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2013-03-28盖维秀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情境

● 盖维秀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文本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分组学习是组织形式,思维对话是本质,是一种活力,是一种建构,不仅代表着课堂的成色,而且展现出课堂的生态。它以小组为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让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识。其指导思想是建设“人文课堂、有效课堂”,期望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合作,会交流,会搜集、整理、归纳信息,会展示自我的“四会”人才。它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小组作为评价的单位,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有效对话形式

(一)师生与文本间的思维对话

要实现师生间有思维深度和梯度的沟通和交流,师生首先要分别和文本进行思维对话,这样他们之间的思维对话才会有的放矢。主要表现为教师与文本的思维对话和学生与文本的思维对话。

小学数学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师与文本思维对话的关注点应放在:与学科课程标准思维对话;与学科教材思维对话;与其他课程素材思维对话;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点思维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思维对话,实际上就是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情感去改造和重组旧知识,建构和生成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与新问题对话,并借助摸一摸,找一找,查一查,问一问,算一算,想一想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师生间的思维对话

教师与学生间的思维对话就在于二者心灵的相互沟通,是双方精神的敞开和接纳。它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言说与倾听,欣赏与评价等。

学生与教师间的思维对话主要是指生师之间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在思维对话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对话

学生和学生间的思维对话,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所展开的讨论与交流,这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学生间的思维对话往往表现为一种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方式。学生和学生间的思维对话以小组合作为主要互动形式。在这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自我对话,主要包括:我真正理解课程内容了吗?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和他们的看法不同?我的观点有哪些需要进一步修正?我该用何种方法去探究?等等。正是在这样持续地与同学对话和自我反思中学生悄无声息地建构着自我,使自我不断走向完善、走向深刻。

(四)学生自我思维对话

学生自我思维对话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它对整个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思维对话是完全开放的,是在与文本,与他人思维对话的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学生自我思维对话包含四个层次:向他人开放;与他人交流;某种包含自我更新意味的自我反省;重新与他人交流。

二、有效对话原则

深度思考。有效课堂一般具有思维含量高的特征,思维含量高的关键不是“教学生思维”,而是破除潜隐于思维假定背后的种种束缚,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有限的时空里,思考得深入,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更为重要。要通过教学“留白”、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有深度的、多元的思考。

深层对话。对话不仅要多维,而且层次要深。教师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在讨论交流中对问题追根究底,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途径,并在结论上达成共识。首先要关注对话。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其次要关注思维。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能否积极思考,能否用自己的话把问题解答清楚,能否质疑问难,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在讨论中争辩,能否既坚持自己的观点又吸纳别人的看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等等。

深刻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唤醒和激活智力因素,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教师应从生命关怀的高度来审视学生的学习,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基础上感悟、内化、交流、研讨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亲历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独特体验;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深刻的生命体验过程。

三、操作模式

小学数学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总结提升,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起点。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探究过程。对话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商的近似值》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命在于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体育活动,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出示一筒羽毛球,这是花19.4元买来的,你们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学生说 “看看包装上的信息”。上面有“1打”,“1打”是几个?“1打”是12个,这是一个生活常识。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由生活情境直接过渡到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与旧知的对话,生生对话等,自主探究、自己设问、释疑,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策略等,为后面的对话、互动做好准备。

在设计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这堂练习课时,我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们边议论,边动手,他们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数分钟后,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建成这个沙坑需挖去多少立方米土?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里沙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们经过讨论,都自己一一作了解决。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生动的感知、深刻的体验和牢固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生活实践能力。

(三)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生生对话、生师对话是学习新知,形成能力的关键。在小组内对话、互动后,转入组际对话交流互动。全班同学一起对话交流,形成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之间的对话、互动。不仅使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尽情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看法,而且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

(四)总结提升,学以致用

在全班对话、互动交流后,需要学生和老师对新知识所产生的方式、方法及结论进行总结提升。因为在对话式学习中,学生虽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探索,但获取的知识是感性、零散的,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把分散性的知识疏理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包括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策略、结论等的归纳反思。

学以致用,要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和拓展训练。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思维的开放性、操作性、形式多样性。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内成员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出现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时,要让全班同学相互对话、互动,寻找解决办法,甚至有的内容要让学生去辨论,通过辩论、补充,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形成方法和能力。巩固练习过程中也要对学生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让组长评价,生生互评,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