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3-30屈植斌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称教练员学历

屈植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高等院校是武术在学校传承的最后一站,武术代表队发展水平是衡量某一高校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武术教练员是武术代表队的领导核心,教练员的阅历直接影响到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竞赛成绩。因此,对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有利于高校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贵州,地处西南地区,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对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不论是对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推广、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贵州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项目竞赛秩序册所指定的十二所高等院校的武术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专著,拟订本研究的提纲。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竞赛机会对十二支代表队教练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4份,回收率93.33%,其中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7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1.2.4 综合分析法

采用系统科学原理与类比研究方法,对影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

2.1 高校武术教练员本质阐释

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是指各种在高等院校从事武术训练与竞赛管理人员的总称。与专业队武术教练员相比而言,高校武术教练员具有教师、教练、科研、管理人员的四重身份。高校武术教练员工作具有业余性、繁杂性、水平差异性、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等特征。

2.2 年龄特征分析

图1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年龄结构统计图

图1 表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以36-40岁以下人员为主,这一群体教练员一般精力比较充沛、思维活跃,尤其是对武术竞技套路中的一些难度动作能够完整地做出示范,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基本技术。但也有部分教练员年龄明显偏高,这说明贵州部分高校在引进武术人才的力度有待加强。从教练员的整体年龄特征来看,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存在明显的年龄断层现象,这也客观地说明贵州高校对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速度缓慢。当然,中青年教师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近年来贵州高校对武术训练给予了高度重视,引进了一批年轻教师,给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学历特征分析

图2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历结构统计图

学历是反应专业技术人才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情况与运用本专业知识能力的客观体现。总体来看,相关研究表明学历的高低与工作成效成正相关。图2表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博士学位人员为0,硕士学历教师4人,本科学历教师1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说明贵州高校在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上有待加强,尤其是条件艰苦地区更应该为人才的引进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武术人才来贵州高校工作,推动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2.4 专业特征分析

从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武术教练员在专业结构上应该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主。图3表明,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练员仅1人,所占比例十分有限,说明武术教练员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必然会制约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竞技水平与在国内的竞争力。

图3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专业结构统计图

2.5 学缘特征分析

图4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缘结构统计图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毕业高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1]。从高等院校发展的节本要求来看,在教师的学缘结构上要避免近亲繁殖。图4表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来自云南师范大学1人、成都体育学院9人、西南师范大学1人、贵州师范大学2人、广西师范大学1人。其中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的武术教练员所占比例超过教练员总人数的60%,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来源过于单一。

2.6 职业能力分析

2.6.1 职称结构

图5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与职称结构统计图

职称是反映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图5表明,目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人员占有较高比例,占调查对象的78.57%。其主要原因是目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在职称聘任上还难以达到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但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来看,31岁以上人员占调查对象的64.29%,在这一年龄段是人精力比较充沛的黄金时期。如果努力创造条件,有希望破格或正常晋升副高职称,但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仅3人,这就客观地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

2.6.2 运动水平

图6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技术等级结构统计图

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对运动员能否迅速掌握基本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见图6),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二级运动水平8人,一级或伍段2人,健将或六段一人,无等级2人。这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运动技术水平还处于普通高等院校对毕业生的最低要求技术层面,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对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职后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

2.6.3 执裁能力

教练员的执裁能力直接影响到教练员对竞赛规则的熟悉了解程度,对武术套路的创编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的到竞赛成绩与运动员的发展前景。我国明确规定,参与省级竞赛的裁判员至少应该具备一级或一级以上裁判等级。也就是说,要能够保证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比赛上去取得一定的成绩,武术教练员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执裁水平。但图7表明,目前贵州高校64.29%的武术教练员执裁能力还处于二级或无等级状态,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执裁能力整体偏低,不利于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历结构上以体育教育专业人员为主,而目前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裁判执裁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武术裁判培训。二是贵州省体育局目前很少发函邀请各高校武术教练员参与武术裁判培训,加之武术教练员日常的忙于各项教学、科研、训练与管理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自学武术裁判知识。

图7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执裁能力结构统计图

2.6.4 科研能力

图8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近五年来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图

科研能力能客观地反映教练员对某一专业技术的研究水平,能够体现他在这一领域的权威性与知名度。本研究主要通过近五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评价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图8表明:调查科研成果属于空白的有2人,占14%,1篇的有4人占28%,2篇的有1人占7%,3篇的有3人,占21%,5篇的1人,占7%,6篇的有2人,占14%7篇的有1人,占7%。这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整体科研能力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历水平整体偏低,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有限,难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二是目前贵州省在职称评聘方面与省外院校相比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校对,导致众多的教师在业余时间没有心思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三是目前普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广大的武术教练员没有兴趣从事科研工作。

3 结论

(1)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整体处于年轻化态势,有利于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2)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专业结构与学缘结构尚不合理。

(3)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职称结构还有待改善。

(4)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运动技术水平、执裁能力、科研能力整体偏低。

4 建议

(1)贵州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院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定,采取各种形式来激励武术教练员参与在职教育,尤其是要给报考脱产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武术教练员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同时,贵州省在职称评聘方面,对某一年龄段的教师申报职称应该打破没有学历限制的传统,比如40岁以下人员申报副高职称必须取得硕士学位等,以鞭策更多的年轻武术教练员参与继续再教育,提高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与执裁水平,为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智能保障。

(2)贵州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唯体育院校不进的观念。积极从各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引进优秀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尤其是各高等院校要有发展的眼光,提高相关待遇、解决相关问题,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引进武术教练员的过程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以武术技术水平为主要参考标准,引进各专业在武术技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才,来平衡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结构。

(3)贵州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省外直接引进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武术教练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次,各高等院校可以设置积极措施,对晋升副高职称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引导广大武术教练员积极为晋升职称而努力奋斗。

(4)贵州各高等院校应该每年设置相应科研任务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对未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武术教练员应该给予相应惩罚,这样可以督促武术教练员参与科研工作。其次,贵州高校在体育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上不再设置专业技术和公共体育两种途径,避免部分人员投机取巧,走公共体育路线评副教授职称,从而降低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要求。最后,贵州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应该适当提高要求,尤其是在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应该有明确的要求,给广大武术教练员与体育教师制造一定的压力感与紧迫感,迫使广大武术教练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以指导日常的教学与训练工作。

[1]熊卫华,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59.

猜你喜欢

职称教练员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知识无力感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