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经贸文本翻译

2013-03-26杨成青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模糊性商贸经贸

杨成青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系,浙江杭州310023)

一、引 言

最近几年,有学者把美学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原有的翻译原则是原文与译文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形式上都要求对等,这也就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若是在接受美学的翻译观上,我们就基于翻译的源语文本事实上以及译者在对原文的交流对话过程中,自身头脑中会产生出一种近似于原本的虚拟文本,在这个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处的位置首先是作为原文的读者,其次才是译者(Catford1965)。

经贸文本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它也必须遵守翻译的一般准则:忠实与通顺。同时,经贸文本的翻译涉及了经济、贸易等商业活动,所以就必须用词行文准确、严谨,对于一些意义容易混淆的词语就必须谨慎选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译文的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它对于译者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各个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好的中英文水平,同时还需要经贸文本翻译具有忠实和统一性。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诗美学视角下的经贸翻译。

二、翻译之美

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末期的德国,产生了接受美学(Reception),姚斯(Jauss)和伊瑟尔(Iser)是主要代表人物。接受美学的主要表达了文学作品具有未定和具体化的特性,而使文本得到确定和具体化的过程的主体便是读者。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前,都处在一种先在理解和先在知识的状态,即读者原先的多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结合而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潜在的审美期待,这就是接受理论所说的文学的期待视野(horizonofexpectation)。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带着期待的心情进入阅读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改变、修正或者实现这种期待。不同的读者会根据自身的经历,把具有差异性的期待视野将空白赋予具体化。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首要的任务是对原本进行解读,并在此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继而体现在译文中,不同的译者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期待视野产生出不一样的译文(刘法公2002)。

1.翻译之主、客体阐述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不同语言之间达成沟通。各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特点,语言习惯都是相当稳定的,因此翻译就特别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表达上的差异,注重两种语言的结构转换。中国人擅长抽象思维,习惯遵循时间和事理发展的先后顺序与规律对事情进行阐述。因此许多译者在英语翻译中,往往只注重对原作表层结构意义的理解与传达,而忽视了对言语产物功能的理解和传达,认为只要保持其言语产物的功能在译文中不变即可(Nida1993)。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指导原则与判断翻译质量的准则。一般的翻译标准最早主要是源于文学翻译实践,用于衡量文学作品翻译的优劣。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文通常要求达到忠实,富有表现力和优雅的标准。忠于原文已经是非常困难了,然而一些文章虽然做到了忠实,但却缺乏表现力。缺乏表现力的翻译等于没有翻译,因此富有表现力这一点必须被重视(Bassnett-Mcguire&Susan1991)。除了忠实与富有表现力外,文体的优雅也应该得到重视,孔子曰:“文章不雅则不能持久”。由此可见,翻译标准指导翻译过程,并且影响翻译效果。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翻译当然也不能背离它本身的规律。随着翻译理论与不同体裁翻译任务的加速发展,我们急需相匹配的标准。

2.接受之美——美的再创新

原有的翻译观忽视了译者的能动作用,而通过把接受美学和翻译法相结合就能够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主观能动作用,一篇好的译文,除了与原文、原文作者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外,与译者本身对于原文的理解也息息相关。如何运用凝练的语言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又怎样运用语言的优美去填补这些空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译者能力的一种考验。无论何种译文,都和译者本身的文化涵养、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姚斯1987:26)。译者作为原本的读者,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二次创造,使得翻译过程中留下译者所特有的个性魅力的存在。

3.原型理论与经贸英语翻译

许多商务书信之所以被界定为商务书信,是因为经贸活动具有宽泛的范围,相互交叉的领域,所以对于具有抽象、概括的经贸文本就必须出现相应的经贸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多样性,其中有各种法律条文、合同协议、经济活动、商贸信函以及外贸单证等。不同的经贸活动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而每一种的经贸文本都有其各自的美学原型格式和翻译方法(GideonToury1980)。以商务书信为例,之所以商务书信被称之为生物书信,是因为其某些文本标记的出现和典型排列使读者马上辨认出这一类型。

美学原型具有动态性。美学原型文本与具体文本的相互依存是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美学原型的稳定性和文本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邱磊1988)。中英文这两种语言对商务信函有着一致的要求,就是必须行文端正、简练和具体;对合同文本则是准确、严谨和规范,从而能够避免歧义的产生,以上这些就是文本的美学原型模式。然而,中英文这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文本的行文方式上,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体现出这些特点和方式。

三、接受美学在经贸文本中的运用

1.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经贸英语,指的是英语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运用,其中有金融、财经报道、合同契约、招投标文件和外贸谈判英语等主要内容。继而一些人就认为经贸语言的运用与国际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表意的准确方面有着比一般文本更加严谨的要求。这样的做法丧失了语言本身具有的内涵,只能使文章含混晦涩、模棱两可、亦此亦彼、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不能就此判断模糊语言是不能够运用在经贸英语中。其实,在经贸语言中,模糊性与精确性的特点是并存的。语言的精确性,并不排斥其模糊性。

1902年CharlesS.Peirce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至今,大量的论证都说明了模糊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模糊性是指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语音、语法和语义里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其中以语法和语义的模糊性最为突出。使用模糊信息表述的经贸文体,结合其语言精确性的特点,使文章有张有弛,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反映了当事人双方友好合作的精神和灵活机智的策略。如在一次贸易谈判中,买方提出询盘:

“How about the unit price if we buy ten thousand more?”

这样提问,买方既能试探卖方的意图所在,又能在目的不能达到时毫无困难地撤退。假如买方换一种说法:

“We are ready to buy ten thousand more. Please reduce your unit price by five percent.”

由于买方措辞过于肯定,把自己的意图毫无保留地端了出来,因而使自己置身于不利的地位。以上例证说明了使用模糊信息对交易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人把模糊性和随机性、含糊性、歧义性等同起来,认为模糊性所提供的信息是非此即彼的(随机性特性)、不充分的(含糊性特性)、歧义的,因而模糊性只能在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描述中运用,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实际上,模糊语言具有相对性,我们在经贸英语中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界限。

2.接受的主体——读者反映与商务英语翻译

我国当代翻译家们通过商贸翻译的实践和商贸英语及汉语的特点,提出了商贸翻译宜遵守的原则:忠实(faithfulness)、准确(exactness)、统一(consistency)。这是在我国传统翻译理论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也从根本上适应了商贸语言与信息内容的特殊性。商贸翻译必须“忠实”,这是人们的共识。其“忠实”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忠实”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上的相等,忠实的应该是原文的内容,而不是原文的语言(孔慧怡1999)。文学翻译中的“相似”或“相近”说法都不能套入商贸翻译中的“忠实”。

商贸活动中的信息传递靠的是相等,即信息等值,而不单纯是国外学者提出的“语义等值”。如下列译文在“忠实”上就存在一些问题:

外经贸部:Ministry of Foreign Business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外经贸部”的通用译名是: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其中的Trade表示贸易,不可用Business代替;管理利率风险的原则:Principles for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管理利率风险的原则”一般译为:Principles for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其中的Principle并没有s,译文这两方面的欠缺阻碍了原文信息忠实地传递到译文语言,造成信息的传递失真,翻译的忠实就难以做到了。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外来影响要与我国的语言习惯基本一致,翻译时应该按其内涵“准确”选择英语单词,才能保证信息与概念的对应转换。有时原文语言欠准确,译者若照原文硬译,必然导致译文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担负起核准原文概念与确定原文内涵及侧重原文意义传达的一种语义翻译的任务。如:

If the industrial climate does not settle down there, there could be a major clash between labor andmanagement.

如果劳资纠纷还得不到解决,将会有更大的冲突发生。

Y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will be appreciated.

对此事你方若能立即给予重视,我们将不胜感激。

这句话中并没有出现“我们”这个字眼,但被动语态的使用就需要译者把主语翻译出来,这属于根据意义和需要随时增补内容,使翻译出来的译文切合原文意义。

3.经贸文本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译例分析

1)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就是用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来组织和解释另一种概念(黄家修1995),根据goodisup;bad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经贸英语中的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常用上下的概念表示。如:floor price(低价);ceiling price(高价);the jumpin price(价格飙涨);the price has bottomed out(价格已经跌至谷底)。

2)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把行为、思想和感情等抽象的事物看作实体或物质的隐喻。这种隐喻方式有助于我们对抽象的经贸现象的理解和把握(王克非1997)。例如,我们在经贸英语中经常会看见economicgrowth,floating exchange rate这样的词汇,把经济的发展比作一种成长,把金融界大规模的活动比作风暴;又如把经常不断变化的某种经济事物比作流水,如liquidas-set(流动资本),floating exchange rate(浮动汇率)。还有像hard currency(硬通货),economic bubble(经济泡沫),futures(期货),venture capital(风险资本)等都是常见的隐喻表达方式。由此看来,许多抽象的经贸现象和术语都是借用范畴的相似性用,利用我们熟悉的实体或物质来表达的。

3)经贸翻译中模糊信息的具体处理技巧

经贸文章中的模糊信息复杂隐晦,而解决其翻译问题,又无固定的方法可以遵循,只能在深刻理解原文中模糊信息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下面仅就个人的翻译实践,谈几点处理模糊信息的方法:

①对等保留模糊信息 即用一种语言的模糊词去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模糊词,从而保留模糊信息,也称直译。这种译法是最常见的。

请看下面例句:

We should like to know the approximate quantity you may sell in the coming year.

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下一年你们可以销售的大约数量。

Where necessary,the Buyers shall be at liberty to eliminate the defect(s)themselves at the seller’s expense.

买方在必要时有权自行消除缺陷,但费用则由卖方承担。

上述例句中,“approximate”和“大约”,“Wherenecessary”和“必要时”等同是模糊词,这里我们采用模糊对等译法,可算是客观的忠实原文了。鉴于商务英语的目的、性质和文体特征,其长句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文字作品,翻译这类长句,首先要从语法分析入手即首先进行句子结构分析,然后进一步进行主从句关系以及修饰成分的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各种翻译技巧,用通俗的汉语翻译出来。

②省略翻译模糊信息 有时候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为了不给对方留下把柄,便在句中使用模糊信息加以限定,但交易双方都心知肚明,因而在翻译中,只要不丧失原文的本意,可以省略翻译某些模糊词(王文斌,2001:55-57)。 如:

(The Sellers reserve the right to...), or to lodge a claim for direct losses sustained, if any.

原译:……或者如果遭受了直接损失,买方有权对这部分损失提出索赔。

改译:……或(买方有权)对因遭受的直接损失提出索赔。

比较上面两种译法,就可以得出结论,改译后的译文不仅做到了“客观”,还使译文“通顺”、“简约”。

Without allowing partial shipments, the goods are to be shipped by a steamer at port on the West Coast as pera bill of lading to be dated not later than April 30.

货物应从西海岸的一个港口由一艘轮船装运,其提单日期不得迟于4月30日。

这句的主句部分暗示了“不准分批装运”,与“withoutallowing...”这一短语的意思重复,是为了不留把柄,但在翻译时,可省略这一模糊信息,避免重复。一般的商贸函电大多采用短句、简单句、并列句,而在较为正式的商贸文件及洽谈中往往多用长句、复合句、复杂句、插入语、倒装句、被动句或特殊句型。

四、结语

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经贸翻译不仅涉及到了语言的问题,词汇也就是形式、符号等;还牵涉到语用意义,反映语言更深层次的逻辑隐涵和语用隐涵,这才是作者借单词来表达的真正含义。语言学家巴尔·希勒尔(Byhar-Hille)指出,语言的表面含义只表示直示词语具有的标引词语(indexicalexpressions)的引导作用,如果不知道使用这些词语的语境,便无法得知其确切意义。因此,翻译过程中会涉及许许多多的问题,然而并不是靠着字面的意义进行推敲,而是需要译者经过上下文对比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下,从而了解他们之间的语法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且把握好译文中英语单词以及整句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出恰当、准确的作品,经贸文本尤其涉及了经纪理论,更加要求准确、严谨和恰当。

Bassnett-Mcguire, Susan(1991). Translation Studies (Revised Editio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atford, J. C.(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ida, Eugen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Gideon Toury(1980). A Rational for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A]. The Art and Science of Translation [C]. Disposition7, special issue.

黄家修(1995).语言功能与翻译 [J].中国翻译(6)。

孔慧怡(1999).翻译·文学·文化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法公(2002).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 [J].汕头大学学报(1)。

邱磊(1988).言语产物功能在翻译标准中的主导作用 [J].中国翻译(4)。

王克非(1997).翻译文化史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文斌(2001).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

姚斯(1987).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模糊性商贸经贸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画像即墨商贸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