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取向
2013-03-28江锋
江 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话、合作,师生一起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身心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全新的体育理念和观念下,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适应现代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一、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古希腊哲学全部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高尚的灵魂育于健壮的体魄当中”。可见体育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物质基础,是德、智、美、劳教育的前提。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处于迅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的阶段,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以及引导学生自觉维护道德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体育教学的意志品质培养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和传授进行的,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提示引导学生去感悟,“踏雪无痕”往往能给予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要让德育简约、无痕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让孩子们能亲身去体验和感悟。而体育课正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比如,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接力赛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关心集体、和谐相处等优良品质和作风等。
二、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肌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它表现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节奏美和勇猛角逐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气美,都可以折射出受过良好教育所具有的美的素养和艺术品性。可以说体育过程就是一个发展美、创造美,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过程。因此,体育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没有美的参与,体育难以成为运动,也就无所谓体育。
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以,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或许他既没有特殊的专长,也没有超人的技艺,但是他一定是一个具有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的人。
三、采取不同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导入也同样。好的导入,是学生学习的“推助器”。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具有明确内容、启发思维、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难度不同,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主要有以下常见方法:
提问复习导入。如: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复习课时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导入:“一大,二小,三起跳,人在最高点,球在最高点,拨指压腕球出手”。
启发想象导入。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讲两腿依次过杆,两脚依次落地,用一页一页地翻书来形象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体会动作的要领。
引领示范导入。如:在跳远教学中将几种跳远方式都示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除此以外,还有“直观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激励导入”、“比赛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法,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方法运用得当合理,教学效果才能提高,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生物化学知识等都与体育有密切的关系,需要体育教师大量的涉猎,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组织教学。体育说到底是一种技术活动,比如篮球运动,投篮球的动作就得千锤百炼的去练习,理论说得头头是道,球投不进篮筐也是白搭。在知识更新的时代,教师必须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让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和练习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跳高的起跳,推铅球的出手角度等与物理的力学有关;长跑练习能发展心肺功能,它与生理学有关;力量练习发展哪部分肌肉,这与解剖学有关;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饮水,它与运动医学有关;在游戏和比赛中应鼓励学生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大胆尝试,这又与心理学有关等等。可见,体育已经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一门综合学科。体育教师必须及时地去补充和摄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收获成功。
五、精讲多练,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教师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的看客,而是提倡一种“开放型的体育课”(即游牧式的教学课堂),其设计主体是学生,它同“教师中心论”是对立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的过程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教育现状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理念,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自己则是课的策划者,把部分或全部设计任务交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共同商定内容、教学手段,管理、监督教学过程;共同主动交流,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精讲多练充分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充分发展学生个体特长,重视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锻炼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
六、把握课程性质,让学生的学习增值
有些体育课热闹非凡,学生脸上始终有笑意,但纵观一节课,学生什么也没学,什么也没有学会,体育课成了娱乐课、放松课。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教学,其实新课标也不是不要求技能的发展。体育课上只走过场,没有实质,毫无技能的传授和提高,只求欢乐,不求练习的负荷实效,这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和误读。如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非常流行“快乐体育”,把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快乐”定为评价体育课好坏的指标,导致了很多教师追求表面的课堂气氛,追求学生的笑脸,出现了大量没有实际效果的课堂。实际上,这样的课堂脱离了体育的本质,失去了“体育的快乐”。体育的精神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在大量汗水的付出中收获的快乐,是在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跨越新高度、跳出新远度、投出更远的距离后的快乐,是在奋勇拼搏战胜对手后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的快乐”,这才是终身体育的基石与幼苗,这才是我们最应该的追求。
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前提下,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知识、发展体能、形成技能、培养吃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体育回归生活的本真,而不是只顾娱乐与兴趣,却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课的育人功能。
林格说:“教师实际上是一根火柴,我们的学生自己是有潜能的,有油,就像一盏灯一样,我们起的作用是擦亮我们的火柴,把油灯点亮,他自己有能量,他就会慢慢绽放光彩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燃烧;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自己的教学有效,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