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化论与传统大同理想向社会主义的演进

2013-03-31陈绍西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进化论严复梁启超

陈绍西

(三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建三明365004)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中国的思想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和撞击中,在人们既有觉醒又有困惑的情况下,严复的进化论以一种新的历史观使人们重新审视历史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这就为批判封建主义、判断资本主义、追求理想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从而实现了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对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根据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中国未来的定向。研究这种转变对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进化论和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对接

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了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瓦解着传统社会的基础,“西学东渐”又对传统文化形成了挑战。如何认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了重要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思想文化界先后出现了“中体西用论”和 “西学中源论”。前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以维护中国封建道统;后者认为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政治的源渊在中国,都是对先秦墨家科技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实践。这两种思想虽然都改变着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观念,承认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但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有一种独尊自大的民族心理,无法面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未来的问题。变法维新虽然提出了变革发展的要求,但变法的失败更使中国思想文化界处在混乱和困惑之中。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严复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向中国学界译介西方,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早在1895年,他在 《原强》中就说: “天下大势,犹水之东流,夫已浩浩成江河矣,乃障而反之,使之在山,此人力所不必胜也。”[1]23他以历史进步的理念探讨西方文明发达的原因,批判因循守旧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倡导面向未来,唤醒了中国人的自强意识。他说:“彼西洋之克有今日者,其变动之速,远之亦不过二百年,近之亦不过五十年已耳,则我何为而不奋发也耶!”[1]25

《天演论》是严复一生中最重要的译著。在这本书中,他予评于译,以历史进步的观念分析中国面临的危机,批评中国人的妄自尊大,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以自强求自存的思想。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鼓励人们发奋自强。这就给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即要以普遍联系和进化的观点认识世界与中国,以自强奋斗精神实现中国的发展。这种进化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发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主张变革的人们提出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梁启超说:“侯官严几道 (复),译赫胥黎 《天演论》、斯密亚丹 《原富》等书,大苏思想界。十年来思想之丕变,严氏大有力焉。”[2]619

中国历代先贤都有批判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诉求,虽然它们批判现实的方式和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到秦汉之际,终于形成了 《礼记·礼运》中对“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描述。

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这种大同理想被边缘化了。但是,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康有为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中,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把大同思想从歌颂过去转向了追求未来。梁启超在评价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时说:“先生之哲学,社会主义派哲学也。泰西社会主义,原于希腊之柏拉图,有共产之说。及十八世纪,桑士蒙 (圣西门)、康德之徒大倡之,其组织渐完备。隐然为政治上一潜势力。先生未尝读诸氏之书,而其理想与之暗合者甚多。”[3]

正是在进化论的启发和推动下,康有为把传统大同理想与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建立在髙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上的世界大同理想目标。梁启超把这种理想与社会主义相对接,就实现了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的贯通,使大同成为中国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代名词。

二、进化论下各政治派别对社会主义的解读

严复的进化论为探索中国未来出路的中国人提供了从世界看中国的新视野,也为人们分析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形成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潮。

严复在宣传进化论思想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美化,而是关注到了由贫富分化而引起的社会主义思想日益被世人接受的问题。他在翻译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律》时发表议论说:“欧、美之民,其今日贫富之局,盖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富者一人所操之金钱以兆计者,有时至于万亿,而贫者旦暮之饔飧有不能以自主。……文明之程度愈进,贫富之差数愈遥,而民之为奸,有万世所未尝梦见者,此宗教之士所以有言,而社会主义所以日盛也。”[4]

梁启超不仅把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定义为社会主义,而且把历史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主张与社会主义相等同,认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包含了社会主义的精神。他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造成了弱肉强食、兼并盛行,经济秩序破坏,此近世贫富两级之人所以日日冲突,而社会问题所由起也。于斯时也,及举天下厌倦自由而复讴歌干涉,故于学理上产出所谓社会主义者,于事实上而产出托辣斯者。社会主义者,自由竞争反动之结果;托辣斯者,自由竞争反动之过渡也。”[2]1100

早期国民党人马君武则发表 《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其中说:“呜呼!张网于洞庭之野,鱼闻而沉潜,鸟闻而髙翔,以今日中国文化之程度,进而与此同时言社会主义,其不惊疑却走也几希。虽然欧罗巴之世界既有此光明奇伟之主义,而忍使吾国之人昧昧然而不知其为何物,则亦非以输入文明为己任者之本心也。”[5]孙中山以民生主义表达社会主义,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以《民报》为阵地展开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并与梁启超就社会主义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后来,孙中山说:“今之反对社会革命者,谓:‘中国之当急者乃政治问题,至社会问题则相去尚远。盖吾国生活程度低,资本家未尝发见。欧美现象与吾相反,社会主义且忧其扞格不入,奚言吾国?’为此言者,真浅见之徒,不足与言治也。”[6]103他又说:“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6]104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的争论是围绕中国能否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的。在这场争论中两派在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问题上虽各执一端,但都肯定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社会变革的目标,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

在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主义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力量。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代表刘师培说:“今之言共产主义者,欲扫荡权力,不设政府,以田地为公共之物,以资本为社会之公产,使人人作工,人人劳动。”[7]66褚民谊说: “社会主义者,无自私自利,专凭公道真理,以图社会之进化。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无贫富,无尊卑,无贵贱,以冀平等;无政府,无法律,无纲常,以冀自由。”[7]176他们在进化论的影响下,主张与旧制度决裂,否定国家和政治权威,建立无政府的理想社会。

三、结语

《天演论》是当时在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书。吴玉章说:“《天演论》所宣扬的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思想,深刻地刺激了我们当时不少的知识分子,它好似替我们敲起了警钟,使我们惊怵于亡国的危险,不得不奋起图存。”[8]进化论为在困惑中探索的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梁启超一方面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种种不公、矛盾和冲突,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世界大同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演变中寻求社会主义的文化资源,探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早期国民党人一方面强调革命在中国从落后走向富强的必要性,提出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另一方面又在认识到社会主义合理性的同时,提出了民生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一方面彻底否定政治秩序和政治权威的合理性,提出了从根上改变旧制度的革命主张,另一方面又以无政府共产主义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构想。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梁启超虽然持改良主义立场,但又强调在中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发展现代经济是长期的任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虽然提出了三民主义,但更强调实行以民生主义为旗帜的社会主义是一场社会革命;无政府主义虽然有否定一切政治权威的特色,但又体现着一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强烈愿望。

上述三种思潮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出了当时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化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不是从经济关系变革中论述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归之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能对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正确分析,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认识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因而并不能正确地论证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历史道路和社会变革方式。但是,它毕竟是扫清了通向唯物史观的道路,为先进的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思想前提。

正是在进化论和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批热血青年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就有不少受到过进化论和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或者是从革命派或者是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走向共产主义的。

[1]严复.严复文选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第二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第一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89.

[4][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M].严复,译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254.

[5]马君武 .马君武集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2.

[6]孙文.孙文选集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7]葛懋春.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8]罗炳良.《天演论》评介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

猜你喜欢

进化论严复梁启超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梁启超的开场白
达尔文与进化论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