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家山4号带产状多变矿体生产探矿验证及分析

2013-03-26胡荣泉汪拥军贾志远

关键词:平巷产状探矿

胡荣泉,余 水,刘 虎,汪拥军,贾志远

(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江西抚州 344301)

1 矿床概况

邹家山4号带位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西部,是我国目前探明的富大火山岩型群脉型铀矿床。矿床含矿围岩主要为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区内断裂、裂隙构造发育,NE向邹-石断裂带斜贯矿区,由F1,F6,F7及F10等多条大致平行、侧列的断裂所组成(图1)。单条断裂的规模不大,长一般小于1 km,而多条断裂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所组成的断裂带,宽度可达200~300 m,延长大于10 km。断裂走向30°~60°,主构造面倾向北西,倾角70°~85°。除NE向邹-石断裂带外,矿床内还发育NW向断裂(胡荣泉等,2013)。

1 矿带与矿体

图1 邹家山矿床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Zoujiashan deposit

地勘资料显示,4号带由北东向南西有明显的侧伏规律,侧伏角约20°,所以矿体埋深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加深,矿体赋存标高70~-610 m,主要矿体密集赋存于-50~-450m标高,中段水平矿带宽度200~400 m,最窄80~100 m。矿体规模、形态及其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多为大致平行的中小矿体群,其间距一般5~10 m,最大50~60 m,最小不足1 m。矿体形态复杂,一般呈脉状和透镜状。矿体倾向NW,倾角50°~60°,走向北东30°~50°,走向长度一般25~40 m,厚度2 m左右(图2)。

图2 邹家山矿床4号带群脉状矿体Fig.2 Vein orebody of Zoujiashan No.4 ore belt

2 4号带矿体产状变化现状

对4号矿带进行矿山生产地质探矿和回采工作,是从1997年721-14矿井技术改造工程开始的,随着721-15采铀工程井下巷道的开拓、探矿等工程的实施,目前从平面看,已经从13线工作至61线,从标高看,已经从-50 m工作至-250 m,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原地质资料相比,产状变化比较明显。从矿体开采平面图上可以看出,实际矿体的走向较为多元化,主要有南北、北西、北东等三种(图3)①华东地勘局261大队科研队.1982.610矿田6122矿床最终储量报告[R].。

3 4号带矿体探矿方式分析与应用实例

邹家山4号带自开采以来,关于其产状变化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其产状变化的多样性在硬岩铀矿山中是相当复杂的,作为矿山的开采者,如何合理运用探矿方法,提高生产探矿效率,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摸索,验证,已得出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3.1 穿脉与穿脉之间布置加密工程穿矿

4号带矿体产状的变化较大,许多矿体走向与穿脉几乎平行,这就造成沿勘探线方位、垂直矿体勘探走向布置的穿脉不能完全揭露这些矿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平面见矿率,在实际生产探矿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穿脉与穿脉(320°)之间加密布置平巷或加密钻孔(230°),取得了不错的见矿效果。

图3 邹家山矿床4号带-170 m中段平面图Fig.3 -170m mid plane graph of Zoujiashan No.4 ore belt

(1)-170 m中段139矿体探矿。139矿体赋存于17线左右,由CK-17-22和CK17-26孔控矿,-170 m中段储量主要是由见矿钻孔CK17-26推断。CK17-26孔见矿标高为-170 m中段以下3 m,标高约-173 m处(图4)。生产探矿9-2-4穿脉施工到指定位置并未揭露到139矿体,判定139矿体产状发生变化。由于该钻孔见矿位置距离-170 m中段平面仅3 m,矿体上延至-170 m中段的可能性较大,遂布置9-2-4-13加密平巷探矿。该平巷在施工4 m处揭露CK17-26钻孔,后继续延伸平巷至7 m处揭露该139矿体(图5)。

图5 C2-139矿体-170 m中段平面图Fig.5 C2-139 Ore deposit on-170 m mid plane graph

(2)-210 m中段398矿体探矿。398矿体赋存于45线附近,由ZK45-16孔控矿。生产过程中,10-1-12穿脉施工到指定位置并未揭露398矿体,判定产状发生变化,后续施工10-1-12-9加密平巷,在施工6 m处揭露该矿体(图6)。

图6 C2-398矿体-210 m中段平面图Fig.6 C2-398 Ore deposit on-210 m mid plane graph

3.2 着重对控矿钻孔进行坑探验证

4号带矿体产状的多变性要求在生产探矿过程中不能盲目的针对矿体推断部分进行探矿,而是要找准控矿钻孔位置,有针对性的布置工程。相对于矿体产状的多变,控矿钻孔的见矿情况是真实的、固定的,针对这些重点钻孔的探矿有助于提高工程见矿率、减少工程投入,从而提高生产探矿效率。

(3)-170 m中段343矿体。C2-343矿体赋存于37至41线之间,由ZK37-2和ZK39-22孔控矿,在-170 m中段所圈连的矿体走向50°,倾向NW,倾角50°~55°,矿体平均厚度4.07 m,估算矿石量13 233 t,品位0.334%,金属量44.3 t。生产过程中,相继开拓了9-1-10,9-1-12,9-1-14穿脉,均未见到C2-343矿体。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们又布置施工了9-1-10-1,9-1-14-1平巷,并各施工了天井、付中、付川探矿工程,分别对ZK37-2和ZK39-22见矿孔进行针对性探矿,并发现了C2-343-1和C2-343-2矿体(图7)。

图7 C2-343矿体-170 m中段平面图Fig.7 C2-343 Ore deposit on-170 m mid plane graph

3.3 利用已知矿体产状探盲找边

4号带产状变化多样,但在局部又具有密集性和统一性,根据已知矿体产状,在周边区域开展探盲找边,具有较好的探矿效果。

(4)-130 m中段361、353、X498矿体探矿。地勘资料显示,-130 m中段349,361,353等矿体均赋存于8-1-8穿脉(39线)附近,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实际生产过程中,8-1-8穿脉在施工至70 m左右沿主穿方位揭露349矿体,该矿体产状发生较大变化,走向由北东变为北西,倾向由北西变为南西;继续施工主穿,并未按设计揭露361,353等矿体。由于该几条矿体空间位置相邻,赋存条件基本一致,由此判断361,353等矿体产状极有可能与已揭露的349矿体产状一致,属于平行矿体,而且,周边还有新矿体存在的可能。基于以上规律的考虑,同时避免盲目坑探的情况,在8-1-8穿脉两侧分别布置了加密钻探,取得了不错的见矿效果;随后,又补充进行坑探,形成了X498,361,353等3个采场。

(5)-170 m中段383下延矿体探矿。-170 m中段383矿体赋存于41线附近,走向340°~ 350°左右,倾向SW,倾角35°~55°。该矿体平面见矿情况较好,平均厚度有0.8 m,判断该矿体下延情况不会太差,遂按其已知产状情况布置下向钻孔探盲,取得了比较好的见矿效果。

4 结论

(1)4号带产状多变矿体探矿有三种方式:穿脉与穿脉之间布置加密工程穿矿;着重对控矿钻孔进行坑探验证;利用已知矿体产状探盲找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平面要完全揭露、竖向要找准重点、坑探钻探相结合、找准赋存规律”。

(2)4号带矿体产状变化依然有规律可循。从总体上看,4号带矿体走向变化主要有北东、北西、南北三组,看似杂乱无章,但从局部看,它的变化有着密集性和统一性,如-130 m中段的37线至39线区域,该区域361,349,353,X498等矿体是典型的北西走向矿体;-130 m中段的31至35线区域329-1,305,306等矿体是典型的北东走向矿体(图8);-210 m中段的37-39线区域334,380等矿体是典型的南北走向矿体,非常具有密集性。

图8 C2-329-1、305、306矿体-130 m中段平面图Fig.8 C2-329-1、305、306 Ore deposit on-130 m mid plane graph

胡荣泉,徐金山,贾志远,等.2013.浅谈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成矿条件及其控矿特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2): 113-119.

猜你喜欢

平巷产状探矿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矿井中厚煤层倾斜分层开采技术探析
挖金湾煤矿煤柱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
关于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冲击地压工作面开采技术开采上解放层卸压