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同形异义词
——“气味”小考
2013-03-31周丽玫
周丽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日语系,广东中山 528402)
汉日同形异义词
——“气味”小考
周丽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日语系,广东中山 528402)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均使用“气味”一词,然而二者在词义、用法甚至感情色彩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尤其在词义方面,现代汉语的“气味”和现代日语的“気味”已无相同之处。根据词汇史研究方法考察古日语文献,则发现内中含有大量与古汉语“气味”词义相同的“気味”使用例句。随着语言本身的演变和发展,汉语的“气味”和日语的“気味”都衍生出新的含义,从而造成今日二者之间的不同。
气味;気味;同形异义词;词义;用法
一、引言
日语使用的大量汉字中不乏很多与汉语外形相同的汉日同形异义词。近年来,中日学术界都从不同角度对于此类词进行着研究。例如,秦明吾主编的《日汉同形异义词词解》[1]收录了3000个同形异义词,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解释和例句列举。亦有一些偏重对汉日同形异义词词义分类进行的研究,如王运丽、[2]蔡利妮[3]的词义范围大小研究。此外,徐暖[4]不单从词义,还从褒贬色彩、词语搭配差异的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而,总体上对同形异义词进行归纳性或者分类性的研究占多数,而对于具体词的词义、使用规范、褒贬色彩、历史变迁等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却少见,尽管杨金萍[5]从词汇史角度对“人气”一词进行的探讨属于此类。潘钧[6]就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状况曾提出,不应该只停留在对同形词的词义理解上面,而应该对这些同形异义词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①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存在既带来了巨大便利,也带来了莫大困扰。原因在于这些词的词性、意义、用法,甚至感情色彩并不完全与汉语相同,其意义发生变化者有之,其词性发生变化者亦有之。倘若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而将汉语的用法原封不动地运用到日语中去,则会出现语义、用法上的错误。如:
例(1):彼は食べ物を関心しないように見える。
上例就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典型误用句。在汉语中,“关心”一词既可作名词解,也可作及物动词解,而后者用法居多。如:
例(2):他一点都不关心我。
但日语的“関心”却不同。例(1)明显是将中文“关心”的词义及用法生搬硬套而出现的错误,也是由于对该同形异义词只了解其含义而不了解其用法而导致的错误。正确的日语表达方式应该是:
例(3):彼は食べ物に関心がないように見える。
此类误用还有很多。本文以“气味”一词为例,从语义、词性、使用方法、感情色彩等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汉日同形异义词差异所在,以期能透彻地掌握该词在汉语以及日语中的正确用法。
二、汉语中的“气味”
《辞海》对“气味”的解释有如下二种。[7]
1.滋味。嗅之曰气,在口曰味。
例(4):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蔴荄火,气味各不同。(《隋书王劭传》)
2.喻意趣或情调。
例(5):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唐白居易《长庆集》“寒食江畔”)
例(6):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唐杜牧《樊川集》“赠终南兰若”)
在例(4)中,“气味”一词从词性上来说是名词,虽表达“滋味”的意义,但不仅有味觉所感知的“味”,也有嗅觉所感觉到的“气”。这个意义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还保留着,但是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已经有些微差别。
例(7):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
例(8):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许地山《再会》)
这里的“气味”既是指味觉所感到的滋味,也指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其实,到了唐代,“气味”一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例(9):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分见。(唐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上例中“气味”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些微变化,即由例(4)的“滋味”变成了“嗅觉所感到的味道”。与前者相比,更偏重于嗅觉所感知的“气”,而不是“嗅觉所感知的味”,词性未变,仍为名词。这个用法沿用至今并且用途最广。
例(10):气味难闻/气味芬芳。
例(11):“爱美丽”家具气味刺鼻。
例(12):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自己的气味,不同的人散发的气味又各不相同。
例(13):人对气味有特殊的要求,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对各种香味的好恶,也呈现多元化。[8]
例(10)、(11)、(12)、(13)都表达了“鼻子可以闻到的味儿”的含义,此时“味觉所能感知的味道”这个含义已经荡然无存。
《辞海》所载的第二个含义“意趣或情调”也延用至今,在汉语文献中随处可见。
例(14):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宋范成大《元日山寺》)
例(15):止有老友梁太素,隐居南山之麓,不屑小就,正与小生气味相投。(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三折)
例(16):天空地阔容疎放,祗有吾曹气味投。(清包彬《次韵答薛汇仙》)
例(17):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除了《辞海》中列举的上面两种含义之外,“气味”一词还表示第三种含义。对此,《近代汉语大辞典》中做如下解释:[9]
3.气味指神态、作风。
例(18):渐老渐谙闲气味,终身不拟做忙人。(唐白居易《闲意》)
例(19):儿子中了乡试,也成了门户人家,也就该阔大起来,谁知道改不尽庄农气味,还是拘拘挛挛的。(《水浒全传》)
例(20):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气味到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老残游记》)
上述三个例子中的“气味”既非人体感官的感觉,也不是“意趣”的含义,而是对于一个人的周身气息、作风的描述,更偏重于对人的性格的描述。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一种暗喻用法,意思为“气息,氛围”等,并且也较常用。
例(21):从他的身上闻不到一个中国人的气味。②
例(22):爱情的气味/寂寞的气味
上述例(21)、(22)中的“气味”可以理解为一种“氛围”,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情绪”。这些都是“气味”的衍生含义。
由以上来看,“气味”这个词在汉语中,从词性来看为名词,且该词性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其词义发生了变化,并且衍生出了其它含义。由早期包含“滋味与气味”的含义始,适用范围慢慢变窄,到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只剩“嗅觉的感知”而不包括早期的“味觉所感知的滋味”。在这个含义慢慢变窄的同时,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含义,即人的“神态、作风”,并且在现代汉语中日渐形成一种暗喻的用法,通常指人或者事物的氛围、气息,甚至可以指状态、感觉,如:
例(23):时间蠕动的气味。
这里的“气味”只能理解为“感觉”。
另外,从“气味”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来看,通常为中性。但在表示“意趣”含义的时候,尤其是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个固定用法,即“气味相投”,这个很多时候带有贬义色彩③,由此引申出“臭味相投”等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
三、日语中的“気味”
日语中“気味”这个词的词义很广。『日本国語大辞典』[10]中对于该词的用法解释非常详尽,共概括了四种含义。
1.もののにおいと味。多く食べるものについて用いられる。きび。
例(24):気味からき草をたてとなつく。(『名語記』)
例(25):喉渇き口損じて、気味も皆忘れにけり。(『源平盛衰記』)
2.おもむき、けはい。風味。また、特に深くてよい趣や味わい。
例(26):閑居の気味もまた同じ。(『方丈記』)
例(27):人事おほかる中に、道をたのしぶより気味ふかきはなし。これ実の大事なり。(『徒然草』)
例(28):酒にはげたる頭ならん 双六の目を覗き出るひぐれ方 気味の句也。終日、双六に長ずる情け以て、酒にはげぬべき人の気味を付けたる也。(俳諧.三冊子―赤草紙)
例(29):見事に勝からは、たしかに手を取らずに勝たがよいといふ気味なり。(随筆『独寝―上.六十』)
3.心身に感じること。またその感じた心持。気持ち。きび。多く「よい」「悪い」を伴って用いられる。
例(30):大勢に迎ひに来たは小判一万両、おお、よい気味よい気味。』(歌舞伎『傾城壬生大念仏―上』)
例(31):「道理でくつくつ笑って居やあがると思った。」「しかし宜い気味がある。」(『滑稽本.七偏人.三.下』)
(32):何か可厭なことのあるのを裏むのではあるまいかと気味を悪がって。(尾崎紅
葉『二人女房』)
4.いくらかにその傾向にあること。
例(33):薬の病にきく処は呪禁の気味が有るゆえ。(『志都の岩屋講本』)
例(34):自分は勢ひ後ろへ反り返す気味で座を構へなければならなくなった。(夏目漱石『行人』)
例(35):最近仕事のミスが続いて落ち込み気味だ。④
例(36):締まりきりが迫ると焦り気味だ。
事实上,第1种含义里的“物のにおいと味”和第2种的“趣き、けはい”在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太常见。在『大辞泉』、『国语大辞典』这样的大型辞书中虽然还有记载,但其所给用例都是古代及近代的用法,在明治维新后,尤其在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常见,甚至在『日中辞典』⑤里,对于“きみ”这个词条,只有“心身所受的感触,感受,心情,情绪”的记录。第3、4种含义在现代日语当中使用最广泛,可以找到大量用例。
如第3种表达“感受、感触、心情”含义的用例:
例(37):総て気味のよい、きらびやかな、美しい、月は。(二葉亭訳『めぐりあひ』)
例(38):自分はその間に気味の悪い眼を転じてときどき蚊帳の中をうかがった。(夏目漱石『行人』)
例(39):なんだか暗くって気味が悪いのね。それに桶や湯船が古いんでゆっくり洗う気にもなれないわ。(夏目漱石『行人』)
例(40):毛が雪にぬれているので気味悪く冷たかった。(石川啄木『刑余の叔父』)
表达第4种含义的用例:
例(41):彼はうぬぼれ気味だ。
例(42):風邪気味で学校を休む。
例(43):少し疲れ気味だ。
例(44):物価は上がり気味だ。
例(45):人生にマンネリ気味のやつ/酒乱気味/下痢気味。
例(46):完璧なジェニファー?アニストン、暴走気味のジェシカーの最新ファッション。
从词性来看,在第1、2、3种含义的用法中,「気味」都是一个独立的名词,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但在第4种含义的用法中,「気味」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语,而是成了接尾词,即接在一些词语后面,二者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不仅如此,它本身还和一些接头词连接,又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含义。例如:
不/無気味 小気味
从含义上来看,第1和第2种用法在现代日语中已不多见,更常见的用法是第3和第4种用法。
从感情色彩的用法来看,大部分是中性,无明显褒贬色彩。但是第4种表达“いくらかにその傾向にあること”的含义时,往往表示一些负面色彩[11]。
四、汉语的“气味”和日语的“気味”的比较
日语中的“気味”当然是从汉语的“气味”转化而来,但是在长达上千年的日语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从含义方面来说,汉语中的气味的第1和第2种用法和日语的“気味”用法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经过长期的各自文化的演变,在汉语中,第1种用法的“嗅觉的感觉和味觉的感觉”已经不太常用,只能偶尔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它的踪迹,这种情况在日语中也同样出现。在现代日语中表达“においと物の味”的用法几乎不见踪影;而第2种表达“情调、意趣”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大量存在,出现的频率颇高,并且形成一些固定用法,成为常用语之一,而同样的用法在现代日语当中已经难觅其踪。现代日语有一个词“趣き”也表达“情调、意趣”含义,这个词在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并成为常用词之一。是否在日语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当中,因为有和语“趣き”的存在,而导致“気味”一词所表达的“情调、意趣”的用法慢慢被舍弃不用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考察。
另外,“气味”的第三种用法是现代日语的“気味”所没有的。而“気味”的第三种和第四种分别表达“心身に感じること、気持ち”和“いくらかにその傾向にあること”的用法在汉语中也未找到,由此可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气味”和“気味”的含义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分岐。
由上可知,在“气味”和“気味”二词的含义上来看,除了在古代汉语、古代日语中还存在交集之外,在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其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找不到相同的含义。
那么,二词在用法上又如何呢?汉语中的“气味”一词无论其含义如何改变,其词性都是名词。但在日语中,“気味”一词除了第1、2、3种的名词用法外,还有第4种的接尾词用法。接尾词用法也是汉语中没有而日语独有的用法。
最后,在感情色彩方面,无论是汉语的“气味”,还是日语的“気味”,大多数时候都是中性色彩。但是,汉语的“气味”在固定用法“气味相投”中有贬义色彩;而日语的“気味”在表达第4种含义即“带有某种倾向”的时候,也往往带有贬义色彩。由此可知,虽然两者都有带贬义色彩,但是在表达贬义色彩时的含义不同。
五、结论
对于汉语的“气味”和日语的“気味”二词,有很多学者如李会歌[12]把其划分为“同形却完全不同义”型;秦明吾[1]将“気味”一词收录到其所编撰的《日汉同形异义词词解》中,毫无疑问,他忽略了古日语中的“気味”的含义是和汉语“气味”的含义一致的事实。我们通过对这两个词的含义演变的考察发现,这两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的含义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在古日语中,“気味”的用法和汉语的“气味”的用法是有交集的,只是在汉语和日语各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当中,“气味”在保留原来的含义的基础之下,衍生出新的含义;“気味”则完全抛弃了从汉语当中沿袭的含义,而发展出与汉语体系完全不同的语义和用法。
[注释]
①原文是这样的:事实上,当我们在理解、特别是在使用同形词时最感棘手的恐怕是那些词义基本或大致相同、然而语感上却多少有些出入、让人把握不定的词。显然,若想揭示这些词的语感上的差异以及由来仅仅靠从词义到词义是不够的。
②中文例句如后面没有出处说明,皆由www.baidu.com搜索得来。
③关于“气味相投”的感情色彩在很多辞典上都没有明确表示,在汉语网络词典瀚文大典里(http://www.caca8.net/chy/1/132936.html)对“气味相投”的用法有这样的说明:用做贬义,用做相互思想作风、兴趣情调都很默契;另外民间流传的一些歇后语亦颇能说明其色彩,如“一窝老鼠不嫌臊-气味相投”以及“鱼找鱼,虾找虾,乌龟爱王八-气味相投”等等。现在有很多人把它当做一个中性词甚至褒义词来看待,如“在茫茫人海中若能觅得气味相投、灵犀相通的知已……”,很明显这句话里是褒义色彩,属于词语感情色彩的误用。
④日语例句如句末没有出处说明,皆由www.yahoo.co.jp搜索得来。
⑤此处指CASIO出产的XD-SW7300型号辞典中所载日中辞典。
[1]秦明吾.日汉同形异义词词解[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1
[2]王运丽.论同形异义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12
[3]蔡利妮.小议日汉同形异义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 (4.).
[4]徐暖.浅论日语中的同形异意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 (6).
[5]杨金萍.汉日语“人气”的词汇史比较[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
[6]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5.
[7]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8]鉴观.气味[N].三明日报(数字报),2010-02-09(第B3版).
[9]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辞典[M].上海:中华书局,2008.8.
[10]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編集.日本国語大辞典[M].東京:株式会社小学館,1975.
[11]夏建新.「~がち」、「~気味」、「~ぽい」的语义和用法[J].日语知识,2012(1).
[12]李会歌.中日同形词的比较和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
[责任编辑 刘范弟]
A Comparative Study of"气味"in Chinese and Japanese
ZHOU Li-mei
(Department of Janpese of Zhongshan Colleg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ongshan,Guangdong 528402,China)
We can find the phrase"气味"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but its meaning,usage and connotation differ greatly.In modern Chinese it holds almost no resemblance to"気味"in modern Japanese.But in ancient Japanese,sentences with"気味"meaning the same as"气味"in ancient Chinese are no isolated examples.With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itself,new meanings of the phrase have been derived in both languages.
气味;気味;homograph;meaning;usage
H03
A
1672-934X(2013)05-0105-04
2013-07-13
周丽玫(1978-),女,江西吉安人,汉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化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