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13-03-28邢伟中
邢伟中
苏州研究
关于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邢伟中
主持人 方世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等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近几年来,一系列非遗保护文件的陆续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完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公布了三批次一千二百一十九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四批次一千九百八十六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了十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成功申报三十六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在国家对非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时,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非遗底蕴悠久,非遗资源深厚,其非遗保护工作也做得风生水起。苏州分别于二〇〇五、二〇〇六、二〇〇七、二〇〇九、二〇一一年公布了五批次市级非遗项目,并分别于二〇〇八、二〇一〇、二〇一二年公布了三批次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苏州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二十九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八位;省级非遗项目七十九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七十六位;市级非遗项目一百一十八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百二十五位;县区级非遗项目、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若干。
其中,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苏州非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州市非遗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州是一座闻名遐迩的 “工艺之都”,传统工艺美术在苏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存在基础,其从业人员之众多,工艺门类之丰富,技艺水平之精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开展好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苏州市的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责任保护单位。
1、非遗项目。
目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都有分布,且占有较大比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十七个,约占全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的59%;省级非遗项目中有二十五个,约占全市省级非遗项目总数的31%;市级非遗项目中有四十九个,约占全市市级非遗项目总数的42%。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各级非遗项目的分布如下:国家级非遗项目有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扇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光福核雕、苏州玉雕、苏州泥塑、苏州灯彩、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省级非遗项目有苏州石雕、苏州碑刻技艺、常熟花边制作技艺、虞山派篆刻艺术、陆墓蟋蟀盆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沙洲风筝)、苏州砖雕、苏州障缎织造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有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草编、苏州漆器制作技艺、竹编、假山制作技艺、苏州花线制作技艺、苏州竹刻、苏式红木小件制作技艺、苏州金银丝镶嵌、苏派砚雕、金属凿刻、苏派鸟笼制作技艺等。
2、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在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六位,接近全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的50%;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十四人,约占全市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的57%;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九十九人,约占全市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的38%。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在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分布如下: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李娥英(苏绣)、王金山(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李荣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许建平(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宋水官(光福核雕)、邢伟中(制扇技艺)、杨曦(苏州玉雕)、封明君(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汪筱文(苏州灯彩)、蔡金兴(藏书澄泥石雕)等;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於为平(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林怡(苏州漆器制作技艺)、韦文禧(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等。
3、责任保护单位。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责任保护单位有: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苏绣)、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玉雕)、苏州丝绸博物馆(宋锦织造技艺、苏州障缎织造技艺)、王金山大师工作室(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州如意檀香扇厂有限公司 (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
二、当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较好、基本维持和存在困难三种类型。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状况受到了市场因素、政府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型的不同状况:
1、保护发展状况较好。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中,非遗项目保护发展状况较好的项目主要有苏绣、苏州玉雕、光福核雕、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这一类非遗项目,被人们所认可,具有很好的市场效益,项目从业者队伍庞大,非遗项目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该类项目市场运作成功,技艺传承顺畅,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2、保护发展基本维持。
保护发展基本维持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主要有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制扇技艺、苏州漆器制作技艺、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这一类非遗项目正在淡出世人的视野,在市场运作方面越来越不景气。受市场效益的影响,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此类技艺工作,技艺传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但是依靠前期积累和资源,此类非遗项目尚可基本维持保护发展状态。
3、保护发展存在困难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保护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有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装裱修复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灯彩、常熟花边制作技艺、苏州彰缎织造技艺等。这一类非遗项目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激烈撞击,一些项目产品逐步被替代品所取代,几乎难以投入市场进行运作。同时,这些项目很少有后继者愿意从事,传承现状堪忧。项目保护发展只有依靠非遗主管部门的支持艰难度日。
三、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1、非遗项目覆盖尚不全面。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丰富、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几乎囊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二〇〇六年八月公布的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主要品种类别》中划分的十一个大类,数十个小类。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里的非遗项目得到了较好保护和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看,非遗项目在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的覆盖面尚不全面,尤其是一些地域特色突出者、技艺濒临失传者尚未被纳入到非遗项目保护名录中。冲山村地处太湖之畔,属吴中区光福镇管辖,与舟山村一样,冲山村依托传统手工艺驰名全国佛雕业界。冲山佛像木雕制作技艺多是家族世代相传,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走在冲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大型佛像木雕。这些佛像木雕销往全国各地的佛寺刹宇。冲山佛像历史悠久、产业集中,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应当成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中的一员。通草堆花技艺,是解放后在苏州恢复并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着较好发展,然而,时至今日,苏州从事通草堆花技艺的人员已寥寥无几,该技艺濒临失传,急需要被列入非遗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一些已经列入非遗项目保护名录的传统技艺急需扩展。二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全国业界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以苏州二胡为师承的无锡二胡异军突起,“苏州”字样曾经长期被烙刻在无锡二胡琴头,但是现在却被艺人以“无锡”取而代之,如今的无锡二胡年销量占全国份额的三成左右,在业界赢取了较好的口碑。二胡产业成为无锡市继紫砂壶之后的又一主打工艺项目。反观苏州二胡却一派萧条,因此将“二胡制作技艺”纳入“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扩展项目加以恢复发展,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2、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老化。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现有的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六十五岁,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七十岁。年龄结构老化,使传承形式极为严峻。年龄较大的传承人技艺成熟、风格老练,具有较久的工艺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绝大多数需要 “手眼结合”才能完成,“双手灵巧、双眼可视”是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从事该类项目的传承工作,也需要满足这一要求。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老化,一方面,其精力、视力、脑力、体力出现下降,从而影响了传承工作和工艺创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层次人才阅读新生事物的能力下降,导致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与现代社会审美需求产生脱节,影响了非遗项目的宣传与发展。
3、“重申报、轻传承”现象值得重视和引导。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在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全面开展,众多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成功,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逐步重视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该项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 “重申报”的可喜现象背后,却也存在着“轻传承”的问题。一部分从业者单单认为非遗申报成功,是个人荣耀,并没有意识到非遗申报工作并不是评职称、评荣誉称号,非遗申报意味着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责任。这种不明就里的观念,直接导致了一些艺人未能履行责任,这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对这方面的工作加以重视和引导。
4、非遗保护资金短缺。
资金是各项非遗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目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现象。一方面,非遗主管部门对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投入的保护资金有限,很多非遗项目难以满足保护和传承的资金需求。同时,一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受市场运作状况影响,自身无力拿出资金履行传承人责任,来自其他企业和个人的民间资本基本没有注入,造成了保护资金投入短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保护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材料费、运输费等各项费用越来越高,每年有增无减,造成了保护资金支出较高。投入与支出两者之间对比,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短缺,从某些方面较大地影响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坚持正确的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路,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作为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
1、坚决贯彻实施政府非遗保护条例,将其作为行动指南。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中,坚持活态传承原则,坚持保护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原则,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原则。
2、坚持差异对待原则。
由于当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存在着较好、基本维持和有困难三种类型,因此我们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必须根据这一事实,差异对待各项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对于保护发展状况较好的非遗项目,应当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项目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在市场运作中实现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非遗主管部门应充分担当“舵手”角色,从全局出发,把握项目发展全局及大方向;对于保护发展基本维持的非遗项目,应当依仗政府、市场“两条腿走路”,在市场和政府的有机合作下,逐步改善此类项目的发展状况;对于保护发展存在问题的非遗项目,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保护此类非遗项目,同时非遗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度社会各方力量,为保护发展存在困难的非遗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创造出良好的外界环境和舆论氛围。
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传承人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被传承人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成果的重点。一方面,传承人是联系非遗项目和被传承人的纽带,在整个传承序列中举足轻重。因此,在解决传承人保护传承困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使其明确非遗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丰富技艺传承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强化传承人在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非遗传承尤其是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其主要传承方式是“手教口传心授”,一般学习周期较长、工序复杂、技术提高进展缓慢、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如果要达到较高水平,获得较好效益,则需要从业者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学习。因此要关注被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心态,力所能及地解决被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传统技艺,确保非遗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五、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涌现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非遗保护案例和比较有效的非遗保护措施,其中尤以苏绣、苏州玉雕和光福核雕三者最为突出。研究此三者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联合学校办学,为苏州刺绣储备人才,提升苏绣作品的艺术品位。
镇湖刺绣是苏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〇〇六年五月,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素有“中国刺绣之乡”美誉的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联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苏绣设计与制作”大专班。该专业实施五年制教育,隶属“装饰艺术系”,每年在镇湖定向招收刺绣大专生,培养 “科班绣娘”和刺绣高端人才。高新区镇湖街道十分重视苏绣大专班,考虑到艺术类学校的学习费用相对较高,可能会对学生家长构成负担,进而影响苏绣大专班的长远发展,镇湖街道每年出资对五年制苏绣大专班的镇湖籍学生进行学费补贴,还为这些学生颁发“镇湖苏绣新人才”奖学金。此外,镇湖街道还在镇湖当地专门为“苏绣大专班”设立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将学院理论与苏绣实践紧密结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苏绣大专班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学院把卢福英、梁雪芳等著名的镇湖绣娘请进课堂,举办讲座,言传身教,还在学院中建立了梁雪芳苏绣工作室,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到苏绣工作室观摩绣娘们工作,也可以直接伏绷走线进行刺绣创作。学院在教学安排上,一、二年级通学专业基础,并初步接触工艺基础若干课程;三、四年级注重工艺教学实践,学生进入工作室实际操练苏绣技艺;五年级工艺专业顶点提升,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苏绣大专班成立多年来,为镇湖刺绣的发展充实了队伍,储备了人才,对于提升镇湖刺绣的艺术品位、确保镇湖刺绣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也在联合学校逐步开展办学活动,旨在培养苏绣技艺传承人。联合学校办学,不仅使苏绣这一非遗项目得到了宣传和保护,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较高的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提升了苏绣的发展质量。
2、评比展示平台,让苏州玉雕恢复发展,提高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力。
二〇〇八年六月,苏州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十月,首届“苏州‘子冈杯’玉雕精品展”成功召开。“子冈杯”是非遗项目(苏州玉雕)责任保护单位——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协同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评比活动,该活动是集中展现苏州玉雕风采的平台,自首度成功举办以来,至今已经历时四届,累计共有四百余件作品参与展评。“子冈杯”在苏州乃至全国玉雕行业有着较高声誉和影响力,是目前全国玉雕业界权威的玉器评比活动之一。通过“子冈杯”平台,非遗项目苏州玉雕,确立了在全国玉雕行业中的独特地位。时下的苏州玉雕,中小件作品是其强项,也是中国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一朵奇葩,苏州玉雕中小件作品工艺精巧细腻,各地玉友争相膜拜求购,苏州在最近五年内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玉器集散地之一。“子冈杯”平台也加快了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成长,目前,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曦、蒋喜,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瞿利军、俞挺都已具备“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并于二〇一一年全部晋升“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同时,“子冈杯”还培养出了数十名工艺美术师,挖掘出了一大批发展潜力突出的玉雕艺人。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子冈杯”从苏州市走向了全中国,凭借这一平台的逐步壮大,非遗项目苏州玉雕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3、抱团集中发展,使光福核雕聚集合力,推动小作品成为文玩领域翘楚。
舟山村坐落在太湖之滨,是光福核雕的主要生产地和营销地。围绕老厂区和核雕城两大区域,上百间核雕工坊分布其中,近千名核雕艺人在这里进行设计、创作和销售。舟山村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核雕技艺,绝大多数将工作室设立在以上两大区域。同时,舟山核雕工坊一半以上是由舟山村以外的艺人组建,他们大多来自光福镇的其他村落,也有的来自江西、广西等外省市。在舟山村设立工坊,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接触市场,与其他艺人切磋技艺。尽管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小小的舟山村却已将光福核雕与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的文玩市场紧密联系了起来,外地商贾、玩家纷纷慕名前来求购核雕,整个苏州的核雕作品八成以上在这里交易,年交易额上亿元。提起“光福核雕”,玩家未必能知道,但是说起“舟山核雕”,玩家无不知晓。由此可见,抱团集中发展,使光福核雕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非遗项目发展和后继人才的培养。
六、根据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若干建议措施,希望能够推进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端正统一非遗保护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物质与非物质两大辩证关系。
首先,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是根本,发展是动力,在发展中深入保护。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任何一名非遗保护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循非遗传承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尊重非遗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不能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非遗保护和传承,盲目扩张,盲目发展。同时我们更要反对擅自改变非遗的传统生产方式、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的行为。发展又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自然生存的必由之路,因为任何一门手工艺都不会脱离它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反,还要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这样,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才会随着时代进步,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只有得到了较好发展,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次,正确处理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的辩证关系,通过物质遗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孤立于物质文化遗产之外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指传统制作技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子冈玉牌,也包括刺绣用的绷床,还包括公共展览展示场所博物馆、美术馆等,物质文化遗产实实在在存在,人们既可简单接触,也可深入其中。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充分结合相对应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之同步进行,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和发展,带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赢。
2、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发动各方力量多层次共同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作,它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首先,坚持政府引导。坚持政府对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价值引导、政策引导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非遗保护知识和成果宣传,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和出台新的优惠政策扶持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环境、创设条件和提供服务。其次,鼓励社会参与。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非遗保护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最后,发挥专家作用。鼓励专家结合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实际,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咨询和参谋作用,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3、逐步完善检查、监督制度,建立传承人撤销及退出机制。
非遗保护主管部门应在保护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组织专家对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各项非遗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对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情况进行评估,实施不定期动态管理。探索建立起社会监督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媒体、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对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要建立传承人撤销及退出机制,逐步纠正“传承人终身制”的错误观点。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或是假借非遗传承人资格从事违背市场道德行为等违反非遗保护工作宗旨及原则的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主管部门应撤销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对由于身体等原因丧失传承能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主管部门应劝其退出传承人队伍,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4、建立健全非遗项目整体展示宣传平台,营造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涉及到的专业门类丰富,各自保护状况也不尽相同。目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以苏绣、苏州玉雕为主的成功突破点,但是就整个行业的非遗保护工作来看,尚需要构建整体展示平台,集中展现苏州工艺美术非遗项目及其保护成果。构建整体展示平台,一方面要重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的全面性和相互关系,采取帮带、双赢战略,通过保护发展较好的项目来推进弱势项目的发展。从而实现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和投入,努力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推向更加宽广的展示发展舞台,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突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进而构建起强大的影响力。
5、恢复建立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学校,定向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项目丰富多样、从业人员众多,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受传统工艺美术学习时间长、成果见效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些传统工艺美术非遗项目青年人才匮乏,恢复建立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学校,定向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必要。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改制改革之前,工艺美术局曾与教育局联合办学,培养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为苏州工艺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人才。恢复设立此类学校,应当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班艺人为办学目的,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储备大量人才。
邢伟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