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as...as表达式研究

2013-03-27李淑静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用例表达式意向

李淑静

(河南大学,开封,475001)

1.as...as的语义特征

as...as表达式是英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表达式,第一个as是副词,放在主句中,后跟进行比较的特征(多为形容词);第二个as是连词,引导比较从句。as...as主要用来表示同等比较(comparisons of equivalence),涉及比较的对象(target of comparison,简称T)、比较的参照基础(base of comparison,简称B)以及进行比较的特征(characteristic,简称C)(Quirketal1985)。同等比较主要表示T与B在C方面极为相似。所谓“同等”,指“在特性或状态方面相似;有一样的价值、功能、意义等等”①,所以as...as表达式也被称作等同表达式(equative construction)(Haspelmath & Buchholz 1998),如“as white as snow、as obstinate as a mule、as soft as silk”等。这些例子都是不同的人或物的相同特征的比较,是单一变量的比较;但是as...as表达式还可能涉及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变量(Quirketal1985:1132),表示同一事物或人的不同性质比较;或表示不同事物或人之间的不同性质比较,呈现出递进、让步、条件等语义关系(李淑静2007)。例如:

(1) The task at hand is asbasicas it isdifficult.

(2) She is astallas he isshort, and he is asfatas she isthin.

例(1)是比较“任务”的两个特点:“基础的”和“困难的”;例(2)比较一男一女两个人不同的体貌特征:他们俩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显然,从以上两例很难让人看到“相等”的内容。不仅如此,在例(2)中还出现了两对反义词。类似的例子还有:

(3) He is asbraveas he isloyal.

(4) She is asuntalentedas she isattractive.

(5) The fashion industry parades stick-thin models before young and impressionable onlookers, indoctrinating them with the notion that a girl is only asbeautifulas she is thin②.

例(3)表示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特征,不过这两种特征表现的是这个人正面的、好的方面,可以解读为“他既忠诚又勇猛”。例(4)同样是对同一人的两种特征的描写,所不同的是该句的两个特征一褒一贬,可以解读为“她虽然长得迷人,但没有什么才能”。例(5)尽管也是对同一(类)人的不同特征的比较,但是它的语义解读与(3)、(4)都不一样,表现为一种条件关系,即“一个女孩子只有瘦了才漂亮”,在这里“瘦”是“漂亮”的必要条件。除了这些对同一个人或事物的不同特征的的比较,如例(2)那样对于不同人或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的比较也是常见的,如:

(6) His face was asbitteras hers wassad.

(7) Dobbin looked aspaleandgraveas his comrade wasflushedandjovial.

通过以上这些例句的语义分析,我们看到在as...as这一等同表达式中有异质的比较、甚至反义的比较。那么,语言使用者为何会选择使用as...as来表达这样的语义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即语言主体依赖具体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做出的适合意向态度的选择。

2.as...as表达式的事件依赖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使用语言来表达各种各样可能的情景、状态、事件和关系。但是正如Langacker(1987:278)所说:“语言约定不能为语言主体想要表达的每个可能的情景都提供固定和统一的表达”,因此,语言主体作出一个表达受到语言建构的限制。同时,语言系统的建构同语言的使用密切相关,并源于语言的使用。人类已经发展和建构出来的语言系统就是人们基于语言使用的结果(Croft 2000;Langacker 2000;Tomasello 2003)。而语言使用的实例(actual instances)就是“用例事件”,即“说话人在特定的环境为特定的目的而组装起来的象征性表达式,这一象征关系是详细的、依赖语境的概念化与某种类型的语音结构的配对”(Langacker 1987:65)。语言使用者必须将其语言系统同事件联系起来,以表达某些交际意向或者解读别人的话语。当语言使用者要具体表达一个事件时,他要在规约的语言表达式中搜索与之匹配的结构。但是,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有与之匹配的结构来供语言主体使用,这便有了通过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产生的新结构,并最终有可能会成为语法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的语言使用对于语言系统中新模式的产生有重大作用。例如,不少动物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勤劳、忙碌的,但是在描述“繁忙”状态的明喻中,却只有“as busy as a bee”和“as busy as a beaver”最终成为习惯用语,成为表达“忙”的用例事件的特例。不过,从历时来看,语言主体首次使用“as busy as a bee”和“as busy as a beaver”来表达“忙碌”的意义时,有可能是因为他不能找到可以“匹配”语境和其交流意图(比如他希望表达更加形象,有头韵)的现成的语言表达而为之。这两个短语成为惯常表达,经历了作为一种新模式、新的用例事件的阶段。

由此看来,用例事件as...as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表达的建构依赖于话语主体对于所要表达的事件的本质和真实特性的认知。as...as表达式作为一个进行比较的结构,自然是离不开对所描述对象的物理特征的把握;二是具体的表达还要依赖主体对事件的感受。主体在感知描述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过程中,对象的某一(些)物理属性经过主体在一定语境下的意向性的筛选、认定,映射成为主体的心理感受,这样的心理感受就是Davidson(1980)所说的事物的心理属性。所谓心理属性,是Davidson(1980)提出的事物的二元属性之一。他认为事物具有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前者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物理特征,后者源于前者,体现为事物所引发的感觉主体的心理感受。例如一位妈妈讲她和两岁的儿子玩模仿声音的游戏。她问完了动物的叫声后,心血来潮“乱问”起来:“房子怎么叫啊?”儿子答:“叮咚”③。众所周知,房子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如果让一个成年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都会觉得这问题莫名其妙。但在这个小孩心里,房子是发声的,门铃声就是它的叫声。他可能觉得门铃是房子的一个组成部分,门铃发出“叮咚”的声音就是房子的一个特征。这是他从房子得到的个人体验,并从中产生心理感受。这个感受显然是形象、具体的,且为这个小孩特有,这也成为“房子”的特殊的心理属性。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属性主要体现为三个特点:(1)心理属性是事物自身的性质,为感知主体所能辨析;(2)心理属性是感知主体从个人角度对感知对象得到的体验,所感受到的心理状态是直接体验的、具体的、甚至是形象的,而非间接获得;(3)心理属性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徐盛桓2011b)。

事件同样是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交织。具体到as...as表达式,表示同比的具体表达主要描述的是事物或人的物理属性,而表示异比或反比的表达,更多的是强调所描述对象在感觉主体心中引发的心理感受。例如:

(8) He is astallashisfather.

(9) He is aspaleas he ispolite.

例(8)是就对象的身高进行描写,其高度是和参照者一样的。这个句子主要是陈述一个关于身高的物理事实;而例(9)虽然也有对所描述对象的物理特征的描写——脸色苍白、彬彬有礼,但是却又不同于例(8)那样单纯的物理特性描写。试比较:

(9′) He is pale and polite.

(9′)是直接描写对象的物理属性;而例(9)将两个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特征放在表示同等比较的as...as表达式中,主要是表达主体的心理感受使然,体现的是“感受意”(徐盛桓、陈香兰2010)。例(9)中的“脸色苍白”和“彬彬有礼”虽然无法在同一个范畴进行比较,但是它们对表达主体的心理引发的感受却是可以比较的,而且这些心理感受的异同可通过话语主体心中对于事物的“感受度”来衡量;不论什么特性,都可以在这一“感受度”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具体到例(9),“脸色苍白”和“彬彬有礼”可以进行比较,并且说它们是“一样的”,这里体现的其实是“感受度”的比较,即两个特征引发主体产生了相同程度的感受。所以,as...as之所以可以用来进行异比和反比,是不同的物理属性引发主体产生了“感受度”相同的心理感受。

同时,as...as表达式的又是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统一。所谓意向内容就是话语主体以什么为其内容和这样的内容如何归结为一定的语言表征方式。“正是心的状态具有意向内容,它才能够表征所表征的东西”(唐热风2001)。例如上文所说的“as busy as a bee”和“as busy as a beaver”就是主体表达“忙碌”这一内容的两个不同的具体的语言表征方式,而这些具体表达之间的差异是意向态度使然。所谓意向态度是在语言运用时话语主体在一定的情景和语境中对意向内容所指向的对象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的反映(徐盛桓、廖巧云2013)。从意向性角度来看,as...as的不同具体表达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实现是话语主体立足于意向态度,从而做出相应的语言表达选择的结果。

3.as...as表达式的意向态度

语言所表征的是心理表征,体现语言主体对想要表达的某事件所持有的意向态度(徐盛桓2011a)。意向态度分为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和心理态度三个次范畴(徐盛桓、廖巧云2013)。

3.1 as...as表达式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相信、知道、怀疑、害怕、希望、热爱、憎恨等等的心理感受。具体到as...as用例事件,主要体现为相信、知道、喜爱和厌恶的感受。例如:

(10) The gunman, 23-year-old Jarrett Jordan, isasunstableasheisdangerous.Apparently, he is holding four hostages, including his own infant daughter.And remember, he’s already shot three people.

(11) He was almostaswideashewastall, with a solid, muscled frame.

例(10)描述一个持枪劫持人质的罪犯。根据人们的社会常识,这样的人肯定是危险的,而且这个罪犯已经射杀3人,还把自己的女婴也作为人质,可见其丧心病狂。这句话体现出话语主体相信罪犯极危险又情绪多变的心理。同时危险和情绪多变都是负面特征,将他们用在as...as表达式中,强调这两个特征所引发的表达主体的感受,也体现表达主体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例(11)是对一个人的体格的描述,此人身材魁梧,健壮。这是话语主体看到这个人后做出的一个描述。体现出其知道这样的事实的心理状态。同时,因为是两个正面特征的心理感受同现,也有喜爱的成分在里面。

3.2 as...as表达式的心理估量

心理估量指主体认为对象显[显要,与之相对的为“次要”]于、前于、显[显现,与之相对的为“隐现”]于、先于……另一(些)事物事件。如本文开始时所讲,as...as表达式涉及比较的对象和参照的基础,在具体的表达中,两者在句子中的顺序不同,对象在前,参照在后。所以话语主体使用as...as结构本身就体现出主体希望突显对象的特征的心理估量。例如:

(12) Fortunately, the storm, which wasasbriefasviolent, began now to relax.

在这个例句中进行比较的是风暴的两个不同特征:短暂、猛烈,但它们不是并列或转折的关系。相对来说,短暂是风暴好的一面,猛烈是它糟糕的一面。那么,在这句话里,说话人是要突出哪个方面呢?根据前文我们对于as...as表达式的心理估量的分析,说话人应该是要强调“短暂”这一特征的,因为它是比较的对象,而“猛烈”是参照。而这一点从句首的“fortunately”得到支持;正是因为风暴短暂,这才是庆幸的地方。在解读的过程中,明白说话人的这一心理估量,才会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再如:

(13) I’m not boasting, but she’s reallyasbeautifulassheisintelligent.

(14) Sheisuntalentedassheisbeautiful.

为了说明方便,例(4)在这里作为例(14)与例(13)进行对比。两个例子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关于相貌和才智的特性描写,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在我们的认知当中,一个人才貌兼得是不多见的,要么有才无貌,要么有貌无才。所以,对于漂亮的人,人们会关注其是否有才,而对有才的人,人们一般不过高期待其相貌。因此,在例(13)中,说话人极力强调的是美貌,将其置于主句当中。有趣的是,说话人为了说服听话人,在句首还声明他不是在吹牛,“她”真是不仅有才,而且漂亮。例(14)恰恰相反,漂亮居于参照的位置,被强调的是“无才”。使用as...as表达式是话语主体心理估量的选择。

3.1 as...as表达式的心理取向

心理理取向是对意向内容里的对象以常态的(中性的)、形象的、委婉的、谐趣的、夸张的、亲切/冷谈的、责备/表扬的、正面/负面的、美/丑化的等心理取向加以观察和叙述。as...as作为明喻的典型的表达手段,就是要达到形象表达的目的。同时,话语主体还可通过as...as表达式,传达幽默或委婉等意图。例如:

(15) This guy was five-foot-nothing,astallashewaswide.

一个人无论怎么矮胖,恐怕都不会长得宽度和高度是一样的。这里使用as...as的表同比的用例事件,体现话语主体的心理感受,并达到夸张和形象的效果。

再如上文例(2)描写了一对夫妇,两人的外貌特征如下:女的高、男的低;女的瘦、男的胖。两人站在一起,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比较,将这些外表特征用as...as表达出来,意即妻子的高个子在话语主体心中产生的感受度同她的丈夫的矮个子的感受度是一样的,更加凸显两者的不协调,稍有打趣或丑化的取向(视具体语境而定)。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因为对事件的描述使用了as...as结构,其表达意图不同于将两个表示性状和特征的形容词简单地并置。因为从句部分的特征是作为参照,而主句部分是描述目标,有主次之分。再者,使用as...as这一比较结构,说话者也有强调两个特征的密切联系的意图,引发受话者的注意。例如,当面对“一项基础却很困难的任务”这一事件,话语主体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为一定的意图而把这一事件建构出一个用例事件,将其内容用适合的句子表达出来,如“The task is basic and difficult”,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基础性的工作会比较简单。但在这一事件中却并非如此。假如说话人想要强调说明他感觉这个任务同时具有“困难“和”基础”的特点,又想突出它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有难度的工作的认知,他才会选择具体表达为“Thetaskisasbasicasitisdifficult”。

4.结束语

as...as表达式是事件描述和态度表露的统一。话语主体不仅注重对象和参照的特征、性质,更为注重两者所表现出的特征、性质所引发的话语主体的心理感受,从而更能将事件中的对象同主体的心理取向、估量和态度有机结合。当相异或相反的特征出现在as...as用例事件中,表达就产生了表达相同感受度的感受意,即主体的心理感受。所以,as...as表达式的运用是一个心智过程,这个过程具体体现为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过程,即话语主体在一定的事件中用能体现主体心理感受度和意向态度的as...as的具体表达。

附注

① 《韦氏学生词典》http:∥www.learnersdictionary.com/search/equivalence

② http:∥www.angelfire.com/dragon3/derdracheden/Myths

③ hppt:∥crappypictures.net

Croft, W.2000.ExplainingLanguageChange:AnEvolutionaryApproach[M].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Davidson, D.1980.EssaysonActionsandEvents[M].Oxford: Clarendon Press.

Langacker, R.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acker, R.2000.A dynamic usage-based model [A].In M.Barlow & S.Kemmer (eds.).Usage-basedModelsofLanguage[C].Stanford, CA.: CSLI Publications.1-63.

Tomasello, M.1999.TheCulturalOriginsofHumanCognition[M].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omasello, M.2003 .ConstructingaLanguage:AUsage-basedTheoryofLanguageAcquisition[M].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spelmath, M.& O.Buchholz.1998.Equative and similative construction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A].In van der Auwera, Johan (ed.).AdverbialConstructionsintheLanguagesofEurope[C].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77-334.

Quirk, R., S.Greenbaum, G.Leech & J.Svartvik.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徐盛桓、陈香兰.2010.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4):331-38.

徐盛桓.2011a.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4):1-12.

徐盛桓.2011b.移就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3):323-34.

徐盛桓、廖巧云.2013.意向性解释视域下的隐喻[J].外语教学(1):1-6.

唐热风.2001.心身世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淑静.2007.as...as构式形成的认知研究[J].外语研究(3):18-23.

猜你喜欢

用例表达式意向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一个混合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数表达式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