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稿件格式要求
2013-03-26
为方便读者及规范本刊体例,现将投稿格式要求统一如下:
1.稿件组成部分
▲中文题目
▲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正文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摘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约200字的中文摘要,另请选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不用标点符号。
3.正文格式
1)小标题一般占一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请用一、二、三……;1.2.3……;1)、2)、 3)……。 或 1.1、1.2、1.3……格式。
3)正文请用5号字编排。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标明出处。
4.注释
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为英文作者只用其姓):
1)(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如:不少中国学者也同意 “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上相同”(Nida&Taber1969:12)。
2)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如:Bassnet(1991:14)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将语言比作“文化体的内在心脏”。
3)(作者姓/名,年代)
如:选择什么字眼,既反映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也说明了说话者的地位和身份特征(黄国文1999)。
5.参考文献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篇名、刊名、期号;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个汉字格。如:
Thomas, J. (1995).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to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Sperber, D. & Wilson, D.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Ellis, N. (1997).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ord Strucure,Collocation, Word-class, and Meaning [A]. In N. Schmitt& M. McCarthy(eds.)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and Pedagogy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Park, Alice (2004). Pills in the Pipeline [J]. English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12).
程雨民 (1993).语用分析如何介入语言理解 [J].现代外语(4)。
何兆熊 (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