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在下鲍银铅锌矿区找矿中的作用

2013-03-26张如斌郑承意

关键词:北东铅锌矿斑岩

张如斌,郑承意

(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912地质大队,江西鹰潭 335001)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银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冷水坑矿田由银路岭、鲍家、银珠山等三个斑岩型矿床和下鲍、营林、银坑等三个层控叠生型矿床共六个矿(床)区组成(图1)。资源储量银近万t,铅锌350万t,并伴生有金、铜、镉、硫等有益组分。下鲍矿区紧靠鲍家斑岩型银铅锌矿区的南西侧,产于震旦系变质岩(推覆构造)之下的侏罗上统地层之中,主体属层控叠生型银铅锌隐伏矿床,部分属斑岩型矿床。

1 下鲍银铅锌矿区勘查与开采基本情况

1966年至今,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在冷水坑矿田及外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2003年5月提交了《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首采区段银铅锌矿详查报告》;2004年10月,提交《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银铅锌矿详查报告》。

2009年6月,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委托九一二大队编写《江西省贵溪市下鲍矿区银铅锌矿首采段资源储量核实及外围详查地质报告》,于2010年4月提交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进行评审备案。

银海有限公司下鲍矿区始建于2004年初,2006年10月投入试生产。2009年9月份达到采选1 000 t/d。矿山勘探线布置以基本垂直矿体及主要构造线走向布设,从右至左为120线至144线(图1),方位为315°,线距50 m,后期坑探工程间距加密到25 m。

矿山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方案,目前已形成-80 m,-120 m和-160 m三个水平中段,围绕122~140号勘探线A7号主矿体在-80 m,-120 m和-160 m中段采用房柱法,矿房有底柱分段崩落嗣后尾砂胶结充填的采矿工艺。矿房(柱)宽15 m,隔一采一,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即先上中段后下中段开采,中段内采用后退式回采。近年在128~138号勘探线A7矿体-70~ -160 m标高范围内采矿。

2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拼接带南侧,华南板块的北东缘,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内带,武夷银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域构造上受北东向鹰潭—安远大断裂和东西向广丰—萍乡深断裂控制。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可分为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系统,其中以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系统最为发育;褶皱构造不太发育,侏罗系上统火山岩组成一走向NE,倾向SE,倾角10°~30°的缓倾单斜构造。

图1 冷水坑矿田各矿区分布范围示意图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Lengshuikeng ore district

研究区褶皱基底由震旦系变质岩组成,盖层主要是侏罗系上统陆相火山杂岩,构成了月凤山和天台山两个火山断陷盆地,局部分布石炭系及第四系;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侏罗系上统打鼓顶组、鹅湖岭组及第四系等。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和燕山中期、晚期中酸性—酸性岩类,以燕山中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加里东中晚期岩浆岩主要为混合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等,为原地型或半原地型花岗岩。燕山中期主要形成浅成—超浅成的侵入岩体,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及石英正长斑岩,矿区内仅出露花岗斑岩。侵入岩体规模较小,多呈岩瘤、岩滴、岩脉、岩墙等产出,区内斑岩型矿床与该期侵入岩关系密切,矿体直接产于其中或附近。燕山晚期则主要形成流纹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主要呈岩脉、岩墙、岩瘤或岩盆产出,燕山晚期岩脉切割了较早(燕山中期)的岩脉(翟裕生等,1985;张原庆等,2009)。

区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种有银、铅、锌、铁、锰、铜、金、硫等。矿体产于震旦系变质岩(推覆构造)之下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之中,属层控叠生型银铅锌隐伏矿床,围岩为震旦系变质岩。

3 原勘查地质报告对矿区正长斑岩的认识

A7矿体是下鲍矿区开采的主矿体,分布于122~140号勘探线间,赋存标高-59~-404 m,产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火山岩铁锰含矿层内(层间断裂破碎带)。走向延长375 m,断续延长大于600 m,倾向延深80~553 m,矿体走向NE,倾向SE,倾角14°~27°,平均倾角17°。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矿体沿走向北东方向有微弱的弯曲状。矿体沿倾向由NW至SE厚度变薄,蚀变矿化组合由中高温至低中温;矿体沿走向130~132线附近厚度最大,品位较高,往北东和南西两端厚度变薄,品位变贫(图2a)。

图2 冷水坑银铅锌矿床下鲍矿段126线剖面图(据912地质大队资料修编)Fig.2 The Xiabao section of line 126 in Lengshuikeng silver lead-zinc ore

前人在A7矿体122~128线进行过勘查工作,按银矿50 m×80 m、铅锌矿100 m×100 m布置勘探钻孔。由于当时认识及条件的局限性,只获得了333级别矿石量33万t,金属量银71 t、铅6 266 t、锌8 547 t。目前井下探矿及开拓工程进展到126-2线,发现处于126-2线的矿体产状与A7矿体整体产状不一致,较地质资料所推测的有很大变化,倾向北西,倾角65°~80°,而且126-2线矿体也没有变小的趋势。出现的正长斑岩体使矿体分叉,成南东和北东两段矿体(卢燃等,2011)。

资料认为,正长斑岩脉切错7号矿体,虽位移不大,但外接触带及附近矿体厚度与宽度大幅度减小。斑岩分布范围为 122~132线,见于矿区-80 m、-120 m、-160 m水平中段及部分钻孔中,呈大脉状产出。正长斑岩脉中部矿物结构粗大,正长石斑晶含量多,局部见红色钾化;边部灰绿色强绿泥岩化,并见微细粒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岩石呈灰黑色(孟祥金等,2009;邓吉牛,2000)。

4 地质勘查资料二次开发对正长斑岩脉与A7矿体关系的重新认识

鉴于矿区井下巷道工程素描,在126-2线的正长斑岩脉将矿体分成了南东和北东两段的地质现象,存在以下3种观点:(1)正长斑岩脉切入,矿体被分成两段,往122线方向各自逐渐减小;(2)两段矿并没有减小,而是成为了两条矿体各自发育;(3)两段矿中的一段正常发育,另一段逐渐消亡。

基于126-2线A7矿体出现的异常,公司决定在2012年对122至128线进行探矿工作,分别在122、124和126线布置了3条探矿巷道以及22个钻孔,钻孔总工作量543m。结果是勘探成果显著,均见工业矿体,经资源量估算,在122~128线矿体矿石量增加到73万t,金属银125 t、铅12 986 t、锌18 246 t。储量类型由333提升到111b,新增储量50万t,金属银54 t、铅6 720 t、锌9 699 t。南东段矿体在126线-152 m分层水平宽度达到75 m,厚度40 m,比130~132线矿体还要厚,然后逐渐往122线递减。到122线矿体厚度30 m,水平宽度50 m(图2b)。

观点3被证实符合验证情况,即南东段矿体在122线到128线间发育正常,北东段矿体快速消亡。正长斑岩脉对A7矿体的错切作用并不是使矿体在宽度和厚度上减小,而是将矿体一分为二,使南东段矿体整体往南推移,在126线水平宽度甚至超过了130线,矿体发生扭曲,呈透镜状产出,产状变成了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8°。

5 结论及简要讨论

在平面上冷水坑矿区内矿体分布于120~144勘探线间,分布范围长600余m,宽800余m,面积约0.5 km2;垂向上海拔标高为+236~ -648 m。区内产出有斑岩型矿体和层控叠生型矿体,斑岩型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相对较抖,一般在30°~50°;层控叠生型矿体呈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28°,平均倾角18°左右。两种类型矿体在124~126线交错。

A7矿体在122~128线呈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与斑岩型矿体一致;在128~140线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与层控叠生型矿体一致。因而推测冷水坑矿田中层控叠生型矿体与斑岩型矿体属同一源矿床,受后期斑岩的上侵造成整个矿田的扭曲,部分矿体与后期斑岩产生交代,形成斑岩型矿体;而不是现在我们所知的斑岩型矿体产于含矿花岗斑岩体内或其接触带附近与层控叠生型矿体受火山岩一定层位、岩性组合控制的两种不同的成因。

通过对资料的再次分析研究,结合现有的采切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更好地掌握矿体变化规律,对找到新矿体或者新矿块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矿山制定长远规划,延长服务年限或扩大生产能力提供接替资源,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邓吉牛.2000.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在矿山找矿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4):33-35.

卢燃,毛景文,段超.2011.江西下鲍Ag_Pb_Zn矿床中铁锰碳酸盐特征及银的富集作用研究[J].矿物学报,(s1):67-69.

孟祥金,侯增谦,董光裕,等.2009.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热液蚀变和成矿时限[J].地质学报,83(12):1951-1967.

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1985.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原庆,宋炳忠,王玉福,等.2009.矿山外围找矿探讨方法[J].地质找矿论丛,24(2):106-110.

猜你喜欢

北东铅锌矿斑岩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全球十大铅锌矿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