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多媒体运用

2013-03-28鞠传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1期
关键词:满堂灌历史课课件

鞠传英

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1. 教育观念不转变,满堂灌由人灌变为机灌。现阶段,尽管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未能深入。一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这种观点的存在,才使得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由原先以人为主的满堂灌向以机器为主的满堂灌发展的趋势。的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手段。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变。如果教育教学的观念不转变,那么多媒体只能成为教师实施满堂灌的帮凶。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我们要之何用?实际上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育理念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我们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强大功能。

2. 课件的制作还存在一定问题。

(1)教育素材的整合还不尽合理。如何将来自不同途径的多种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这是一个多媒体使用中的难题,特别是历史课程,各种素材纷繁复杂、内容众多,对其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难题。信息资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课件也不是越花越好,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以最能辅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或干扰。

(2)师生情感的交流考虑的不多。有的课件罗列了很多内容,老师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这样的课缺少师生互动,也缺少师生情感的交流。

(3)片面追求表象,忽视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课件热闹花哨,有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以及各种效果,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教育教学的目标却淡化了。

二、多媒体运用的策略

1. 摆正它的地位——辅助性原则。历史的过去性、久远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加上当今学生重现实、重经验的学习习惯,历史课使用“多媒体”确实可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图片等生动地展示出来,比较容易拉近距离,但这并不代表堂堂历史课都要用,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有时传统课反而更加适合历史课的教学。我认为,将传统教学与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两者的优势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 注重它的价值——价值性原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密切相关,其中多媒体的设计就要紧扣学生的课堂思维。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绝不是轰轰烈烈地耍“花架子”搭“戏台”,师生唱“对台戏”,关键还在能否“润物细无声”,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价值。那么,作为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就应不“花”、不“杂”,要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搞“时装秀”。如果说历史学科是一位“小姑娘”,那么多媒体课件就是“时装”。现在的“时装”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穿什么样的“时装”上台,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审美观”。否则,我们的历史课就会搞成“时装秀”。

(2)立足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层次性,递近性的框架思路,并能结合重、难点给予学法指导。

(3)要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这一点。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就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利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都有好处,同时历史教学的思想性、情感性教育也达到了目的。

3. 提高它的效率——代表性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围绕历史课重点、难点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难点的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不浪费时间,让每一分钟都发出有效信息。

猜你喜欢

满堂灌历史课课件
摒除“满堂灌”,探索新方法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浅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