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研究思维的初步形成中成长*

2013-03-28韩清传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识字作文思维

● 韩清传

从教34年,教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当过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公办教师、特级教师……任过校长、乡镇教办主任,现任新泰市教科所所长。

回首所经历的路,最深的感受是:我的成长离不开成熟的思维,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思维。

“思维不是一种可以割裂开来的心理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要观察大量的事物,从事种种暗示,它们在思维过程中互相混合,思维促成它们的混合,并能控制它们。任何学科、课题和问题具有开发心智的作用,并不在于学科、课题或问题的本身,而是因为它们对任何特殊人物的生活具有指导思维的作用。”杜威认为,所谓的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思维有两端,反省前的情境,即一个迷惑、困难或纷乱的情境,产生思维必须解答的疑问;反省后的情境,即一个解决了的问题,疑难情境的消除。思维就在这两端间进行。而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显然对杜威发生了影响。也许正是受了赫尔巴特的影响,杜威把自己关于思维过程的理论也概括为三要素:即事实、暗示过程和事实间的实在联系,并指出,任何方法,均有:(1)特殊事实的认识。(2)合理的概括。(3)应用与证实。后来杜威进一步提出‘五步思维’,他称之为‘反思性思维’(在姜文闵译本《我们怎样思维》中称之为‘反省思维’),也称之为‘科学的思维’”……“反思性思维真正的核心不过是‘假设—检验’,也就是他的学生胡适所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检验’式的反思性思维虽然适用于任何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但作为教学中的‘假设—检验’却有特别的意义。”

因此我可以说,科学研究的思维就是反思性的思维,或者说就是反省思维,再通俗一点说就是顺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循环运动。顺向思维越深刻,反向思维越彻底,循环往复越透彻,人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大的开发,创造力就会更强。

一、科学研究思维的萌芽——初涉文理交叉

1980年,我高中毕业回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学校的模样,几间破草房,石头垒起的课桌,冬天冻得发抖,夏天热得难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干了五年,1985年转为民办教师,一直到1990年我考上泰安师专。

10年的时间教过了除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

刚开始从事教学时,茫然不知所措,一是自己不懂教学,二是我所教的学生都是别的学校选拔后剩下的孩子。面对此景,我走着坐着都在想,用什么办法把课本知识的难度降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那时候由于年轻,跟学生很玩得来,唱歌、做游戏、爬山、到河里捉鱼……“玩”得很开心。凡是“玩”的事,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时间长了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学生对“玩”这么感兴趣?我能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游戏?有一次上音乐课,我跟学生说,这节课我们改成“唱诗课”,学生们都很惊奇,我把《工农齐武装》的歌词换成《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配着《工农齐武装》的曲子唱,结果孩子们很快就背过了,并且所背过的诗歌还不易忘记,孩子们“唱”得很开心,学习兴趣很浓厚,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以后“唱诗”成了我们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效果非常好。

尝到了“唱诗”的甜头后,我就在想,能不能在教学中推广这一做法呢?经过深思熟虑,我把学生会唱的歌尽量转化成诗词,或者说就是把诗词转化成“歌”,这样学生学习“诗词”就轻松了许多。

同时我也把这样方法顺向推广到别的学科教学中。比如在教物理时,我把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总结出来,理清楚,告诉学生做物理题最好是先根据题意画出草图,这样思维就会清晰化,画好草图后把用到的解题公式列出来,题意理解了,公式熟悉了,题就很容易解答了。我总结的物理解题歌:做题要巧,草图画好,列出公式条件要找到,这种公式不行那种方法找,那种方法找,解答好。物理解题歌用《共产儿童团团歌》的曲子唱,学生很乐于学。

由物理解题歌,我想到了顺口溜,这种近似歌词的顺口溜一是便于知识的归类;二是有助于理清学习的思路,便于形成严密的思维;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初中数学几何知识部分时,根据学生不会做辅助线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为什么不会做辅助线,关键是思路不清,找不到切入点,我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做好模板,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总结出了做辅助线的口诀:旋一旋,转一转,对折过来看一看,要是不全等,就做辅助线。

在教分解因式时,由于分解因式公式多,容易混,一是我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下功夫,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明确;二是我把分解因式公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制作成扑克牌,比如平方和公式:a2+b2=(a+b)2-2ab=(a-b)2+2ab。就可以制作成 6 张牌:a2、+b2、(a+b)2、-2ab、(a-b)2、+2ab,以此类推,其它的公式都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扑克牌,打牌时,只要凑齐一个完整的公式就算出牌成功。上课时学生每四人一组,打数学扑克,通过打牌,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活,对公式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也就更加牢固。1983年,我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学区统考中,平均分比第二名高34分 (而当时的这批学生都是其它学校选拔后所剩下的学生)。

当时,由于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我就尽量采取形象思维进行教学,以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在教历史时,我总结了历史形象记忆法。比如:“1”就是一条棍子;“2”就是水面上的一只鸭子;“3”是梳子、波浪;“4”是剪刀、小旗子;“5”是钥匙、秤钩;“6”是烟袋、小蝌蚪;“7”是拐棍、镰刀;“8”是望远镜、麻花;“9”是勺子、气球;“0”是鸡蛋、月亮、眼睛……比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38年,记忆时就这样想象:张骞出使西域要经过茫茫草原,草原上狼特别多,为了防备狼的袭击就必须带条棍子(1);张骞是位使者,要讲究仪表,为了不让头发凌乱所以要带把梳子(3);草原茫茫,一望无际,为了探路,所以要带把望远镜(8);三者一连就是公元前138年。这种想象性的记忆,不仅让枯燥的数字形象化、有趣化,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把这种形象记忆法运用到理科教学之中,发现效果也非常的好。我在教化学时,根据教历史学科的经验,总结出了化学元素符号形象记忆法。比如硫元素,小河流水弯弯绕 (S);下雨天小皮孩不怕淋(P)(“皮”暗示 P;“淋”谐音“磷”)……

根据学文科的顺口溜,我总结出了元素价位歌:一价钾钠银和氢,二价钙镁锌钡汞,硫是负二四六价,七六四二金属锰……

运用理科的思维进行文科教学,运用文科的思维进行理科教学,教理科时反思一下教文科时的做法,教文科时经常想想教理科时的感受,就是在这不断的思考和践行中,科学研究的思维在我头脑中悄然萌芽了。

二、科学研究思维的尝试——“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创立

1990年我考入泰安师专,从1991年开始专门从事语文教学,一直到2000年,10年的语文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尝试着用我文理交叉的经验,运用已萌芽的科学研究的思维创立了“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每次作文课,周五布置的作文,下周一还交不齐,就是交上的作文,好多要么是雷同,要么就是抄袭作文选上的范文。怎样杜绝学生不交作文或抄袭作文的现象发生?我想通过朝向“结果”的反省思维,想在写作的原点或者是出发点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想解决抄袭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抄袭是有适宜他抄袭的环境因素,如果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他还有抄袭的机会吗?对!实行限时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当堂完成。把这一想法立马付诸行动,几次试验,多数学生写不完作文。

怎样解决在限定的时间里写不完作文的问题?我就分析思考,学生写不完,是因为写作材料及写作知识储备不足,能不能提前告诉学生作文要求和范围呢?我把这一想法再付诸实践,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作文的题目、范围、要求,这样学生可以提前搜集材料,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意识的进行写作指导的渗透,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了。我实验半学期后,学生的当堂作文绝大多数就能完成了,抄袭的问题也解决了。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成作文的学生怎么办?我教过理科,对于做错的题必须要改正,为什么作文就一次定乾坤,不给学生再次修改提升的机会呢?我决定在讲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二次作文”,在作文训练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没有完成习作的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完成习作,完成习作的学生可再次完善提高。

一年后,学校举行作文计时赛,91级8个班设立一等奖14个,我们的实验班获得了7个一等奖,并且名次都在前面。

作文计时赛的成功,让我更加坚定了进行作文教改实验的信心,经过几年探索实验,逐步确立了“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的五个具体操作步骤:准备——写作——讲评——二次写作——评价。

第一步:准备

1.构建作文训练目标体系。这一环节的确立,是经过几个轮回思考和践行的结果。当时我们的作文训练是一种“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次作文都是临时性的决定,每次作文之间都没有多少联系,作文教学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训练体系。由各自为战到统一协调,由整体统一到局部落实,到实验教学,我们构建起了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体系。

2.提前出示作文目标。针对作文的盲目性,作文无啥可写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考,然后倡导“提前出示作文目标”。具体做法: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前,教师提前一周出示作文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作文片段练习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始终。学生则带着问题,依据作文目标,一是平时注意观察积累写作材料;二是加大阅读背诵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三是有意识地强化思维训练。

3.加强模写训练。课文是最好的例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举例的目的之一是引路让人模仿。要想使学生领悟作文之法,模仿练习必不可少。模写是一个过程,是写作训练中必须的环节,由开始生硬不成熟的模仿到后来成熟的模仿,以致最后自己的创造,这是写作应遵循的规律,这正如书法练习中的“描红”、“摹帖”一样,熟能生巧,巧能创新。其具体做法是: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作文”,以课文为素材,对经典性的课文、段落,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扩写、补写,或写读后感、评论等等,学习别人的好写法、好修辞、好构思……有所借鉴,才有所创新;有所继承,才有所发展。

4.加强作文指导课训练。作文指导课有五个环节:明确目标;回扣例文;交流材料;列写提纲;明确思路。指导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

第二步:写作

实行限时快速作文。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现实的状态下,大脑相应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之中,大脑潜在意识密度大、间隙小,从而使大脑无暇旁顾,专心于某一件事,其效率就高。

第三步:讲评

“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将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把批阅、讲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展示个性,学会作文。讲评课分为四个环节:确立目标;评析例文;互评互议;总结指导。

第四步:二次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讲评完毕后,一次作文的过程也就结束了。而“五步一体作文法”则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教师要“为学习而设计”,在评改完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再给学生提供一次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既可安排在课上,也可安排在课下。不管怎样安排,作文仍然目标不变,要求不变。学生可参考突破难点的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进行第二次作文。

第五步:评价

对于学生的“二次作文”要实行“动态评价”。对其进步,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还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希望,进一步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与决心。对进步快的作文、好的作文,可以通过朗读会、班有刊物、黑板报、文学社、投稿、展览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才华,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产生成就感,想方设法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写出更具个性的作文。

“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反映了一次作文教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它不是一“程”不变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五步”可变成“四步”、“三步”或“两步”。不管如何变化,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实践验证的结果,也就是努力践行科学研究思维的结果。该作文教学法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曾获得山东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鉴定一等奖,山东省教科所重点推介成果;并先后在《作文报》、《当代教育科学》上发表;其专著《五步作文教学法》2005年8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科学研究思维的初步形成——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

2000年,我担任新泰市汶南镇一中校长,并兼任汶南镇分管教学业务的主任,随着学习及交流机会的增多,我运用已有的科学研究思维经验对自己的“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进行了更多的反思,尤其是“作文指导课”,通过几年的深入实践,感觉“作文指导课”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应该取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分班级进行实验,经过对比实验,证明取消作文指导课是正确的选择。“作文指导课”取消后,“作文指导”放在哪里?经过周密思考研究,我把作文指导渗透在两个环节里:一是渗透在“阅读教学”中;二是渗透在“作文讲评”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这是“无意识”的指导,在讲评课中渗透“作文指导”,这是针对性强、实效高的指导。

(一)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的背景

在深入研究推广“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的同时,我越来越觉得仅就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改革是不行的,作文教学必须跟阅读教学融合,因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果割裂开了语文教学就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还会打折扣。

吕叔湘早在上世纪60年代谈中小学语文教学时就说过:“我觉得每逢在种种问题上遇到了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能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我问自己:语文学科的根本问题和解决途径是什么?山东语文教学专家吕清认为:“抓住了阅读和写作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 ‘牛鼻子’……。”而我们认为语文学科最根本的问题是识字、阅读和写作。识字过不了关,阅读就会产生障碍,写作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只有找到突破识字、阅读和写作难点的基本途径,才算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就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反省思维,我们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进行了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

(二)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构想

我先从整体出发,思考设计本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材的教学单元为单位,把识字、阅读、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验,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思维”比教“知识”更重要,通过接受教育,真正学会了思维的受教育者,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其意义都是重大而深远的。因此在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中,我们所践行的,不仅仅是在教知识,而是努力地去教“方法”,教“思维”,培养教师、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1.识字

为了解决“识字”问题,我们通过发散思维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找出识字困难的原因所在,以此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脑科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16岁之前,尤其是6-7岁之间,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人脑相应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极大,发展速度特别快,如果错过这一时期,人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发展速度都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尽快地突破识字关,我借鉴现行的识字教学法,结合脑科学原理,创造了“语境识字法”。

其具体做法是:本着韵律性、趣味性、故事性的原则,把中小学各册的生字,以单元为单位编成教材,把一个个生字都具体落实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好懂好记,学得快,记得牢。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

按照此方法,我们把中小学3000多个生字,编写成“语境识字”教材,利用活动课集中识字,一星期可解决一册的识字量,一年便能突破识字关。另外,运用“语境识字法”,不仅仅是识字,而且在识字的同时又能阅读,把识字与阅读融为了一体。

2.阅读

在搞好“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教学和写作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是从源头上找原因,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非常精辟地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善教者,学生能举一反三,不善教者,学生则举其一而不知其二,甚至举一丢一,其根本原因是教“知识”还是在教“思维”的问题,只有会思维的学生才能会“举一反三”,也只有会思维的老师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为此,我们把每单元的阅读课分为三课型,即举例课、仿读课、自读课。把最能体现本单元教学要求的课文定为“举例课”,举例课是示范课,是“举一”。仿读课、自读课是“举例课”的具体运用,是“反三”。仿读课、自读课可以打破课内外界限,引进自选的阅读材料。因此,举例课一定要教好学好,并且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思维。

举例课分为五个环节:

出示目标。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讲评读议。“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评”、“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要贯穿始终。特别是“议”,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华裔诺贝尔获奖者李远哲认为:“一个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不能每天只是迷迷糊糊地做题,不能连思想的时间都没有,那样你的脑筋就会像垃圾桶一样装满垃圾,是没用的。”

总结指导。根据讲、评、读、议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方法途径,并且通过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指导。

精读背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读书不同于念书,念书可以心不在焉,读书则必须用心去读,读出语感、读出情趣、读出体会,对于好的课文或片段要精读,直至达到背诵的程度。俗话说:厚积而薄发,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在上好举例课的基础上,再通过知识的迁移,信息的传递,指导学生上好“仿读课”、“自读课”。后两种课型也各分为五个环节。仿读课为:出示目标—熟读感知—对比评议—反刍总结—读写结合;自读课为:确立目标—阅读迁移—摘抄点评—交流体会—模写练习。三种课型,紧密联系,由“扶”到“放”,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写作课,我们运用的是“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四)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的成效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该实验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体系系统,从识字到阅读到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子系统中又有自己的控制系统,环环相扣,相互融汇,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新泰市通过写作免试进入大学的有三个学生,而从汶南一中走出的就有两个。

2.有利于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语文立体单元教学实验,注重大语文观下知识的生成,要求尽量打破学科界限,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新授课与复习课的界限,使语文学科更具开放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同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语文知识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地处理教材、教法、学生三者的关系,构建绿色的灵动课堂,思维活跃的课堂。识字教材的编写,阅读课的“循门而入,破门而出”,写作课的评议指导,每一步、每一环都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本课题实验中,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也在教学实验中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与学生在学习中一起成长。

课题实验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塑造出了一批名师,2003年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的第一名薛运锋就出自我们汶南一中。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讲究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练习写作,在写作中练习表达,学与用紧密结合,运用知识前后贯通、相互包容,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中有思,而写作教学重视二次作文的评议,给学生提供了写、评、改的机会,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次作文训练下来相当于写了多篇作文。这种顺向思维和反省思维的充分渗透和结合,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能力和敢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曾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实验课题,并通过了省级鉴定,且获得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我们以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为示范,推动各科教改实验。我在担任校长期间,汶南镇一中连年被评为新泰市中考教学先进单位,音体美成绩连年名列全市第一,同时学校也被评为泰安市教科研重点实验学校,汶南一中成为新泰市教科研的一面旗帜,我也被评为新泰市“十佳”校长。

由于教科研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我被调动到新泰市教育局担任教科所所长,主持全市教科所工作。这些年来,我出版专著2部,主参编专业书籍5部,在各地做专题报告300余场。新泰电视台、泰安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报》曾先后报道了我的事迹。在今年的山东省首届“正高级教师”评审中,我又评为“正高级教师”。

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认识规律。不过它把这个认识过程组织的更加具体、周详、精确。科学研究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一项科学研究可以包括这个全过程,也可以是只在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阶段里进行工作并取得成果。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的“科学研究的思维”初步形成。

[1][2][3]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80.214.

[4]约翰·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5]刘爱伦主编.思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

[6]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猜你喜欢

识字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