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助推江西崛起新跨越
2013-03-27万明
万 明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加快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助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是全省交通运输的中心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适应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和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实际出发,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要更加注重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
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要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
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就是要坚持把调整结构作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作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推动交通运输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
推进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随着国家层面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在省、市一级层面,就要综合考虑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找准五种运输方式的各自优劣式,做好大规划,明确各自职责,真正实现综合运输的大格局、大发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在当前,一是要主动对接大交通的格局,主动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二是要在公路建设领域,在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建设这条主线的同时,抓好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协调发展,加快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之间的“断头路”建设,实现“三路衔接、有机融合”。三是要抓好公路建设与水路建设协调发展,江西虽然是个内陆省份,但水路资源丰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水路建设中,要尽快使目前通航“段”,打通为通航“线”,最终建成水路“航道网”,并与公路、铁路、航空有机衔接。四是要抓好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基础建设与运输协调发展,抓好综合物流园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运输,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加强除管道运输外的四种运输方式沟通衔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是要抓好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既重建也重管,既重建设过程中的管,也重建成后的管,包括前期工作中的路线走向、设计的优化,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建成后对管理的重视和提升,以及全行业的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要更加注重提升交通公共服务功能。
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目标。
当前人民群众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级,更安全、更舒适、更快捷、更经济,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这就要求要牢牢把握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属性,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将服务理念融入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如,着力提高老少边穷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促进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交通基本公共服务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显著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增加人们出行的选择性,实现运输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的大力提升。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建设普通公路服务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运输服务。
第三,要更加注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这些年交通运输得到长足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社会大众的肯定。交通运输发展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如何破解土地、环境、资金等多方面制约,摆脱对劳动力、资本、能源等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引领交通运输产业跨越发展,提升行业总体竞争水平,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实现交通运输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道急待解决的命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核心是推进科技创新。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新趋势,加快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要强化思想认识,着力增强行业各级领导干部、从业人员创新意识,以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陈旧观念。一方面,要指导和推进行业科技工作深化体制改革,着力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机制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结合,科研课题与项目结合,加大应用科研工作的力度。
第四,要更加注重建设资金的筹措。
今后一个时期,仍是交通运输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根据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网修编规划,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6000公里,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一是融资压力大。2012年底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多项规定对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交通基本建设融资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建设成本压力大。当前在建和今后新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大多处于偏远山区和省际交界处,施工难度大、桥隧比例高,建设成本普遍在5000到7000多万/公里,有的过万。三是还本付息压力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还本付息逐步进入高峰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要坚持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和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两手抓、两手硬。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既要进一步盘活交通现有的存量资产,把交通现有资产和未来可预期获得资产,作为资本进行运作,筹集建设资金;又要进一步创新交通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融资政策,跳出交通系统内现有资金范围,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除采取传统的招商引资、经营权转让、股票、债券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还要大力运用现代金融衍生工具融资,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在降低工程造价方面,要求预工可路线方案比选应充分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外业调查和地质勘察工作,按地形地质选线、安全环保选线的要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推荐路线走廊带。路线方案应以完善路网功能和控制投资为主,缩短路线里程、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对偏远山区等流量不大的高速公路,可采用标准等级低,或采用高等级公路。
第五,要更加注重对权力的监督。
交通运输部门建设资金多,资金流量大,需要更加注重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工程廉洁。加强监督,要注重四个环节。一是要抓重点,交通系统腐败高发区多是工程建设领域。要加强对这一领域以及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分管领导要定期轮岗,一般分管不超过五年。二是要注重制度设计,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制度设计要与相关法律衔接好,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把那些通过查处和解剖案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制度规定,保证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行得通、做得到、有效果。三是要重视统筹协调,着力加强制度的系统性。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招标投标、转包分包、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物资采购等重点部位和环节,抓紧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四要抓好制度落实,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抓好工程项目参建人员的学习教育,加强制度宣传,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