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伯南克:驱逐危机的智勇“斗士”
2013-03-27
■ 张 锐 本刊特约撰稿人
走进哈佛的“神童”
没有一丝的官僚家庭背景,更没有厚实的商业资本支撑,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狄龙的小村子中出生与长大的本·伯南克可以看作是平民百姓实现“美国梦”的又一个范本。伯南克的父亲菲利普是当地的一名职业药剂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夫妇俩生育了三个儿女,伯南克在家中排行老大。菲利普夫妇名下有一个规模不大的药店,这是伯南克的爷爷传承下来的。伯南克后来回忆说,大人总希望他也来店里工作,“不过我通常会赖在店里的漫画书架边,止步不前”。
孩提时代的伯南克受外公哈罗德·弗里德曼的影响较大。弗里德曼是一名犹太律法的职业朗诵者,狄龙村附近有一座名为奥哈夫沙洛姆的小犹太会堂,每个月中弗里德曼都会在固定日期到教堂做两次礼拜,而此时伯南克总会紧紧地跟在外公后边,久而久之,小小的心灵升起了非常虔诚的犹太信仰。当然,外公带给伯南克潜移默化的影响远非如此。跟在外公身边,本伯南克学起了希伯来文,弗里德曼精通国际象棋,年轻的伯南克于是被培养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国际象棋手,外公擅长吹奏萨克斯,伯南克也拜师学艺,而且后来达到了业余八级的水平。
犹太血统的聪慧与机灵特质在伯南克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彰显。两岁的时候,母亲发现伯南克非常喜欢摆弄数字游戏,而且经常会在村子里与别人玩硬币。3岁的时候,伯南克就对两位数的加减法烂熟于心。“如果我有16个便士,拿走4个,还剩几个?”类似于大人这样的提问,伯南克的母亲说儿子会立即报出正确答案。进入小学六年级时,伯南克赢得南卡罗来纳州拼字比赛冠军,如果不是后来在“edelweiss”(高山火绒草)这个单词中多加了一个“i”,他差一点就赢得了全美单词拼写锦标赛的冠军。高中时代,伯南克不仅自学了微积分,而且是加州SAT考试年度最高分获得者。由于各科成绩优秀,伯南克获得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
但伯南克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当时南卡罗来纳州的种族关系非常紧张,高中生的伯南克就深入到不同人群中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本小说,内容是关于一支由白人和黑人共同组成的篮球队。除此之外,伯南克还在所读学校发起成立了讨论种族问题的青年沙龙,同时在同年级发起以“种族矛盾”为主题的辩论赛,为了调动同学们辩论的积极性,伯南克经常自掏腰包给获奖者购买和派发小奖品。
结果似乎并不出乎人们的意外。17岁时,伯南克顺利考入哈佛大学,而且入学考试成绩达到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即便是在高手云集的哈佛校园里,伯南克的经济学学习成绩总是排名第一。因此,当四年之后大学毕业时,伯南克跳过了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被麻省理工学院破格录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命运的红地毯在眼前铺展开来。
遨游学术界
有着150多年历史的麻省理工学院堪称经济学的摇篮,这里先后走出了保罗·萨缪尔逊、保罗·克鲁格曼、皮特·戴蒙得、罗伯特·默顿等数十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自然,置身于大师云集的麻省理工学院,伯南克不仅时刻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思想盛宴,而且其体内本已藏量十分丰富的经济学元素被快速激活。
除了曲棍球之外,麻省攻博四年中伯南克最感兴趣的就是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研究。在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典力作《大萧条》一书所作的序言中,伯南克写道,“我相信自己是大萧条的痴迷者,就像有些人热衷于研究美国内战一样。”正是对大萧条的研究,使伯南克开始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在伯南克看来,一定的通货膨胀是一件好事,因此,他主张决策层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这一理论视角无疑为伯南克主政美联储后力推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时一件事会引致人们对自己命运的选择。博士毕业时,伯南克撰写的题为《长期承诺、动态优化以及商业周期》的论文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论文指导老师即后来出任以色列银行行长的斯坦利费希尔对伯南克的文章打出了所有博士毕业论文中的最高分。伯南克的学术兴趣由此得到再一次地激发。完成学业后,伯南卡直接把身份转换成了教师。
从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到升任经济学副教授,再到转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伯南克仅仅用了6年不到的时间,而在普林斯顿大学长达17年的任职时间,正是伯南克学术成果倍出的黄金时期,同时伯南克还出任了该校经济系主任,其间引来了杰出经济学家罗兰·伯拉布、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拉尔斯·斯文森等纷纷加盟,并最终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出色的国际经济学系和宏观经济系之一。
《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原理》是伯南克两本代表性著作。许多人认为,经济学研究或者说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必须通过复杂的数学或统计工具,然而,这种经院型研究方式似乎在伯南克的两本高品位教材中明显阙如。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伯南克摒弃了以往教材对数学推导的过度依赖,而是引用大量的范例给出了直观的经济学概念和观点;同样,在《宏观经济学原理》中,对于凯恩斯主义等经典理论的介绍和描述,伯南克也是从应用性的视角切入,让读者鲜明感觉到自己与思想大师并不遥远的时空距离。不仅如此,伯南克主张在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现实经济指标来决定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
央行在制定和执行其货币政策时是否应当考虑资产价格(股价和房价)变化的因素,是伯南克34岁时进入美联储作访问学者后重点研究的理论课题。包括国际清算银行、欧洲银行在内的许多权威机构和权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资产价格出现泡沫苗头时,中央银行应当先发制人。但伯南克指出,货币政策不应对资产价格的变化有所反应,因为一旦泡沫“破裂”,就很容易演变成一场恐慌。得出这种结论,除了伯南克潜心研究“大萧条”从而得出了“大萧条”的发生实乃美联储为制止华尔街过度投机而出台了灾难性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一思想判识外,他还认为,美联储无法可靠地鉴别出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而且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制止泡沫的目标而言也显得过于迟钝。看得出,如同对待通货膨胀一样,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看法,伯南克显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鸽派”。
改造美联储
按照伯南克的设想,在联储做访问学者工作结束后自己还会返回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台,然而,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到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再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近乎10年的实际工作质感与收获最终让伯南克决定留了下来。特别是2002年被小布什总统任命为美联储理事后,伯南克就完全打消了回到大学执教的念头。而让伯南克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联储的理事职位上呆了不到三年,就得到了小布什的再次钦点——出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4个月后,在美联储主席席位上浸淫了19年的格林斯潘宣布离任卸职,小布什将美联储的最高权杖交到了伯南克的手上。
在担任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期间,伯南克与小布什之间有过这样的一段小插曲。一次,伯南克在白宫中向布什总统汇报情况,布什注意到他一身黑西服却穿着一双淡褐色的袜子,忍不住说:“你在哪儿买的这些袜子?它们和你的衣服很不协调。”伯南克本着学者的诚实与不卑不亢,直接给他顶回去:“我是在GAP(美国服装连锁店)买的,7块钱3双。”在整个45分钟的汇报期间,总统几次提到他的袜子。有趣的是,后来以伯南克为首的整个经济团队都穿起了褐色的袜子。故事往往是一种映射。人们相信,在美联储的脸谱由络腮胡子取代满脸褶子的同时,曾经主张联储官员可以穿大裤衩上班的伯南克或多或少地会给这一“全球央行的央行”注入新的细胞。
变化很快发生。在就职演讲中,伯南克明确提到:中央银行应当尽量向公众提供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赖以决策的所有信息……,除了政策目标以外,包括经济预测值、对经济风险的评估分析框架或模型,为此,我们应当加快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预测值的速度,以及进一步延长预测期的长度。显然,伯南克希望改变的不仅仅是美联储的内部决策机制,而且还有美联储与公众的沟通方式,以此放大美联储决策的透明化程度。
由于美联储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的美联储一直倾向于不对货币政策过多解读,这种行事风格在格林斯潘的手上达到了极致。在对外讲话中,格老经常喜欢用模糊不清的字眼与市场进行沟通,如“非理性繁荣”、“可测量的步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价格稳定”或“防火墙”等等,至于公众是否能够理解,连格林斯潘本人也不得不自白:“我知道你相信自己理解了你所认为的我所说的,但我并不确定你是否明白,你所听到的并不是我所表达的。”
然而,人们发现,与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的讲话风格清晰明了,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并不多。不仅如此,同格林斯潘在任期中一味回避媒体采访完全不一样,伯南克任期内曾多次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专访。而在伯南克的努力下,美联储对未来经济景气指数和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由原来每年发布2次增加为每年4次,同时美联储公布货币决策会议内容纪录的时间由原来的会后6个星期提前为3个星期。另外,美联储还在美国国内有名的社交网络推特网站上开通了官方账号,美联储的新闻稿、讲话稿、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和每周的资产负债表数据都会通过推特公布,供公众了解与查询。
在提升决策透明度的同时,伯南克还令美联储手中的权力半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谁都知道,历任四任总统幕僚之下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直被视为华尔街自由市场经济领袖,他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认为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然而,金融危机的引爆最终让格林斯潘走下神坛,而也正是对危机的清醒认识,伯南克一改上任之初“维持政策延续性”的思路,开始在白宫和国会山中大声呼喊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最终导致了号称美国历史上最严厉金融监管法案的铿锵落地。根据新的监管法案,联储被改组为具有巨大监管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超级机构,负责监督美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还可以接管陷入危机中的大型金融企业和机构。当然,让伯南克喜出望外的是,美联储在行使对大型金融机构监管权的同时,原有的独立货币政策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弱和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联储有7位理事和12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共19位官员,不仅所属党派各异,思想观点也是千差万别,在这种背景下,伯南克能够玩转美联储,除了以高超的沟通技巧赢得总统的支持外,还与伯南克的人格魅力直接相关。据悉,伯南克在政治问题面前十分地低调,对于一切有可能给美联储带来党派嫌疑的话题,他都尽量回避不加评论;同时,虽然居于联储主席之高位,但伯南克没有任何的官僚姿态,并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敬重与赞赏。
与危机的肉搏
作为全球金融界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期间不仅带领美国经济从两次衰退中成功脱身,而且导演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及至伯南克从格老手中接过联储主席权杖的2006年,美国经济上空仍然艳阳高照。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事实时,彭博资讯对76名经济学家调查后得出结论,美国GDP当年增长3.1%已是铁板钉钉。如此繁华盛景面前,伯南克既感到与格林斯潘相比自己的渺小程度,更感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次贷危机以及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所有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预言,也将伯南克推到了能否力挽狂澜的风口浪尖。于是,人们看到,位于华盛顿特区宪法大道上高耸的美联储大楼昼夜灯火通明,激烈的争辩之后,伯南克手上高高举起的板斧迅疾落下。2008年1月,美联储将隔夜拆借利率调降75个基点至3.50%,迈开了近20年中最大幅度的降息步伐。紧接着的11月里,美联储连续四次掣动利率“闸门”,将基准利率直线下沉至0至0.25%的目标区间。一年不到的时间,美联储将基准利狂降500个基点,其降息幅度和降低频率为美国历史所罕见。
“伯南克疯了”市场顿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人们普遍认定的是,紧跟历史上最低利率水平之后的必然是通货膨胀的魔影。公众对伯南克的否定声也与日俱升。《华尔街日报》定期举办的民意测验显示,刚开始时经济学家给伯南克打的分数为B或B-(以100分制计算,相当于85分),但是到了2008年中旬,他的得分降到了C(75分)。然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手持长矛的伯南克并没有放慢进攻的脚步,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中祭出了更加威猛的“杀手锏”——四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
首轮量化宽松(QE1)期间,美联储总共购买了1.725万美元的债券或证券,尽管华尔街的部分银行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并没有阻挡住美国经济自由落体的趋势。资料显示,QE1运行到次年,美国经济依然出现了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大萎缩,萎缩幅度达到2.4%。开弓没有回头箭。2010年11月,伯南克再一次踩下量化宽松的闸门。与QE1相比,旨在购买政府长期债券的QE2虽然只有6000亿美元的规模,但量化宽松的累计效应开始显现,至QE2结束的前一年度,美国经济增长达到2.9%,创出了五年来的最好收成。
然而,接踵而来的国际市场上大宗资源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又让两轮量化宽松的光环褪色了很多,“本直升机”的帽子也毫不留情地戴在了伯南克的头上,甚至伯南克参加国会举行的QE专题听证会时也非常清晰地听到了讥讽与嘲弄的唏嘘声。不过,与许多人紧紧盯着商品价格完全不同,伯南克最为关注的是当时并没有好转的就业市场状况。因此,还没有等QE2结束,伯南克就提前三个月启动了“扭转操作”,即所谓的QE3,其目的是运用8个月的时间采购4000亿美元6年期至30年期的国债,同时出售相同规模的三年期或更短期的国债。
对于前期量化宽松的自我评价,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三轮QE贡献了4.3%的GDP增长和300多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对此,许多人认为,应该是伯南克见好就收的时候。但是,出乎于所有人判断之外,QE3结束不到三个月,美联储就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承诺除了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之外,还维持“扭转操作”不变。让许多经济学家大迭眼镜的是,与前三轮QE相比,QE4并没有设定具体的鸣锣收兵期限,这就意味着伯南克会在量化宽松之路上走得更远。
睿智、沉着、冷静、敢于担当而不为舆论和政治压力所左右是手持QE利剑的伯南克在与危机搏斗中留下来的一副剪影,而QE则宛如一颗“还阳丹”令美国经济肌体重现亢奋。公开资料显示,截止今年7月底,美国经济已实现连续43个月的正增长,失业率从危机中的10%降至7.4%;进入2013年以来,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先后三十次摸到历史新高,大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升至11.3%,是金融危机前的两倍之多。与此同时,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家庭的净财富记录升至70.3万亿的历史记录高位,金融负债比率(消费债务占收入的比率)下降至33年来的最低水平。
无疑,四轮QE之中美联储向金融体系注入了超过2.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量,使得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由伯南克执掌联储之初的8680亿美元膨胀到目前的3.532万亿美元。尽管如此,相对于日本央行32%、欧央行31%以及英国央行27%的规模占比而言,总资产占GDP之比仅为21%的美联储依然显得非常地轻盈与健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受买入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利息收入增加推动,2012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了889亿美元利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盈利能力远超高盛、谷歌等美国巨型企业。而鉴于伯南克的巨大贡献,美国国会破天荒地给伯南克派发了19.67万美元的年度最高奖金;同时,作为全球最有权力的人物,伯南克走上了《福布斯》与《时代》杂志的封面。
继任者的大考
论年龄,今年只有59岁的伯南克完全可以争取第三期连任,而且伯南克丝毫不缺继续留任的底气和人脉。然而,伯南克已在多个场合暗示“已厌倦美联储的任职”,而且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伯南克在岗位上的时间超过“他本人所愿”。因此,如果不出意外,伯南克将在2014年1月正式结束自己在美联储为时四年的第二个任期,而谁能接过美联储主席之棒自然就成为了国际社会高度热议的话题。
目标似乎已经出现。从前财长蒂莫西·盖特纳,到前美联储副主席唐纳德·科恩,再到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泰勒,奥巴马似乎并不缺乏合适的人选。不过,在仔细搜罗与甄别之后,外界将最具竞争力的对象锁定在了美联储副主席妮特·耶伦和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的身上。一个不为人知的背景是,萨默斯任职于财政部时曾“极力”支持耶伦进入美联储理事会。如今20年过去,耶伦将与自己PK高下,这恐怕是当年萨默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
现年66岁的耶伦拥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担任政府公职前,耶伦曾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名校任教。论资历,耶伦可以说是底气十足。她先后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之职,主政过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2010年由奥巴马提名为美联储副主席,其在美联储系统的工作时间长达20年。重要的是,她与伯南克配合默契,参与制定了近几年来的量级货币刺激政策,同时,耶伦领导了美联储内部沟通策略小组,是美联储沟通策略这一非常规政策推行背后的“设计师”。
出身于犹太家庭的萨默斯堪称是学界巨星。27岁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8岁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37岁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39岁获得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42岁成为克林顿政府财长,47岁重返哈佛担任校长一职,51岁时担纲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之职,萨默斯创造的一连串纪录令人难以望其项背。重要的是,作为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萨默斯乃白宫常客,有着与奥巴马更多的交集。
比较而言,虽然在学界知名度方面耶伦要逊于萨默斯,但缺乏货币政策管理经验则是萨默斯的软肋。不仅如此,与“口无遮拦”的萨默斯相比,耶伦显得温和而沉稳。在一个经济学家的会议上,萨默斯公开表示,由于生物学方面的原因,男人比女人更适宜于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发展,随后,美国妇女组织以“性别歧视”为由将萨默斯告上法庭,同时引来了女性议员们联名致信奥巴马为耶伦背书。据悉,目前美国参议院大约三分之一的民主党人向奥巴马发出了一封签名信,敦促总统提名耶伦升任主席。而《华尔街日报》作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2位经济学家里有35位预计耶伦将获得奥巴马的提名。如果真是这样,耶伦不仅将成为美联储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而且将打破美联储副主席从未有人升任主席职位的百年魔咒。
然而,相比于谁来接管美联储而言,外界更为关注的是继任者能否承接以及如何延续伯南克时期的货币政策。分析发现,与伯南克一样,耶伦属于通胀“鸽派”,这意味着耶伦在允许一定通胀目标的同时,会继续维持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取向。同耶伦相比,萨默斯应被视为既非“鹰派”也非“鸽派”的人物。在对待量化宽松政策问题上,虽然萨默斯谈不上是十足的拥趸者,但也认为QE“没有什么坏处”。因此,无论是耶伦还是萨默斯主政美联储,未来一定时期内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出现大的逆转。
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维护得来不易的经济增长和预防不确定性的通货膨胀之间,未来美联储主席都必须具备超强的平衡与协调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