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3-03-28石兆胜
石兆胜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兴起了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较而言,普通学校的文化建设无论在体系建设和内涵挖掘等方面均已系统化,业已成熟。反观中职类学校,由于其最初是从普高演变而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普高学校的补充等一系列历史原因,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并存在着与普通学校、高职院校等学校同质性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建设中职特色校园文化,是当前我们所有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建设中职特色校园文化,首先要探讨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特在中职学校学生生命张力与维度的专门化、专业化
学校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文化通过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凝结产生独特的凝聚力。普高学校以升学为导向,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中职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技术与服务员工。两者虽同属广义的现代职业教育,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却又在尊重和培养学生生命的张力和维度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学生的生命张力是学生的潜力潜能及其所能发挥的程度;学生生命的发展维度,是代表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层次和境界。普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的是文化型、研究型的基础性人才,学生个体生命的张力和维度是宽泛的、多维的,甚至是不确定的,是需要通过高考等竞争性选拔的形式来进一步塑造和提升的,因此普高的学校文化建设在学生生命张力和维度的引导、渗透方面并没有专业化、专门化方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生命中的民主、自由精神,批判、发散、探究的思维等基本素养;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除人文素质的培养之外,着眼点落在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的是技能型(或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学生个体生命的张力和维度是专门化、专业化的。也即是说,中职学校校园文化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纪律性与执行力培养。基于此,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各方面渗透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学科科学精神或者说科学道义,通过各类载体启迪学生的科技意识、技术观念,传递劳动光荣、技术伟大的正能量。
二、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特在中职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
学校文化从文化形态上看属于社会亚文化,是社会主文化在学校这个独特环境中的具体呈现,与社会其他文化形态相比较具有相对独立性。普高学校围绕其育人目的,强调的是全面素质教育,其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必要的实验设备之外,更多的是以其他的物质载体比如环境文化等来呈现,校园文化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重在与高一级院校人才目标的衔接;而从其管理文化中的组织文化来看,普高学校突出强调的是德育、教学等体系建设,尤其注重教研组建设,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学校社团文化等方面则注重科、文、体、艺术等人文类社团。总体来看,普高学校的校园文化封闭性较强,包容性、开放性稍弱,是“关起门来”的校园文化。
而中职学校围绕其育人目的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突出强调的是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在物质载体方面除了有大量实训场所和实验实习设备之外,在制度方面也配套以弹性较强的实训实习制度,除了与普高相同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之外,中职学校还设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习就业指导委员会等开放式的学科建设组织,吸纳来自家长、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在教研组建设方面也有别于普高学校,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须定期下企业实践,学生也须定期到企业见习实习等,“引进来”与“走出去”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常态。在社团文化方面,中职学校的社团建设除了科、文、体、艺术等人文类社团之外,更加注重是技能型社团,并以这种技能型社团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总体来看,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强调的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包容性较强;强调的是学校与社会各个行业机构的合作与联动,开放性突出,是“敞开门来”的校园文化。
三、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特在中职学校课程文化的职业性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现。普高学校的课程文化主要基于文化课等基础性学科,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培训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基础理论,侧重培养动脑能力,着重解决“为什么”。并以学科为本位,以课堂为中心强化理论知识教学,为高一级院校选拔合格的人才。整个普高的课程文化基本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中现代职业的元素很少,不涉及学生职业技能的传授,也基本不涉及现代行业、职业。普高学生从课程文化中体验到现代职业的内容,必须在升入高一级院校后接受大学教育获得,或者在高中毕业之后参加相关劳动技能培训获得。所以从课程文化的角度看,普高的课程文化重传统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性并不突出。
中职学校的课程文化在课程设置方面是依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设置课程,除必要的文化课之外还开设专业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着重解决“怎么做”。并以能力为本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驱动或者以项目引领来整合知识与技能,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动态生成。突出强调的是“做中学”与“学中做”,基本实现课程内容与现代职业行业技术同步、课程教学(实训)与现代生产同步,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中职学校与企业双方鼎力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研讨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共同培训、评价学生职业能力,这种育人模式紧贴企业和行业需求,注重生产实践,实现了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职业性。
四、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特在校企合作文化
中职学校课程文化的职业特征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普高等其他学校相比所独有的一朵文化奇葩——校企合作文化。中职特色校园文化,最大的特色在于校企合作文化、在于校企合作文化中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要求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有效接轨,而这种接轨既是知识技能的接轨,也应该是运作模式的接轨,即“仿真”模拟。
学校文化是以精神追求为目的,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追求为目的,两者看似没有交集,但两者构建的基础都是“以人为本”。学校是以教师、学生为本实现学校与师生的最大发展;企业是以员工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最大发展。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的身份即是各类企业的员工,设若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间没有引入企业文化,或者仅仅是浅表解读企业文化,就容易造成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能力构成、角色转换等方面产生偏差。因此,打造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必须把校企合作文化做真、做实、做细、做好,必须把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接轨,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断尝试构建企业生产的仿真模拟环境(或职场体验环境),比如以公司模式架构班级(以集团化公司模式架构专业科、部、系),变班主任为董事长、变班长为总经理、变班委会为公司各部门主任、变学生为公司职员,实现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的角色与公司、董事长经理、员工的互换。同时在学校管理方式中也转变、借鉴企业管理文化,比如在学校专业科和班级的管理方式中,变学校纪律为企业规章(或两者融合渗透)、变德育操行评比与学业成绩考核为员工“工资”、“奖金”考核,动真格、办真事,让学生直接在“仿真”的企业运行环境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亲历亲为,用“仿真”模拟的企业生产环境或职场体验环境倒逼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形成。这种“仿真”模拟会将学生长期浸润在一种贴近企业实战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角色意识的培养,学校也会培养出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符合企业经营运行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企业文化进校园才是高质量的企业文化进校园,这样的中职特色才是最大的中职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副总干事长唐虔曾经说过:在二十一世纪竞争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有较高生产力的、灵活的劳动者。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劳动预备役的重要培养机构,承担着国家劳动预备人才的培养任务。当前各级各类职校已经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以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并将学校文化视为学校凝聚力、驱动力所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普通学校的文化建设相比,中职学校的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既无成例可借鉴、也无经验可咨询,是在摸索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因此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内涵零乱不系统、建设层次浅表不深刻、建设质量粗疏不独特,更因社会大环境的衔接配套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文化难以更加深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值得我们每一位职教人去认真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