识。校园创业文化的构建,首先要从学生的超常发展观念和变革思想养成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欲望。再者校园创业文化构建需要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机制,即在整个校园内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态度、和谐的创业行为、创业的激励文化制度等等,从而在整个校园内从上到下形成统一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校园创业文化。
[1]徐兴海.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业能力[J].职教通讯,1999(5):33.
[2]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4]马壮,杨松.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3—116.
[5]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3—105.
An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and Paths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
ZHOU Yi-feng,YAN Hai-bo
(Students’Affairs Division,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self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the basic and the future of its value.At presen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n China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Entrepreneurial culture has not yet been ripe for it.The r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double low”status.Therefore,reversing the deficienc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 to us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individual career developmentand build a new path fitting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achieve students change from“business”to“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creativity;path selection
G40-057
A
2095—042X(2013)03-0087-03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3.022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2013-03-01
周屹峰 (1982—),男,江苏东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闫海波 (1972—),男,江苏如皋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1JSJG111);常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GJY110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