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3-31袁志华
牟 静,袁志华
(1.常州大学团委,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 213164)
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牟 静1,袁志华2
(1.常州大学团委,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 213164)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教育模式、教育主体关系以及教育目标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高校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其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在创业教学与学科、创业教育校外援助、校园创业文化、创业辅助支撑等4个方面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创业文化
创业教育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要改革措施,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积极趋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必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中国国情正确定位创业教育,逐步建构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
一、创业教育的提出
创业教育,简言之是指激发创业意识、培训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必备知识、基本能力、心理素质等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人才。事实上,创业教育是包括政府、高校、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在内的社会各要素共同参与的教育,其中高校与其他各要素之间均有紧密的联系。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之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正式出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步开展。[1]大学生是青年当中的优秀群体,整体素质较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有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创业潜质,高校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虽然从提出到至今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但是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还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然而,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使得创业教育留于形式,只看中结果,忽略了教育的过程,存在着一些教育误区,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
(一)教育模式的误区:创业教育形式=形式创业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刘丽君在对北京、天津、江苏等地12所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被调查的学校中有9所大学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占调查总数的75%,有6所学校为研究生开设选修课,占调查总数的50%,南京财经大学是调查范围内唯一一所对本科生开设创业必修课的大学,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大学为研究生开设创业必修课,有7所大学举行以获得资金投资或赞助奖励并创办科技型企业为目的的校园创业大赛,占调查学校总数的58%。[2]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高校仍然停留在开设选修课,举办创业大赛等形式的创业教育上,无论是课程内容、体系、形式上都不够系统完善,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
(二)教育主体关系的误区:创业的教与学=创业教学
从总体上看,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比那些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创业是一门学科,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是可以学到的。[3]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同样拥有教与学两个方面,创业是可以教授的,创业也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创业的教与学不等同于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相比较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创业的教与学,既有规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同样还有一些属于创业教育特有的内容,如创业教学的师资不仅局限于教师,还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教师除了教学还应从事创业的实践与科研,创业的课程设置不同于一般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是应该有相当量的创业实践内容,需要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并实施实践项目等。
(三)教育目标的误区:创业教育=创业
当下,各种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集中式的宣传报道很容易将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带入误区,一些高校将实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盲目地开设一些创业街,让学生做生意,以进驻创业园 (街)或科技园的 “企业”多少作为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以在一些高级别的创业大赛中获奖作为创业教育的成绩。这些做法与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背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强调指出了 “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大学生 ‘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可见,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习得创业技能、培养创业精神、实践创业行为、培育创业文化进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才是正确的目标,以某项指标的多寡好坏作为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都不全面。
三、破解创业教育困局的途径
(一)建构高校创业教学与学科体系
创业教育基于知识创新与创业过程,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的教育,因此在创业教育与学科体系的建构上要充分考虑多学科性。第一,在学科设置上注重交叉性。设立可同时跨2—3个学科甚至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按照一级学科对待,例如,在管理、教育、工程3个学构成的交叉学科下,设立技术创业教育学、技术创业学术创新管理工程等若干学科方向,授予相应的学位;第二,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注重开放性。实行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管理,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设置完整和系统的教学计划,课程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所有方面,如 “创业启动”、“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营销”、“机会识别”、“创新评价”、“创业研究”和 “小企业管理”等;[5]第三,在学籍管理上注重服务性。实现学籍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封闭型向服务型、开放型转变。在以往学分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完善休学制、转学制,允许在校生因创业的需要办理休学或者转学;最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注重综合性。将创业教育的空间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和社会实践、实训结合起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起来,既强调培养就业竞争力,也强调进入社会以后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6]。
(二)建构校外创业教育援助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个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已经共同形成多层次的完整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援助网络。在援助体系中,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建议、咨询、指导、商业支持、资金支持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支持。高校要善于以创业项目为依托,紧紧抓住创业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援助体系的作用[7]。在政策方面,研究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在学校的网站或创业论坛上予以公布,呼吁政府既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也要制定创业辅导相关政策;在师资方面,积极寻求从支援体系中获取创业教育师资,弥补高校创业师资的短缺,支援体系中的企业家、行业人士等因为熟知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技能、知识,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最鲜活的教材,同时可以为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在创业融资方面,利用好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争取有力的资金支持,利用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为创业提供必备的资金支持,依托创业项目为学生获得银行、风险资本等外部创业资金的支持;此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输送优秀创业人才,与正规的创业中介机构或青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诸如咨询、项目评估等更加直接、专业的服务[8]。
(三)建构校园创业文化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不仅以开展创业实践为目标,还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形成可以代际传递的创业文化。积极的校园创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约束与激励等功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的精神动力和发动机。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家精神在校园创业文化中的塑造,并努力使之形成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各类社团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校友见面会等形式开展对企业家精神和品质的探讨,对在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中体现出的抱团创业、团队协作、勇于承担、善于发现机会的能力和品质要积极宣传;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加强校园创业软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利用微博、报纸、手机报、网络等等多种媒介,开展创业话题的讨论,宣传创业故事,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与创业的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创业成功者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营造立志创业、分享创业、研究创业的校园创业文化,从而激发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坚定创业就业的信心。
[1]孙庆珠.大学生创业教育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丽君.知识创业教育导论:理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93.
[3]牛长松.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6.
[4]蔡克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创业教育 [J].求是,2001(18):55—57.
[5]熊飞,邱寇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76.
[6]卢威,邱法宗,袁斯经.文科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0—102.
[7]王效忠.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3.
[8]姚金凤.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62—63.
A Study on the 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U Jing1,YUAN Zhi-hua2
(1.Youth League Committe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2.Students'Affairs Division,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la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but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not so satisfactory.There are still somemisunderstandings.As a new issue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Wemust seize the key point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four aspects: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setting,outside assistance,campus entrepreneurial culture,entrepreneurial assistant support,etc.
colleg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culture
G40-012
A
2095—042X(2013)03-0084-03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3.021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2013-03-01
牟静 (1981—),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2JDSZ303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1JSJG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