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朴的临床应用

2013-03-31李娟梅吕文良陈兰羽徐晨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枳实胃气风寒

李娟梅,吕文良,陈兰羽,徐晨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感染科,北京 100053)

厚朴又名烈朴、赤朴、厚皮,为木兰科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现将厚朴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消胀除满

厚朴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李杲曰:“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散湿满”。《中药八百种详解》曰:“厚朴苦能下气,辛能无形之气滞。凡食积停留,气滞不通,胸腹胀痛,大便秘结……均可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治胃气上逆,恶心呕秽,胃气郁结胀满疼痛”。厚朴用于消胀除满极少单用,常配合其他药物以达到有的放矢。沈孔庭云:“厚朴……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泄实满,故大柴胡汤用之;与陈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故平胃散用之;与人参、白术、麦蘖同用,则治虚满,故调中汤用之”。《本草纲目》曰:其治腹部胀满,配以甘草、大黄、大枣、枳实、肉桂、生姜,即“厚朴七物汤”;治“气胀心闷,饮食不下,冷热相攻,久患不愈”,则用姜汁炙焦后研末,米汤调下。厚朴行气之力甚强,益气之功少有,张元素曰:“厚朴……虽除腹胀,若虚弱人,宜斟酌用之,误服脱人元气,惟寒胀大热药中兼用,乃结者散之之神药也”。《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发汗后腹胀的方剂,此方妙在重用厚朴除胀的同时,配伍补气的人参,使厚朴行气而不耗气。

2 升清降浊

厚朴,味甘、辛,气大温,阴中之阳,可升可降,降中有升,升中有降,配合引导之药,则能升清降浊。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厚朴……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又《陈士铎医学全书》曰:“厚朴……用之补气之中,则清气能升;用之于补血之中,则浊气能降。升降全恃乎气血之药,与厚朴何所与哉”。又曰:“承气汤中用大黄者,以邪结于大肠也。大黄迅拂之速,何藉于厚朴。不知大黄走而不守,而厚朴降中有升,留大黄而不骤降,则消导祛除,合而成功”。

3 化导消积

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配合运用,可消导各种积滞。朱震亨曰:“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散,消胃中之实也”。《本草经疏》谓其“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腹痛泄泻及脾胃状实之人……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伤寒论》大承气汤;与大黄、枳实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可缓下热结。沈孔庭云:“同山楂、枳实能疏气消食”。《保赤全书》提到其治“虫积,厚朴、槟榔各二钱,乌梅二个”。

4 下气消痰

《本草汇言》谓:“厚朴……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滞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也是厚朴下气消痰的代表方。《金匮要略》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方中臣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燥湿消痰,下气宽中,助半夏散结降逆。厚朴下气消痰不仅可治咽中之无形痰,亦可去胃肠之痰。王好古曰:“厚朴……盖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泄实满,所谓消痰下气是也”。《本草纲目》亦云:“治痰呕逆,饮食不下,用厚朴一两、姜汁炙黄,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调下”。

5 降逆平喘

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王好古曰:厚朴“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中药八百种详解》曰其“治痰饮阻肺,肺气不降的咳喘,此也属燥湿化痰、下气降逆之功”。《和剂局方》也说到,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又如《伤寒论》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及“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证误下后而喘者,与桂枝、杏子等同用,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还可以用于误用参芪而致的喘胀,如《本草经疏》曰:“脾胃状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致成喘胀,诚为要药”。

6 散滞调中

沈孔庭云:“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散滞调中,推为首剂……与陈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故平胃散用之……同甘草、白术,能和中健胃;同枳壳、莱卜子能下气宽肠”。《本草汇言》:“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用此消食化痰,去湿散胀,平土、金二脏,以致于中和也。”朱丹溪评价厚朴在平胃散中的作用时云:“属土而有火,气药之温,而能散泻胃中之实也。而平胃散用之,佐以苍术,正为泻胃中之湿,平胃土不使之大过,而复其平,以致于和而已,非谓温补脾胃”。《陈士铎医学全书》亦云:“平胃散,非益胃之品也。彼其命名之意,谓胃之不平者而平之也,是泻胃气之有余,非补胃气之不足。胃气既无所补,又何所益乎。平胃散用厚朴,泻胃实而不补胃虚”。

7 止痢厚肠胃

《本草正》云:厚朴能“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名医别录》曰: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王好古曰:“厚朴与泻痢药同用,则厚肠胃。大抵其性味苦温,用苦则泄,用温则补也”。《陈士铎医学全书》云:厚朴“同槟榔、枳实,则痢疾之秽物可去”。厚朴止痢厚肠胃是主要通过祛邪而达到。正如《本草经疏》中言:“何莫非肠胃气逆壅滞,及痰饮留结,饮食生冷所致?得此下泄开通,温热暖肾,则诸证不求其止而止矣……至益气厚肠胃,盖亦指邪气去正气自益之谓,积滞消肠胃自厚之意耳,非消散之外,复有补益之功也”。厚朴苦泄、辛散、温化寒湿,被运用在治疗各种泄痢,如《霍乱论》则用厚朴治疗湿热蕴伏而成的霍乱,配以清热燥湿的黄连,祛湿化浊的石菖蒲等,即连朴饮。《鲍氏小儿方》中谓:“中满洞泻厚朴、干姜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梅师集验方》用厚朴配黄连“治水谷痢久不瘥”。治胃虚泄泻,老人脏泄,伍以温里的乌头、干姜等,即《苏沈良方》健睥散。

8 健脾除浊

《药性论》曰:厚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小便白浊虽为下焦之病,但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湿,且脾主升清,胃能降浊,脾胃功能失常,则清浊不分,脾胃健则清浊自分。正如《本草经疏》云:“至于淋露,虽属下焦为病,然多因胃家湿热下流;三虫亦肠胃湿热所生”。厚朴能温中降气,化痰进食,从而健脾益胃,且其性苦温,能燥湿杀虫。孙兆尝云“补肾不如补脾。脾胃气壮,则能饮食。饮食既进,则益营卫,养精血,滋骨髓”,其厚朴煎丸正取此意。

9 解表止痛除痹

《神农本草经》云: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风寒邪外袭、损伤阳气,邪气循阳脉上攻于头而出现头痛,厚朴辛散苦温,配伍解表药能祛风散寒,解表止痛。正如孔庭云:“厚朴……同紫苏、前胡能发散风寒”。《陈士铎医学全书》云:厚朴“同桂枝,则伤寒之头痛可除”。《本草经疏》:“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气血痹死肌者,盖以风寒外邪,伤于阳分,则为寒热头痛;风寒湿入腠理,则气血凝涩而成痹,甚则肌肉不仁,此药辛能散结,苦能燥湿,温热能祛风寒,故悉主之也”。

10 破宿血、通经

《药性论》曰:“厚朴……去结水,破宿血”。厚朴味辛能散,苦能泄,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性温能温通血脉,且张锡纯谓厚朴多用则破气,气行则血行,从而破血通经。故《子母秘录》中以厚朴单用或配伍桃仁、红花治疗月水不通。

厚朴味辛,还能入肝,平肝之横恣,愈胁下掀痛。厚朴在使用时,少有单用,多为配伍使用;少有为君,多为臣为佐。其能升能降,能补能泄,同苦药则泻,同温药则补,同和药则止痛,同攻药则除痞散结。运用得当,处方用药时如添羽翼。

猜你喜欢

枳实胃气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