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长夏久咳治宜健脾燥湿

2013-03-31罗芯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长夏脾土内伤

罗芯怡,陈 炜,常 克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小儿长夏久咳治宜健脾燥湿

罗芯怡,陈炜,常克*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小儿脾常不足,长夏季节多湿邪为病,湿邪困脾,阻滞气机,肺气不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痰湿咳嗽多难治,易迁延至久咳,小儿长夏久咳治宜健脾燥湿。常用药有太子参、山药、扁豆、藿香、佩兰等。

长夏;久咳;脾;健脾燥湿;小儿

小儿长夏久咳常见,缠绵难治,常规的宣肺止咳法效果不佳。笔者认为,长夏久咳病机多为外感暑湿或脾虚内伤所致,治疗宜健脾燥湿。肺脾虚弱,肺为娇脏,其性清宣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长夏当暑湿之气最盛,暑湿侵袭肌表,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宣,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暑湿最易困脾,脾虚气机不畅,气不化津,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肺失清肃,则亦可导致咳嗽。故长夏久咳宜从外感内伤两个角度考虑健脾化湿。

1 小儿长夏久咳多外感湿邪,宜健脾燥湿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邪,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不同脏腑在对应的季节更易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只限于肺。

《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次注云:“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干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中医大辞典》云:“长夏,农历六月”,六月为农历,转换成农历即为7月7日至8月6日。此时气候最为潮湿,多阴雨而潮湿,故多有湿。

《小儿药证直诀》中说“小儿不耐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器功能均未完善。小儿脾常不足,至夏秋之交,长夏之时,易为湿伤。暑邪侵犯肌表,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暑湿相兼为病,病邪缠绵难解,湿邪困脾,脾不升清,不能运化,影响气机,肺气不能肃降,肺气上逆,导致咳嗽。此时若只是普通宣肺止咳,不能健脾祛湿,以宣通气机,则咳嗽不易好转,发为久咳。故小儿长夏外感湿邪而致久咳,治以健脾燥湿为主。

2 小儿长夏久咳多内伤脾困,宜健脾燥湿

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载:“《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藏,其来源于天之四时。藏有五,而时仅四,故以六月为长夏,以配脾。”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主长夏。”《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脾王四季,六月是火王之处。盖以脾主中央,六月是十二月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

长夏之季,天阳下迫,地气上蒸,湿为热蒸,则酝酿生化,但湿之太过,反困其脾,导致运化失常[1]。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

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咳声重浊,痰多,舌苔多腻,此时宜燥湿健脾化痰为主[2]。

3 健脾燥湿法在小儿长夏久咳治疗中的运用

“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喘在肾”。婴幼儿在咳嗽初期问题多在肺,是由肺气不能肃降,肺气上逆导致的咳嗽。久咳则是由于“痰随气升,阻于气道”引起,“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要想让久咳患儿停止咳嗽,不仅要止咳,健脾燥湿化痰更为重要。

小儿诸脏脾土最易至虚,脾为仓禀之官,后天之本,散精于肺,有生金之能;灌溉四旁,有益肺之力。然小儿易虚易实,加之喂养不当,恣食生冷,偏执零食,脾气渐损,内生痰湿,土不生金,又有肺卫失密,一旦外感邪气,肺则首当其冲,率先受邪。若见咳治肺,治不得法,正虚邪恋,遂致久咳,此时攻邪正虚无力,必须培养脾土,使脾运而痰湿不生,补母以及其子,先贤有言,补肾不如补脾,诚知肺属辛金,生于已土也。[3]

小儿长夏久咳常见症状有:咳嗽重浊,痰多壅盛,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疲困倦,舌淡红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或指纹紫。外感暑湿,暑湿困脾,脾失健运,水谷不能生成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肺脏娇嫩,不能敷布津液,化液生痰,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则致咳嗽。

在治疗时既应考虑患儿为纯阳之体,《幼科要略·总论》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湿邪入里易化热,同时脾虚痰湿上扰于肺,这种正虚邪恋的状态,若过用甘温益气之品,则易致余热复炽,过用寒凉之品,又易伤脾气。在治疗上要用太子参、山药、扁豆、藿香、佩兰健脾燥湿之品[4],取其平和而不助热,培土生金,以绝痰湿之源。

4 结论

小儿咳嗽为肺脏受累,宣降失司而成。外感咳嗽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他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5]《活幼精要·咳嗽》曰:“治嗽之法,先实脾土,脾土得实,肺自和平。”故治小儿长夏久咳当健脾燥湿。

[1]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8:48.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4.

[3]高云霞,鲍世威.小儿久咳当从脾论治[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02,8(1):16.

[4]林汉平,卢灿辉.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久咳33例[J].河北中医杂志,2002,24(4):276.

[5]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6.

R272.6

B

1007-4813(2013)02-0273-02

2012-12-10)

罗芯怡(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研究。

*

常克,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changke777@163.com。

猜你喜欢

长夏脾土内伤
内伤内服
长夏宜养脾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长夏需防暑湿侵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憋出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