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评介

2013-03-26李盈盈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勒尔大中华文库

李盈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评介

李盈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百科全书,其英译本有四个,王宏的《山海经》是最新的译本,目标是普通的英语读者。包含在“大中华文库”的《山海经》有原文、今译文和英译文对照,能够给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增加了英语读者对中国古文和白话文的了解。书后有各种动植物名称的中英文对照,方便读者查阅。与其它的英译文相比,王宏的英译文简洁、易懂,无论是在词汇还是在句子层面都做到了高度的一致性,为《山海经》在西方的传播其了重要的作用。

《山海经》;英译;评介

一、译本翻译背景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代重要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地理、神话、宗教、动植物和医学等。《山海经》共有31000字,共计18卷,从卷一“南山经”到卷五“中山经”称为《五藏山经》,从卷六“海外南经”到卷十八“海内经”称为《海经》,这两部分合起来称为《山海经》。《五藏山经》主要记录了山川河流、草木鸟兽以及宗教神话,而《海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异国风貌。全书一共记载了100余个国家,447座山,300余条水道,204个神话人物,300余种怪兽,400余种植物,100余种金属和矿物,3000个地名。

19 世纪末期,这部内容及其丰富的古籍便在欧洲引起了关注,最早的译本是莱昂·戴罗斯尼的法文版,第一本英译本出自于约翰·威廉·史福勒尔并在1978年出版,但该译本是节译本,随后出现了两个全译本的《山海经》,一个是1985年郑小杰等人翻译的Shan Hai Ching:Legendary Geography and Wonders of Ancient China,另外一个便是1999年美国学者安妮·比勒尔(Anne Birrell)翻译的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山海经》的翻译不是很多,这些翻译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也不乏误译和漏译现象。2010年王宏翻译的《山海经》属于大中华文库系列,为《山海经》在英语国家的传播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译本内容介绍

“大中华文库”系列图书每一本的开头都有杨牧之先生编写的总序,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阐释了编“大中华文库”系列图书的目的,而《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文化的经典,自然而然被纳入其中。王宏先生也为自己的全译本写了中英文对照的前言,介绍了《山海经》的大体内容,具体特点,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的三种说法,已有的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并从科技、地理、矿产、医学、神话、宗教、历史与文学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山海经》的影响,随后还介绍了《山海经》的各种翻译版本,说明了比勒尔译本的不足之处,与之对比,王宏也说明了自己译文的相对优点,指出该书的对象是普通的英语国家的读者,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对中文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英语读者们了解《山海经》,同时也为国外读者研究《山海经》提供一个平台,这便意味着该书的语言应该明白,简洁,通畅,而王宏也力求做到这几点,力求比原有的译文有所提高。

其实,《山海经》与其它的许多古籍不同,当中的某些内容根本无法寻求旁证,这也是为什么前几个译本总是有自相矛盾之处的原因。王宏的翻译根据了前人对《山海经》所做出的研究和解释,以此来获取最合理的翻译。尤其是其中的特有名词的解释,比如地名、动物名和神话人物名等,在历史上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究竟哪一种解释最正确我们无从知晓,只能寻求最合理的解释。王宏在翻译《山海经》时参考了陈成的《山海经译注》。据王宏(2012:30)自己解释,该版本是属于《山海经》较新也较可靠的译注本,因为该书是以郭璞的注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为基础,具有权威性,同时还借鉴了杨慎、毕沅等学者有价值的意见,这使得王宏的翻译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体而言,列入大中华文库的《山海经》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杨牧之先生为大中华文库写的总序,王宏先生自己写的前言,《山海经》原文,陈成的今译,王宏的英译,对原文某些特殊词汇的注解,附录(刘歆的上《山海经》表,郭璞的《山海经》叙,动物、植物、矿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在主体部分,书的左边页面是中文版,其中上半部分是《山海经》的原文,下半部分是陈成的今译,而右边页面是对应的英文,如果原文有难懂特殊的词汇,左边页面的底部会有相应的中文注解。虽然一般的英语读者根本看不懂原文或是今译文,但原文的保留能够让读者体验中国先秦的文化和语言以及中国古文的模式;而今译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帮助想要学习中文的读者;再者,原文、今译文和英文是相对应的,这无疑会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全新体验。另外,《山海经》中有无数的名词,有的生僻难懂,对于这种词汇,该书左边页面底部都给出了中文注解,有助于读者理解。

前面已经提到,王宏《山海经》译本主要面向普通英语国家的读者,因此他力求简洁、通畅。其实,该版本的《山海经》英译文确实简单易懂,对于懂点英语的中文读者来说,英译版甚至比原文更加易懂。大部分的英语句子都是简单句或是一般的定语从句,为保留原文句式的风格,英译的句式几乎没有变化,顺序也与原文的叙述顺序几本相同。但是英译文一般会把动物、植物、矿物河流等的名字写在句子的开头,比如:卷一《南山经》南1-1原文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王宏 2010:2)。王宏的译文为:“There is a plant called zhuyu,which looks like chive and has green flowers.Whoever eats it,he will not feel hungry”(王宏2010:3)。其中“其名曰祝馀”在原文中为第三句,而在译文中句首便说明了该草的名字,当然,这是为了适应英语的句式规范,为了统一,整部《山海经》涉及名字部分几乎都是这样翻译的。

王宏利用句式和词汇的统一使自己的译文达到了简洁、通畅、明白。比如卷一《南山经》南2-13原文最后一句:“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王宏 2010:12)。王宏的译文为:“The Xunshui River flows out of this mountain and runs to the south before it finally empties itself into the E’zeMarsh”(王宏 2010:14)。 卷一 《南山经》南3-3原文中有一句:“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王宏 2010:16)。王宏的译文为:“The Danshui River flows out of this mountain and runs to the south before it finally empties itself into the Bohai Sea”(王宏 2010:17)。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原文的句式一样,译文的句式也是如此。《山海经》中有300余处讲到水道,每一处的句式都如此,而王宏的翻译也如上例,这样句式的统一方便读者阅读,也保留了原文的特色。除了句式统一外,词汇的统一也是译文的一大特色,比如“玉”在整本书的翻译都是“jade”,“神”的翻译是“deity”,“河”的翻译是“Yellow River”,等等。这同样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山海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名词多,地名、山名、动植物名以及各种神话人物等,这无疑增加了翻译的困难。为了方便读者辨认,在翻译人名、地名、山名和各种河流水道名时,王宏采用的是音译法;而在翻译植物、中草药名时则采用的是通用名称,这样方便读者理解。比如“堂庭之山”被音译成“Tangting”,“鹿水”译为“Lushui River”,而“梓”被译成“catalpas”,“荆”译为“brambles”,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度量衡方面,王宏认为能够换算成英制的就换算成英制,如果没有必要,就直接用英译法加以处理,比如“三百里”直接译成“300 li”,而在《北山经》北2-14原文中有一句描述一种树:“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王宏 2010:86),其中的“其高百仞”被译为“800 feet tall”。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附录,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有关《山海经》的信息。附录一是刘歆的“上《山海经》表”,附录二是郭璞的“《山海经》叙”,这两个附录可以让读者了解有关《山海经》研究的历史,当然,对于一般的英语读者来说,阅读这两个附录很困难,因为没有英文翻译,但可以让普通的中国读者对《山海经》有更深的了解。附录三是《山海经》里所有事物的中文名称和对应的英文翻译,以及在书中的具体位置,便于读者查阅。

三、译本的特色和价值

王宏的《山海经》在《山海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推动了《山海经》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让西方读者对中国古文和白话文的有了体验。

首先,尽管在王宏之前已经有《山海经》的三个英文译本,但约翰·威廉·史福勒尔(John William Schiffeler)的《山海经传奇》是节译本,安妮·比勒尔的《山海经》虽然享有一定的盛誉,但其中的也不乏漏译、误译和前后矛盾之处。比如,卷一《南山经》南2-13首句为:“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王宏 2010:28)。比勒尔把“又东四百里”误译成了“又东五百里”(Five hundred and fifty leagues further east)(王宏 2010:28)。再如卷二《西山经》西4-15原文有:“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王宏2010:29)。比勒尔的英文译文为: “These waters have numerous lag-remains fish which have a fish’s body with a serpent’s tail and six feet;their eyes are like the ears of a horse.If people eat them,they stop them from being blinded by dust,and they are effective against misfortune”(王宏 2010:29)。 这里的“不眯”应该是不做噩梦的意思,而比勒尔将其译为了“不为成为瞎子”的意思。比勒尔是外国译者,对中国的经典难免会有理解错误的时候,而中国的学者在这方面就比较有优势,可以通过前人的研究对中国经典有更加准确和深刻的了解。因此,王宏的《山海经》有利于《山海经》在英语读者中的准确传播。

再者,王宏在该书的前言中提到该书的主要目标是普通的英语读者,在翻译《山海经》时,王宏确实是设身处地的为读者着想,通过翻译词汇和句子的一致性达到译文的简洁易懂。毕竟《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先秦时代的经典,年代久远,书中的许多信息都无法考证,就连中国的学者对于其中的一些信息都感到迷惑不已,更不用说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英语读者了。且《山海经》与其他的文学经典不同,它故事性不强,许多学者认为其是一部地理著作,书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地名、人名、山名、动物名等等,许多动植物的存在性根本无法考证,因此这些名字的翻译至关重要。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译文,方便读者辨识,对于同一种事物,王宏用的是同一个词汇来翻译,并在书后附有目录,列出了所有的名字和对应的英语翻译,方便读者查阅。

其次,该版《山海经》中既有英译文,也有原文和今译文,一方面有助于读者学习汉字和英语,另一方面给英语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同时体验中国的古文和白话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英语读者对中国古文和白话文的兴趣。

《山海经》的英译文并不是很多,王宏的《山海经》无疑为《山海经》在西方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古文、今译文和英译文的对照可以让英语读者对《山海经》有更深入的了解,译文简洁易懂,无疑让《山海经》更加受普通英语读者的欢迎。

王宏,赵峥(2010).《山海经》(大中华文库)[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03-21

李盈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勒尔大中华文库
巴尔莫勒尔城堡陪伴女王一生
专家文库
大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巍巍大中华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专家文库
喝彩大中华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
比勒尔翻译思想研究——以《山海经》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