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2013-03-28张晓丽
张晓丽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终身学习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消极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被动应对甚至衰退状态。它是高中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惫与无趣,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
1.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大。高中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时效紧,而社会对高中教师期望又过高,教师不能适应过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的急功近利,得过且过。教师应对环境时需要变换角色,而角色转变会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 教师待遇较低。国家目前解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学校办学经费宽松。而像我校这样的县级重点高中,迁新校区时欠下大量外债,到目前为止,每年本利相加还要还近200万。办学经费极为紧张,影响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教学课节费用的补贴。高中教师收入相对较少,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致使教师教学任务重,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干两个人以上的工作。过高的工作负担导致休息不足,教师身心自然疲惫不堪,而换回来的待遇又不对等,这样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引发职业倦怠。
3. 社会和学校评价和激励机制单一。像我们这种经济不发达省份的县级中学,教育自然较为落后,这些年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凭升学率、学生考分,特别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只依据学生的考分,各种评优活动也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升学率评价。
4. 部分教师缺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导致教师职业后劲发展不足。一些教师在一段时期内工作热强很高,工作效果也很好,但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缺少正确认识,对自己的发展缺少规划,因此不能正确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工作中容易产生灰心丧气的情绪。
5. 教师自身水平不高,不愿意继续学习也是引发职业倦怠一个原因。一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中得不到认可,工作压力大,困难多,长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二、高中教师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影响
许多高中教师都长期处于职业倦怠之中,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常常紧张不安、性格急躁,自我效能感降低。在精神上,他们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中,他们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有些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不到幸福感,容易转移兴趣,部分高中教师的这种消极状态将给学生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和审美体验,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进而造成师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是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迫在眉睫。
三、应对高中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1. 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讲:仍要进一步坚强对学校和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和改变,不能只用考分去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多方面去衡量一个教师和学校,落实教师的各项待遇。
2. 从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层面讲:(1)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师德教育,使各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把“甘于奉献,勇于吃苦”精神深植于教师心中。
(2)提升高中教师的职业愉悦感。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给教师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友爱的育人环境;加强教师教育,多给教师创设学习和提高的平台;培养与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使教师得到及时的认可,增加教师自我价值感;加强组织环境对教师的支持。
(3)合理、科学、人性化的评价,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多方面展示自己。
3. 从教师自身层面讲:
首先,准确把握对自身的评价,心中长存责任感很重要。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高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高中3年对于一个青少年的影响极为重要,要求教师具有敬业精神。有人认为:只要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快乐,把自身的责任承担好十分重要。
其次,高中教师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要善于调整心态,掌握一些自我减压方法。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学会平复自己的不良情绪,做个大度豁达的人,不斤斤计较。同时,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用欣赏的心去生活,去工作,使自己成为“有趣之人”。同时,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