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考察

2013-03-31吴永忠贲庆福

关键词:非人类行动者人类

吴永忠,贲庆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考察

吴永忠,贲庆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作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核心,技性科学观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融合。科学不再是单独的事业,而是与技术合为整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人类不再享有中心地位,而是在不断地与非人因素博弈。社会不再是科学的成因,而是技性科学的产物。技性科学、人类、社会正在以新型的共生关系演绎着时代的发展。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人类;社会;共生关系

“技性科学”最早由法国学者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提出,他用这个概念表示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融合。[1]拉图尔提出“技性科学”这一概念是在其著作《科学在行动》一书中,他指出:“我们提出技性科学这一概念,是指一切和科学有关的因素”。[2]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阐述其技性科学观的基础,对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深入研究是了解技性科学观的关键。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有: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的理论语境及内涵究竟是什么?在技性科学观视野中是如何重新定位人类和社会的?技性科学、人类和社会又是如何产生关系的?

一、技性科学观的理论语境

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赋予科学优越的地位,主张在科学知识之外讨论科学的社会规范、社会分层、社会奖励制度等。这种不涉及科学知识内容,只在科学之外徘徊的做法,遭到了爱丁堡学派布鲁尔的反对。因为默顿学派认为科学知识是由自然决定的,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特殊的活动,用社会学分析科学的内容会面临着矛盾与谬论。布鲁尔指出,这种限制自己研究范围的行为是违背科学本性的,这不是真正的社会学研究。为此,他号召将科学知识的内容纳入到社会学考察的范围。

布鲁尔在《知识与社会意象》中提出了著名的“强纲领”,认为社会因素对科学有影响,而且是决定性影响。自然实在论者坚持自然对科学的决定影响,否决一切社会因素与科学有关,对正确的、成功的观点和信念做科学分析,而对错误的、失败的观点和信念做社会学分析。作为“强纲领”核心的对称性原则坚持,“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观点,只要它被集体信念所接受,那么它就该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赋予其同样的原因进行解释”。[3]

拉图尔看到,不论是自然实在论者还是社会建构论者,都是对康德主客二分的沿袭,是用处在对立方的两极中的一极去解释另一极,因此是“单向度的科学”。[4]他提出,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都不是科学知识的原因,相反它们是科学的结果。当科学活动进行时,自然和社会不存在稳定状态;当解释科学活动时,自然和社会则形成。拉图尔指出:“我们的原则不在于自然实在论和社会实在论之间的替换,而是把自然和社会作为卵生的结果,当我们对两者中的一方更感兴趣时,另一方就成了背景。”[5]他认为,要走出“单向度的科学”的困境,就要摆脱对科学知识成因的探求,转而对科学活动进行考察。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形成了技性科学观。

二、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内涵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是其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其思想内涵包括广义对称性原则,行动者网络,转译等三个主要方面。

广义对称性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准客体”,它的属性既是社会的又是自然的,可以是主体的也可以是客体的,它存在于人和非人之间。广义对称性原则实际上是拉图尔为了祛除人类中心主义而创立的,它要求无论是人类因素还是非人类因素,都要被平等地看待。跟踪科学活动的学者在处理技性科学、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用自然去解释技性科学,不能把社会因素归咎于技性科学形成的原因,同时也不能在自然和社会两者中跳来跳去。[6]

行动者网络主要指的是科学活动是由不同行动者们在网络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行动者”是可以说是拉图尔理论最具吸引人之处,它将人类和非人类平等地看待,只要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就都是行动者。拉图尔所说的网络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虚拟网络,这里主要指行动者通过相互作用所留下的痕迹。

转译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是指行动者通过自己的兴趣和语言来解释其他行动者的兴趣和语言。转译不是输入等于输出,而是改变、扭曲、修改。为此,拉图尔区分了中介者和转译者。“中介者不加改变转运意义或力量,定义了它的输入就足以定义其输出”,[7]科学之所以“黑箱化”,就是人们只看到中介者的后果。转译者则不同,任何行动者的语言输入它之后,都得不到确定的输出,要想知道输出,就必须时刻关注科学活动。

在《科学在行动中》中,拉图尔多次提到了技性科学,用来阐述技术和科学的不可分割。他再三强调,科学和技术都有一种可以向外部大幅度扩展的隐秘的内容,因此,科学和技术仅仅只是技性科学的一个子集。

透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主要内涵:现代科学已经不是单独的事业,它与技术交织在一起,共同服务着人类。它的产生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行动者在不断博弈中的产物,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博弈的过程中,人类与非人类都在起着作用。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是建立在调节自然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矛盾基础上的科学观,是祛除人类中心主义的科学观,是主张用实践来重新建构知识的科学观,是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看做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观。正由于此,有学者指出:在技性科学观下的科学技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活跃在人类的经济、文化等各项活动中。[8]

三、技性科学观视野中的人类与社会

拉图尔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所提出的技性科学观,不仅对科学(技术)有了重新的定义,对人类和社会的角色也给予了新的审视。

不难看出,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直指爱丁堡学派的社会建构论,拉图尔采用“行动者”赋予人类和非人类同样的地位,主张要对称地看待两者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技性科学观下的人类是自由的,同时也是不自由的。

拉图尔认为,不论是实验室工作者还是企业家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是行动者,都是科学的生产者,科学的生产场所已由实验室搬到了社会。过去的科学都是科学家的专项活动,研发出什么样的成果,生产出何种的产品,大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使用。技性科学观下的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参与到科学的生产中去,这无疑是民主上的进步。

技性科学观下的人类又是不自由的,这体现在当人们从事于与自己生存发展、喜好兴趣相关的科学活动时,需要受到实验室仪器,乃至天气等非人类因素的制约,这需要纳入到人类的考虑之中。拉图尔的这一理论设定为的就是去人类中心化,唤起人们对非人要素的关注,推翻社会建构论的主张。

人类的不自由还体现在,人人都是科学的生产者容易为每个人强加一种“技性科学”属性。人们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这一属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技性科学所束缚,自己的举动可能生产出造福民众的绿色科技,也可能产生威胁人类的黑色科技。这在伦理、道德方面不失为人类做好预防工作。

在拉图尔技性科学观提出之前,关于社会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呈现于涂尔干的“社会的社会学”,另一种呈现于塔尔德的“联结的社会学”。[9]前者认为社会是不同于其他实物的特殊群体,后者认为社会是不成熟的集合体,是一个过程。

拉图尔吸收了塔尔德的观点,提出了社会是科技活动的产物这一观点,更确切地说是科技活动结束后,行动者各要素之间重新组成的系统,它可以是人类从事技性科学活动的实验室,也可以是检验科技成果的反馈地。每一次技性科学活动结束后,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就随之产生;当下次技性科学活动开始时,社会中的行动者就会重新组合,重新博弈,推动着科学活动的进行,直到下一个社会的形成。这样无限的往复,拉图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促进科技革新的图景。

笔者认为,拉图尔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与建构论者的从社会看科学活动不同,他的侧重点是从技性科学看人类与社会,将技性科学看做一种大的语境,人类和社会是这一语境中的要素,二者无法决定技性科学的产生,相反受技性科学活动的制约。

人类以其特有的“技性科学”属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参与到技性科学的生产中,在这过程中人类需要经过与非人类艰苦的博弈,一方面尊重非人类因素,另一方面努力减小其阻力,那么产生出的技性科学,既满足人类的需求,也不影响非人类因素的发展。社会会充当这一结果的试金石,并为下一次的技性科学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人类也根据社会的反馈,不断调整着喜好、兴趣。如此而来,技性科学既维持着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促进着自己的更新换代。

四、技性科学观的哲学反思

拉图尔技性科学思想提出后,众多学者将技性科学视为一种大的语境,在其中研究社会与人文问题。杰拉廷(P.Geraldine)从科学领域中的性别问题出发,认为技性科学为科学领域中的性别平等提供了解决之道,而性别问题的解决也会将技性科学转变为一种彰显人类力量的慈善资源。[10]诺德曼(A.Nordmann)认为,在技性科学时代,技术评估不再仅是科技发展的推动者,而且是实现人们塑造未来的愿望的重要观察者。[11]伊德(D.Ihde)指出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是一种解构主义,其关注知识的生产过程,将人与非人都纳入了知识生产者中。[12]阿登(E.Arden)指出,对于技性科学的文化维度的把握将是实现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只有认真考察技性科学的政治文化,社会化进程才能有效进行。[13]艾内(O.C.Eneh)则侧重技性科学中的技术层次,认为只有技性科学才能发展有效的犯罪侦查手段,并号召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犯罪侦查技术研发中。[14]

概括而言,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突破了传统二元论所延传下来的自然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争,将科学看作是行动者网络中各种要素相互作用之过程,这是其思想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也为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预测、跨学科的学习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研究其思想成功之处时,我们还要留意其思想中的不足之处,这会为未来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拉图尔的思想提供宝贵意见。

首先,人类与非人类完全的对称能否实现?拉图尔主张对待人类和非人类因素要完全对称地看待,其目的是为了去人类中心化。毫无疑问,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为导向的活动,这“利益”二字就凸显了人类在科技活动中的地位。非人类因素的制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调和,但是现代科技离开了利益,就很难进行下去。要知道:绝大部分的现代科技活动已经不是科学家好奇心驱使的探索,而是在国家或企业等利益群体的支持下进行的博弈。对待非人类因素,认识其与人类的界限,不做混淆,在尊重其规律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加以改造,是当今处理人类与非人类的主要手段,或者是一种“弱对称性原则”。[15]

其次,科学家的社会导向是利益还是道德?科学家工作在技性科学工作的最前沿,由于现代科技的特殊性,技性科学活动与企业项目、国家资助等利益群体联系密切。那么,在其工作的过程中是坚持利益为先,完成企业和个人交给的任务即可;还是扼守科学家的道德,不做危害社会的科研活动?如果是前者,那么必然引起社会要素的不协调,阻碍技性科学的工作;如果是后者,那么科学家可能面临自己的生活受影响的困境。如何调节这两者的矛盾,是未来长时间内的一大难题。

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是其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其说他关注的是科学的成因,不如说他更关注的是技性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联姻”。这种联姻不是墨守陈规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以行动者的利益博弈为导向不断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人都有参与到技性科学活动的权利,彰显了技性科学的“慈善力量”。作为技性科学活动的产物,社会既为科学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也在不断反馈着科学活动的效果,促进着科学活动的革新。然而,拉图尔对于其思想中的“完全对称性”,非人类要素的能动性等方面,没能做出有效的解释,这还需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1]Don lhde.Technoscience and the‘other’continental philosophy[J].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2000(33):72.

[2]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在行动(刘文旋,郑开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89.

[3]David Bloor.Anti-Latour[J].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1999(30):84.

[4]B.Latour,One More Turn After the Social Turn...,in M.Biagioli(Eds.),The Science Studies Reader,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1999:276-289.

[5]Michel Callon,Bruno Latour.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School!A Reply to Collins and Yearley[A].In Andrew Pickering(Ed)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C],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2:346,348,350.

[6]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没现代过[M].刘鹏安涅思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09.

[7]Bruno Latour.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39.

[8]许为民楼巍吴依云.技性科学观:科学技术政策分析的新视角[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3):96.

[9]刘鹏李雪根.拉图尔对实践观的本体论辩护[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5):69.

[10]Pnina Geraldine.Abir-Am.Gender and Technoscience: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2010(5):162-163.

[11]Alfred Nordmann.A forensics of wishing: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the age of technoscience[J].Poiesis Prax,2010(7):5 -15.

[12]Don Ihde.Technoscience and the‘other’continental philosophy[J].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2000(33):67.

[13]Erik Aarden.Technoscience,technological cultures and socialization[J].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2009(8):1.

[14]Onyenekenwa Cyprian Eneh.Technoscience in Crime Detection and Control:A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0(10):1883.

[15]成素梅.激进的对称与“人的去中心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2):84.

[责任编辑 刘范弟]

Taking a new look at Latour’s Technoscientific Perspective

WU Yong-zhong,BEN Qing-f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HIT,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Working as the core of ANT,Latour’s technoscientific perspective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 society.Science is no longer a single cause,but unites with technology as a whole,running through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Humans do not enjoy the central position any more,but in an interest game with the non-human factors.Society is no longer the cause of science,but is the outcome of science.Forming a new kind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technoscience,human and society are driving our world dramatically.

Bruno Latour;technoscientific perspective;human;social;symbiotic relationship

N031

A

1672-934X(2013)05-0005-04

2013-08-18

教育部社科基金(12YJA72002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D061);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1508051)。

吴永忠(1963-),男,江苏武进人,哲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哲学、STS研究。

猜你喜欢

非人类行动者人类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非人类纪”的星际艺术及宇宙媒介——答林万山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论当代不分类属的本体论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