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船山行草自赏诗八首(拓片)浅析
2013-03-31张玉林
张玉林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20世纪八十年代,继《船山诗草》繁体竖排本(中华书局版)面市,四川遂宁王宇徵《船山诗选》、成都赵云中《张问陶诗选注》等相继推出,一时间,学术界呈现出短暂的张问陶研究热。到21世纪初,《船山诗草全注(四卷本)》(成镜深主编)、《张问陶年谱》(胡传淮编著)等书正式出版,以及四川遂宁张船山研究会、张船山诗词学会等相继成立。张问陶研究热再度升温。2012年初,成都大学展出了张问陶(船山)自选诗八首条屏拓片(张亮青收藏,张玉林捐赠)。诗屏全系草书,有的字近于狂草,这就增加了一般读者识读理解的难度。该条屏有(作者)落款而无抬头,就说明不是为馈赠而是自书、自赏,而行草书写的个别字句与刊本原著有差异,恰恰映照出诗人当时书写的心境,也给后人留下了推断和想象的空间。
关于张问陶(船山)的这几首自选诗,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参观群体希望对张船山作进一步的介绍:其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评价如何?《船山诗草》是诗人的自选集,为何还要再选并书写立屏?诗屏有落款无抬头,有的字、句似与原著有差异,怎样理解?等等。反映了一些参观者的专注与细心。
对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浅析,也以之就教于方家。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居士),四川遂宁人。因仰慕祖籍名胜“船山”而以之为号。“船山”,也是大家对诗人的昵称。关于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建树,胡传淮先生有较为精当的评价:
“张船山(1764—1814)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他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忧国爱民,清白严正,穷不堕志……在诗坛上,他天才雄放,文彩风流,名震海内……他不但是清代的蜀中诗冠,亦是当时全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一生(十五岁—五十一岁)三十六年间,创作诗歌五千余首,……今存世者亦有三千余首。其诗曾流播海内外(朝鲜、日本等)。享有‘青莲再世’、‘太白、少陵复出’之美誉。……在诗论和创作中,船山专主‘性灵’,……与袁枚、赵翼组成清代乾嘉诗坛上‘性灵派’的三大家,是该派的后期代表。船山又兼善书、画。他为社会而艺术,世称诗、书、画三绝”。(《张问陶年谱·再版后记》)。
可见,船山是一位勤奋而卓有成就,多才、多艺、多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仕途多舛、一生坎坷的诗人。
“诗言志”、“诗言心声”。船山的诗论、文论集中在他的《论诗十二绝句》、《论文八首》等诗中(详见《船山诗草全注》巴蜀书社版)。核心一点,就是“诗中要有真性情”、要“写出自身真阅历”、“诗中无我不如删”……作诗如此,选诗也应如此。此次再选并书写条屏的八首自赏诗,就真切地再现了诗人心声。有的字、句作了不露痕迹的改动,有的诗另拟标题,而有的诗干脆无题,就是明证。
(一)
中国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自主择业一说,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寒窗苦读,参加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经历三届(府试、乡试、会试)残酷竞争,还要经过殿试,蒙得最高当局赏识,方能获赐一官半职。所谓“学而优则仕”即指此。船山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他在乾隆五十五年考中第55名进士时,已经27岁。因此,船山曾多次从家乡赶赴省会,再往返于成都、京师间。以往多从陆路,二十九岁这年改由水路进京。一路上,由于有妻、女、兄长相伴,心情特别愉悦,留下了不少精妙的纪游诗篇。
纪游诗,在船山的诗作中占了一定比例。壮美的河山、名胜,秀丽的风景,一一化作诗意呈现于笔端。例如《嘉定舟中》:“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湍湲抱廊流,绿影一堆飘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有人赞说:“简直写绝了!”一些很一般的景色,也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勃勃生意。长江水道上的石门关、上真观,就是典型:
《石门关》
小崖斜插水,崖断石门空。
时有樵人出,一肩山叶红。
《上真观》
飘碧断崖小,深红古庙寒。
春风吹塔影,一簇好林峦。
(注:原诗释文据中华书局1983年
3月版《船山诗草》。下同)
看!斜插落水的断崖,荒寒冷落的古庙。经诗人彩笔一渲染,再引出肩担红叶、迎着塔影春风时时进出的樵人。一静一动,一簇优美的“好林峦”豁然呈现。
(二)
古代诗人文人常常聚会,称为“雅集”、“修契”。聚会时往往要即席赋诗、著文、游戏(当然还要喝酒)。这种活动(或之后)作的诗即为“唱酬诗”。船山的诗作中有大量唱酬诗。这与他的经历很有关系。
按当时规定,新科进士还要进入翰林院庶常馆进修三年,称为庶吉士(相当于社科院官费研究生)。三年后考试合格再留国史馆分配,第一等任“编修”,其次称“检讨”(官职名称。任务是检索史料加以讨论。)船山在任检讨之后于四十岁上进入国史馆。很显然,实际上是坐了“冷板凳”。但是也有好处,船山在这段时间有空闲也有机会结交大量诗友,著诗也非常丰富(见《诗草·京朝集》),诗名也逐渐拔萃。《晞阳楼雅集图》《陶然亭雨后》二首,即出现在这段时期。
《晞阳楼雅集图》
药栏苔径几回(湾)环,来倚(集)琼楼镇日闲。
金井分香流玉海,红墙刻意嵌青山。
樽前读画增诗味(料),花底悬弧破醉(酒)颜。
何事游仙疑(夸)幻梦,方壶原只在人间。
(壬戊秋日郑邸召集晞阳楼应教之作)
(括号内系书写时改、加。下同。)
诗人笔下的晞阳楼果然不凡。之前,主人已作了精心准备安排:雕栏玉砌的金井,将清沏芬香的泉水分流入池;红墙之上,嵌贴满壁画青山;花荫之下,悬挂着“悬弧”游戏的弓、箭。沿着芍药之栏、湾环曲折的苔径,诗人们纷纷聚集于琼楼上下。饮酒、观画、吟诗、游戏……想象中,船山很可能参加了“花底悬弧”、扪眼摸弓之戏。因为他已经有两个女儿,很想有个儿子。哄笑中,诗人们酒醒,纷纷破颜大笑。原以为今日游乐于方壶仙境,结果还是在人世之间,可能是在梦幻之中吧!可见,当时船山一辈的诗人,是何等的快意。
《陶然亭雨后》
江亭西望雨初晴,山拥斜阳欲满城。
秋树高低都一色,风蝉缓急不同声。
酒能自远宁辞(何妨)醉,诗被人知已近名。
冠盖百年游宴地,芦花应见古今情。
陶然亭,今北京陶亭公园前身。清代康熙三十四年建,初名江亭。后取白居易诗句“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更名为陶然亭。(详见《辞海》彩图版2226页)
《船山诗草》提到陶然亭的诗至少有五、六首。聚会、饯别、宴友、贺岁、祝寿……往往选在此处。可见其名世之一斑。可是从这首诗中,似乎感觉到诗人心情不爽。船山此时虽然身居“薄宦”,但是在诗坛已经小有名气,“诗被人知已近名”,连福建总督都来信称道、索诗、结交。为何又心绪不佳呢?原来,诗人透过现象看到了究里:来此游宴者,都是冠盖云集的达官贵人。因而借事喻情,提醒那湖岸边岁岁枯荣的芦花:百多年来,你是最知情的哟!这,似乎是句醉酒话。不对,诗人没有醉,他清醒得很!但又很无奈,因为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在书写时改“宁辞醉”为“何妨醉”,以表露心声。
这些,和诗人的早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船山祖籍遂宁,出生于山东馆陶县。船山父亲时任馆陶县令,后调湖北汉阳,一家人跟着迁居汉阳。后其父再调云南开化府,独自一人上任。一家人没有再跟去,船山就在汉阳读书启蒙长大。这些年,也是一家人在贫困中挣扎的岁月。因为父亲在云南开化判错案,被人告发,丢了官,赔没了家产。汉阳的住所被豪吏喝令退迁剥夺,一家人只好会馆栖身。“八口饥寒,至一日一粥且不继。”最困难时竞至颗米皆无,“恒数日不举火”,到了要接受“卖饼老翁”周济度日的地步。年纪轻轻的船山也要外出告借。生活艰辛、世态炎凉,幼年船山刻骨铭心。
“穷且愈坚,不堕青云之志。”船山发愤苦读,加上天资聪颖,有异秉慧,读书过目成诵。他钦佩汉代东方朔上四十万言书而获汉武帝重用。他十五六岁上便写出《壮志》、《汉阳》等励志诗。少年气盛的诗人决心效法东方朔“隐轸匡时略”,一展雄图大志。他乡试、会试均顺利过关。殿试也最终榜上有名。但是,时局没有给他机会和条件。当时,乾隆皇帝重用权臣和珅,朝政混乱,吏治腐败。面对乱局,翰林院的从七品检讨官只好借陶然亭芦花说事,改“宁辞醉”为“何妨醉”,籍以“自远”了!
(三)
《高西园指画〈山中雪意〉为初颐园通政题》画作于雍正乙卯年间。
泥鸿草草寄仙踪,画意枯寒雪意浓。
乍动奇情忘笔砚,妙无成格碍心胸。
盘风鸦点黑如雨,触手松针飞作龙。
六十余年一弹指,爪痕倾耳尚鏦鏦。
这是一首清楚明白、全用白描手法的题画诗。中国画本来意韵深涵,画中有诗。若再经诗句点染,就更加韵味深长了。船山不仅诗写得好,书法了得,也是绘画高手,是被赞为当代“诗、书、画三绝”的奇才。《船山诗草》十四卷《奇零集》即收录有他的一大批题画诗。有自题、应命题等。如《画鹰自题》:“红叶萧疏剩几枝,秋风无力雨丝丝。草间狐兔纵横极,正是苍鹰侧目时。”又如《指头画莲赠少仙》(用指头、指甲醮墨色作画称指画。国画的一个品种,船山亦擅长):“化工原也费心裁,水养灵根树养胎。忽悟此花清净相,一弹指顷一如来。”当然,诗画意蕴是含蓄的,但是太含蓄了就容易被误读(甚至曲解)。这绝非空穴来风。清代康、雍、乾三朝史称盛世,也是文字狱盛行之世。曾有人于窗下读书,一阵风来吹乱了书页,读书人乘兴吟咏“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就被诬告为侮谩当朝而获罪的。又如有考官命题,取《论语》中孔圣人原句“唯民所止”,也被诬为“雍正去头”而罹祸。虽然乾隆去世后嘉庆帝首先惩治了权臣和珅,开始整顿吏治。但是言路仍然紧缩不畅。船山挚友洪亮吉就因上书言事而被朝庭惩处发配伊犁充军,好心被当作了驴肝肺。加上此时的船山因“宝鸡题壁”诗而声名大噪,不得不分外小心,设防自保。
这年,因父亲去世,船山得假,经陕西褒斜谷道返川奔丧守制。就在这年,四川、湖北爆发白莲教农民大起义,清庭发大军征剿。船山沿途见到的是一片战乱景象。“从此,对时局的忧虑,对清庭腐败的愤怒和对民生的同情”,“使诗人的笔触,由京城的诗酒应酬,转向了兵连祸结的现实人生”。特别是归途中途经陕西宝鸡,实在忍不住胸中的愤懑,于客舍留下十八首大型组诗《宝鸡题壁》。“诗中描绘了‘豺虎纵横随地有’、‘焦土连云万骨枯’”的现实惨象,真实地再现了官府和官军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杀人敢恕民非盗”“生灵涂炭已三年”。诗中称赞白莲教起义的青年女领袖王聪儿:“黄鹄特翻贞女调,白莲都为美人开。”谴责腐败政府“官逼民反”的施政行为,“请缨便是秦良玉,可惜征苗失此材”。这些史诗般的诗句,可以同杜甫的《三吏》《三别》比肩。“多年以后,《宝鸡题壁》诗还一再获世人称颂,‘风行天下,熟传人口’。”(以上详见《船山诗草全注》1108页)
题壁,等于公开发表,昭告天下。也正因此,诗人再选《山中雪意》题画诗时,细心地注明画作于六十多年前,作者乃当世著名画家高西园。尤其画主初颐园位居通政使,已是一代高官(后升任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国防部长)。题画诗句也不隐喻、不暗指、不影射,全用白描。这些,也许就是诗人苦心所在。
(四)
《初春漫兴》(又题《闲居造像》)
一院晴光睡起迟,乱书堆里坐移时。
心方清快偏无酒,境亦寻常忽有诗。
薄宦久纡轻世策,故人谁助买山资。
眼前栩栩游仙梦,为蝶为周总未知。
《无题》(一)
出门无所营,闭门闲不得。
一笔用十年,消磨几斗墨。
《无题》(二)
短垣戴丛芦,老树欹破屋。
溪涸坼草黄,白沙亦千曲。
这三首诗,充分反映了诗人当时惆怅又无奈的心境。
头一首,原题《初春漫兴》,草书时改为《闲居造像》。这种口气只能出自作者自己。《无题》(一)本来有题,原题为《宴坐小诗五言绝句六首》,该诗是其中之四。宴坐系长坐、久坐而非宴席之坐。而无题(二)记录的完全是一幅灾区景象。这首诗,查遍《船山诗草》(补遗)均不见载,可能系重拾删余抑或新作。
三首诗中,关键、核心也最能展露心迹的,应是“薄宦久纡轻世策,故人谁助买山资”,“出门无所营,闭门闲不得”等句。由此推测,草书八首诗,很可能就在船山辞去山东莱州知府获准、等待交接的这段时间。一来实在干不下去了,但又停不下来。因为虽然辞职批准了,但是忙惯了的诗人闲不来,又心有不甘,还是以诗来表露心迹吧。于是,有了这八首珍贵的行草诗屏。
《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蔡冠洛编,中国书店1984年6月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光明书店1934年版)人物条都有这样一句:张问陶“出任山东莱州知府,与上官抵牾,遂乞病请辞”。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掩盖了历史真相。要弄清真相,不妨重翻历史。
抵牾,就是闹矛盾。作为下属,还要“乞病请辞”,当然没道理。事实是,船山早有退隐之意,有诗为证。庶常馆三年进修期满,考试合格授职检讨的当天,即有“从此赋成无公事,拟拓南园学种蔬。”以后又有“无田也要说归田”,“便是无田归亦好”,“草楼长作看青人”等句。这年船山三十岁。三十一至四十一岁十年间,船山经历了回蜀奔父丧,途经宝鸡亲见白莲教义军及战区百姓惨遭屠戮,权臣和珅乱政,吏治极端腐败,以及嘉庆上台和珅伏诛之后,好友洪亮吉上书言事,被诬诋毁当朝发配伊犁充军……让船山相当痛心疾首。这十年间,船山进入翰林院国史馆,奉派教习新科庶吉士,两度充任顺天乡试和一度会试同考官。虽然是官位卑微的“薄宦”,依然要为多方应酬官场“世策”(潜规则)而苦恼。
尽管心烦、委屈,一旦办起事来他又特认真。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五年间,船山陆续被任命为江南道、都察院、贵州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均在京师)。曾奉派巡视城南一年。船山有诗记述:“自笑书生寒乞相,也来小试执金吾”(执金吾乃两头镶金的铜棍,表示权力所在)。满腹经纶的翰林院史臣扛根铜棍巡街,干起城管加巡警的营生,当然只有苦笑。御史还要直接向皇上反映官场情况,因而又开罪了不少人。他甚至天真到建议皇上少出巡。奇怪的是,竟然被皇上接受,可能是惜才的缘故吧。有好事者认为他善判案而编辑《张船山判牍》。检视内容,不外惩治小偷、惯盗、地痞、奸淫、谋财害命之类,罕有达官贵胄科伏法之事。由此可见一斑。
工作是认真的,生活却是清苦的。船山多年处于“微俸”,“为贫而仕”。因为是中央部门官员——“京官”,同样要“上早朝”、“站清班”,曾经一大早便到“饭厂”监督向饥民施粥,长达半年。三十四至三十六岁,全家三次搬迁,“一年如社燕,秋去及春来”。北方天冷,船山外出无皮袍,只得借兄长裘衣御寒。后得好友刘大观赠送裘衣,船山有诗回谢。回川缺路费,蒙恩师范摄生周济。“疲驴冻死,出门无车,又是恩师赠以白骡。”自选集《船山诗草》乃船山病故后,好友石韫玉(同科状元),代为编篡成全镌刻问世。凡此种种,可见家境之清寒。
四十三岁那年,船山“自觉心精不足,神采将离”,中医“惊其脉‘代’,三十动一止。”(中医把间歇停止跳动的脉象称为代脉,西医称心律不齐。)可见,船山早已罹病,在带病坚持。嘉庆十五年(1810),船山四十七岁。“七月,经吏部铨选,授山东省莱州府知府,九月出都赴任。”可是,迎接他的却是一副不轻松的担子。
“赴莱州途中,只见州府所辖三州、五县,均遭受严重旱、涝灾害,千村万落一片萧条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情况十分紧急。”次年,全州再次遭遇旱涝灾害,严重欠收。船山于九月到任仅十余日,即着手清理积案、巡回各县访察民情、减免粮赋,及时上报,请求发放仓谷赈济灾民。次年,船山三次亲赴省会济南,向山东巡抚面陈灾情,请求借粜兼施。“但上官大吏迟迟不决,推三阻四,同僚中又有人冷言冷语,说他沽名。”疾愤之下船山写诗解闷:“朝三暮四已经旬,咫尺湖光负好春,明月何曾私照我,夜风且莫暗吹人!”忽然传来杭州调粮赈灾消息。久等不到,原来又是一句空话(或者置饥民不顾,到哪里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去了。可见古今如是)。
回到莱州,船山日夜清理政务,亲自府试文童,奖掖后进。“首倡捐谷七百石,分布七城煮粥施赈。”然而杯水车薪,州郡也无力为济了。船山为此坐卧不安,竟至忧愤成疾,病上加病。船山想干事,处处受上官掣肘刁难;面对灾民,船山忧心如焚,上官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到任仅仅一年零三个月,竟至如此。加之确实身患疾病,方才正式报文请辞,于嘉庆十七年(1812,四十七岁)获准。
“二月正式交卸后,僚属、士民纷纷饯送。远近索书求画者不绝。”船山口占其事:“秋蛇春蚓太绸缪,官吏绅民次弟求。四海墨花飞不尽,又留千纸在莱州。”很可能,草书诗屏八首即书写于其时。一方面文房四宝齐备,时间充裕,心情也极佳,就以诗句来记叙自己的一生吧。船山对没能改变治下灾情抱愧,有诗感言:“天意苍茫地苦贫,救灾无策愧临民。辞官也作飘零客,忏尔流亡一郡人。”第八首诗记录灾区景象,也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离开莱州时,船山有诗言志:“角巾西笑赋还乡,佳句依然在锦囊。野鸟一声呼晓梦,林花五色绣春光。鱼龙怪患洪涛远,车马平安古道长。绝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振旧诗狂。”“官场事不屑一谈,谈起使人烦恼,也无补于事,甚至会引火烧身。”船山一度身陷官场,但是“为官二十二年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从检讨到御史,从御史到知府,从京师到山东,找不出半点劣迹,亢爽有志节”。
有句俗话:“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清代官场的腐败。但是,此话不适用于船山,船山是个例外。
卸职离开莱州,船山没有回蜀。一来老家遂宁没有祖屋,更无田产。再是朋友多在江南。于是应邀往返于江浙吴门一带。生活是清苦的,主要靠卖字画、藏书和朋友周济,“衣食从今倚砚田”。但是心灵是充实的,充满了与友人诗酒唱和的欢快。两年间,写出大批唱酬、纪游的顶尖之作。最后,船山在苏州定居下来。
非常不幸的是,船山竟然在五十一岁的盛年之际,因恶性疟疾病逝。船山离世后,家徒四壁,无力举丧。还是数位诗友多方筹措,方得暂时安葬。两年后,又是诗友以千金资助,船山夫人方得将其灵柩经水路沿长江运回蜀中,安葬于遂宁祖茔。
[1] 《船山诗草》中华书局(繁体直排本)1983年3月版.
[2] 《张问陶年谱》胡传淮著,巴蜀书社2005年1月版.
[3] 《船山诗草全注》成镜深主编,巴蜀书社2010年5月版.
[4] 《张问陶诗选注》赵云中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5] 《船山诗选》王宇徵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