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地区召开
2013-03-27吴启琳
随着现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凸显地方文化的个性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研究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既是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2013年10月23日,由台湾地区“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主办,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客家研究中心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湾高雄应用大学协办,大仁科技大学人文暨社会学院、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承办的“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三场大陆与台湾地区学者的专题学术报告、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旨在推动各界掌握社会动脉、客家文化与职场伦理,探讨交流培育学生具备多元文化、伦理思考和从容应对职场生涯的能力的路径以及实现“产、官、研、学”相互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方法。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高雄应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部分相关专业学生及台湾六堆文化传播社、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务处、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公共服务组与詹姆士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议。
上午短短的开幕式结束,随即转入研讨会的主题报告环节。首场演讲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地方文化研究》主编李冬妮教授给大仁科技大学师生带来的以“大陆地方文化研究状态及趋势”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大陆各省区的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刊物及相关研究主题,接着从人文学科研究的转型、“地方文化研究”的困惑、地方文化研究的概况三个方面对大陆地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宏观阐述,最后又以江西地方文化研究为例进行了细致的个案介绍。在报告中,李教授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地方文化研究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要考虑当下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还要充分关照一个民族、一个人群、一个群体的向心力所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或者特殊的文化,为了将其具体到可以界定的一个事物,我们往往会对其框定一个“地方”的概念,即划出一个边界;为了更好地把握不同边界的文化,则要求我们具有不同学科的知识,涉及到民俗学、文化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还有艺术学等不同学科。在谈到地方文化研究的概况时,李教授分别从“谁在做研究”、“研究些什么”、“地方政府的角色”、“人员的特点”、“困难所在”等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分析,指出产、政、学、研的结合十分有必要,其原因是学校培养学生做研究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对政府来讲,它有发展地方的愿望。而就江西地方文化研究而言,它曾经经历一个“赣文化的兴落”的过程,但却是一种“摇篮文化”,江西地方文化研究可以做多元研究,但在戏曲、傩文化、民间信仰、堪舆文化以及八大山人研究等方面还做的不够,需要寻求更多的合作。
紧接李教授的发言,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吴启琳博士从赣南客家迁移个案文化作了细致阐发。吴启琳首先回顾了目前已有的几种赣闽粤边区客家研究范式,进而从赣南客家迁移的地理条件、地域开发与移民的进入、客家文化基本社会秩序的建立三个层面作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无论是生态变迁视角也好、族群冲突导向也好,国家认同的理解也罢,结合社会变迁以理清特定客家区域的人们的迁移状况,可以切实加深对“客家区域的形成”的“同情之理解”;特别是将客家人口迁移的过程、特征的各个剖面细致揭示出来,将大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客家文化内涵的理解。随后,台湾六堆文化传播社、《六堆风云》杂志社钟振斌社长从现实出发,以具体的客家文化传统与现代职场伦理相结合的具体案例为中心,作了以“客家文化与职场伦理”为主题的经典职场伦理讲演,对将客家文化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了很好的示范与诠释。
下午13 时30 分至15 时30 分的圆桌座谈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向与会学者推介了《地方文化研究》杂志,并阐述了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刊物发表情况。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处处长曾美玲介绍,屏东县政府对于客家文化的产业化十分关注,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也很注重产、官、学、研的结合;希望今后两岸及各界学人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接着,台湾詹姆斯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吴志成总经理、大仁科技大学董事会秘书黄菊治教授、休闲暨餐旅学院院长廖少威教授、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张重金教授、图书馆秘书林聿中教授以及该校其他诸多院系的领导、教师围绕“趋势与转机——客家文化产业”、“问题与策略——案例分享”以及“职场与伦理——沟通管理”等主题,就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客家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特别是在对接“产、官、学、研”及打通其中的障碍方面的讨论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