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路径选择
2013-03-27苑宏园
苑宏园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改革开放后,鼓励本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之后的20年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上升缓慢,并存在一定的波动。直到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投资区域等方面都不断扩大。
(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00年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受阻碍逐步减少,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还只有17.75亿美元,到了2008年就激增至52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71.97%,虽然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降为480亿美元,但2010年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经济回落的背景下逆势上扬,增加至680亿美元,2011年又进一步增至746.54亿美元。
(二)投资主体向民营企业转变
自我国“十五”计划提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之后,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其投资成功率也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从投资额来看还是国有企业比重大,但是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来看,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近年来,我国沿海及内地发达地区已有上千家民营企业在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后进入国际市场,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将会是民营企业。
(三)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区域主要分布于港澳地区和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投资区域逐渐向发达国家扩展。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收入较低的地区。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034.3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1.43%;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存量为551.72亿美元,占投资存量总额的13%,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不足,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欧洲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5%。
(四)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上,集中于资源开采、加工制造、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明显偏少。截至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5.97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34.29%;采矿业144.46亿美元,占19.35%;金融业60.7亿美元,占比为8.13%;批发零售业103.24亿美元,占比13.83%;制造业70.71亿美元,占比9.43%。而含金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仅为7.7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仅为1.0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仅为7.07亿美元,占比只有0.95%。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步伐不断加快,但并不理想,这既有国内外环境的制约,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因素。
(一)国际环境因素
首先,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盛行,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国际合作加以阻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
其次,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局势动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影响巨大,未来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恐怖活动加剧,突发事件频繁。这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形成了制约。
第三,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导致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不同,这就造成了投资国和目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导致企业跨国并购的失败。
(二)国内环境因素
首先,我国尚未出台规范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相关法律,致使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没有权威的法规依据。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复杂,也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且审批耗时过长,也容易使企业贻误商机。国内的外汇管制和金融资本市场尚不完善,造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困难。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全面、及时地了解东道国的政策、市场情况、文化背景,对指导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作用重大。但是我国尚未建立为企业提供跨国投资与合作信息的专业平台,而企业凭借自身又无法全面、及时地获取信息,这就增加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难度。
(三)企业自身因素
首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规模还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最新的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上榜的11家中国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
其次,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一个好的经营管理团队是成功获取投资信息、开拓市场和盈利的保证。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缺乏善于国际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制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金融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外汇管理制度过于严格,这些都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制约。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政策和投资体制,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扫平障碍。
(二)构建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平台
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仅凭企业自身无法快速、全面地获得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信息,这就使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为此,我国应尽快构建专门提供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信息的平台,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效服务。
(三)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加工制造、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明显不足。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主要是亚洲、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较少。应在保证加快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前提下,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并大力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学习性投资。
(四)企业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
目前,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才储备方面还比较薄弱,国内相关人才较少,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进行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很多人员未经过专门学习或专业培训,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单一,家族化倾向严重,不能合理地用人,导致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缺少科学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因此,应加大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力度。
(五)积极争取国际资金支持
资金是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败的瓶颈。我国现阶段的体制、制度和金融市场环境,导致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融资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我国体制制度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放宽外汇管制之外,积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资金支持也是一条捷径。
(六)以采取多元有效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当今社会,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方式是跨国并购,我国的企业也大都采用此方式。此外,应根据不同的投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向东盟国家进行投资时,可采取经济合作的方式,通过输出设备、劳务等,或通过在当地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公司等进行投资。
[1]刘志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物价,2011(2).
[2]李保民.中国对外投资的政策与支持[J].国际贸易论坛,2008(01).
[3]凌丹,赵春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4).
[4]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